分享

古峄文史┃古峄八景——仙坛晓翠

 微湖渔夫 2023-04-07 发布于山东

峄城旧称峄县,自夏朝在此建缯国后,一直为州县治所。垂昭千秋的历史名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以及抱团相依的“石榴文化”、砥砺奋进的“青檀文化”、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经历四千年兴替更迭,积累下深厚的内涵。
为传承好本土历史文化,峄城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设“古峄文史”专栏,透析历史脉络、传承文化精髓、讲述峄地传奇,进一步发挥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为“千年古县、秀美峄城”贡献政协力量。
即日起,峄城政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古峄相关史料知识。本期是古峄八景之仙坛晓翠,欢迎阅读。
仙 坛 晓 翠

图片


峄城区政府驻地有座“仙坛山”,是古峄八景之一“仙坛晓翠”所在地。仙坛山地处县城北部,山体高耸正大,风景优美,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登高雅集览胜的好地方。古人迷恋仙坛山“朝晖甫上,浮翠欲滴”之胜景,因而把她称为“仙坛晓翠”,并且列为“峄县八景”之首。
仙坛山又叫“玉带山”“凤山”,传说因仙人在山顶设坛修道而得名。有古诗曰“仙坛晓翠镇峄阳,承水环烟又生光。”可见在古代这座山就是“镇邑之山”。
在古人眼中“仙坛晓翠”又是怎样一番意境呢?打开清光绪版《峄县志》,有一幅由当地画家董志顗绘制的《仙坛晓翠图》。从图中看到,左下角是峄县城北门城楼,中部是护城河,山脚下有村居错落,上部是云雾缭绕的仙坛山,城头垛口处,有两个文人雅士正兴致勃勃地观赏仙坛山风景,似在对青山咏和,临水而抒怀。观画中杂树与民居相映,绿竹与柴门相望,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好一派“仙坛晓翠”美景。

图片


“仙坛晓翠”现在人都知道是古峄县八大景之一,但是大都不知道如何欣赏。据古书、古图记载,有两种天气情况下最为美妙,一是雨雪初霁、岚光初生,二是旭日东升、朝晖甫上。
“仙坛山”作为镇邑之山,“仙坛晓翠”又被列为古峄八景之首。那么,“仙坛山”究竟是一座什么山?“仙坛晓翠”又是如何打动古人的呢?
笔者小时候就听有年纪的人讲,“仙坛山三道箍,不出娘娘出都督。娘娘出了个胡娘娘,都督出了个贾都督。”这首《童谣》在峄地已流传了几百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三道箍”指的是三条玉带一般的白石头环绕着仙坛山;“娘娘”指的是葬在白茅山前明朝朱棣皇帝的权妃;“都督”指的是明代兵部右侍郎贾三近。这说明有了“镇邑之山”才使古峄县地灵人杰。
“仙坛晓翠”最美之时则是在晴朗的清晨或者雨雪过后。仙坛山岚光映日,浮翠欲滴,金碧层层,照城郭如画,高下可观。由此可见,观赏“仙坛晓翠”要选对时间、选对地点、选对天气。“远山近水皆风情”,请朋友们不妨抽古峄胜景时间去欣赏一下家乡的美景。
仙坛山西山坡上遗存有贾三近当年读书的督堂洞,南山坡上还存有古代刻石等历史文化遗存,给我们留下了点滴穿越历史的回忆……
世事变迁,日月轮回,岁月的刻刀也让仙坛山发生了许多变化。坛山道士的仙坛已不复存在,峄县历代县令设立的祭坛、石碑也荡然无存,但今天的峄城人却赋予了仙坛山新的文化气息。一座电视发射塔高耸入云,一座汉白玉牌楼巍峨壮观,一条新修的石阶曲径通幽,半山亭点缀其间,真有“一亭俯流水,万松引清风”的诗韵。

图片


俯察峄城大地,但见承水穿城,楼盘林立,广场如茵,城乡风光尽收眼底。此情此景,与元代诗人王遹的那首“古鄫已秋墟,乔木摇秋风。兰陵亦荒废,满目荆榛丰。长绳不系日,坐叹登临中”的诗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仙坛山”如君子端坐,“仙坛晓翠”诗意隽永。峄城人正用勤劳智慧的双手把家乡装点得更加美丽富饶!

文章来源:《古峄风物映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