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慎终追远:容城杨继盛墓为何在定兴-今日头条

 郑四小姐 2023-04-07 发布于河北

慎终追远:容城杨继盛墓为何在定兴

原创2023-04-05 18:37·Love Radio

我国古代的丧葬习俗历来重视“落叶归根”,“归葬回籍”的观念源远流长。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忠愍公故里是容城县北河照村,因何其墓地却在定兴县东引村?

视频加载中...

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晦,杨公弃市。正义之士不畏严嵩淫威,朱天球、薛天华、杨豫孙、董传策在西市痛哭哀悼,时称“四君子”。徐阶撰写《墓志铭》说:“公死时,应尾尚幼,藩参君(王世贞)与其友吴君国伦、宗君臣倡诸缙绅,经济其后事,兵部主事今中丞王君遴归公丧。”独领大明文坛的“后七子”王世贞等倡导诸缙绅捐助杨公身后事,与“四君子”经济其丧。明代制度规定,官员客死他乡,由官方驿站车舟送柩回乡。时严嵩把持朝政,以杨继盛《请诛贼臣疏》中“或问二王”构陷其“诈传亲王令”被冤杀,官方驿站车舟必然不会送杨公“罪臣之身”回乡。杨公二子尚幼,王遴与杨公肝胆相照,在狱中结为儿女亲家,并承担护送棺柩“归公丧”。归,无疑是将杨公归葬回籍容城县北河照村。

清乾隆二十六年《容城县志》

《容城县志》记载:“太常寺少卿杨椒山墓初在北河照村西,万历三年(1575)迁于定兴县西南八里东引村,墓前有都院孙丕扬题明忠臣杨椒山墓。世祖章皇帝(顺治)御制表忠谕立石刊于左,谕载艺文。”而《定兴县志》记载:“容城杨忠愍公继盛墓在东引村,旧在容城县东,万历三十年(1602)迁此(《雍正通志》)张凤翔撰墓祠碑。”容城和定兴两县志均记载忠愍公墓地初在故里北河照村,后迁葬定兴县东引村,但并未明确迁葬原因。两县记载的迁葬时间相差27年,同一墓迁同一地点不可能迁葬两次,故应有一县是误载。

民国五十八年《定兴县志》

隆庆元年(1567)正月,杨继盛以“建言死者诸臣”第一等之首昭雪恤禄:赐祭一坛、赠太常寺少卿、赐谥号忠愍、诏建杨继盛祠于保定府,赐名“旌忠”,春秋致祭。七月,荫长子应尾为国子生。十一月,穆宗遣直隶保定府知府张烈文谕祭忠愍公,“悯孤忠而赐恤”。隆庆二年(1568)十一月,“应尾谋改葬公”,因“先子之殁,向者实藁葬焉,而未有志铭也”,持《自书年谱》徒步冰雪中八百里拜谒王世贞先写《行状》,再持《行状》渡江请少师徐阶撰写《墓志铭》,为改葬做准备。由此可知,杨公殁12年后于隆庆元年昭雪,各种奉赠赐禄中并无“谕葬”,次年,应尾有改葬之意。

昭雪47年后,即万历四十二年(1614)三月,礼部覆称:“原任兵部员外、赠太常寺少卿杨继盛……盖三旌之宠加,已慰忠魂于九地,乃一抔之封犹缺,未泽枯骨于重泉。此感往不无永怀而盛典尚宜,请补也。上(皇上)准造坟安葬。”先皇褒赠厚嘉杨继盛,犹缺“一抔之封”,遂准“谕葬”。此时距杨公昭雪已59年。

又9年后,即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朝廷下旨:“杨继盛,先朝忠臣。已经赐谥、立祠,准补给全葬。”原因是保定巡抚张凤翔上疏奏请:“当时礼臣失于查核,独遗葬价一款。藁葬至今,乞赐补给。已经部覆,上传年远不准给。”万历四十二年下旨“谕葬”,由于礼部失察并未拨付“造坟安葬”款,至天启三年杨公依然是“屈尊藁葬”。大学士叶向高等朝廷重臣坦言:世宗朝第一忠臣杨继盛“藁厝浅土,万年流芳之骨不得沾皇上一抔之恩”深感不安,应该补给全葬。“谕葬”款到位后,忠愍公才得以皇恩厚土安葬,即按照国家礼仪和规制“谕葬”。此时,距万历年杨公墓迁葬已48年或21年,可理解为先迁葬,后奉旨“造坟谕葬”。

《定兴县志》椒山墓祠诗

“东引村墓距直道尚三里许,独墓碑在道侧,凡往来其下者率徘徊唏嘘而不能去。”“直道”是指“保定至京城的驿道”,即保定到北京的必经官道。东引村杨公墓地距离这条官道还有三里地,只在官道旁立有一通墓碑。天启四年(1624)夏,张凤翔被召为少司马,到定兴视察时与知县王永吉谋划,在墓碑处即官道旁建墓祠,塑杨公像,以便进京仕人瞻拜凭吊。定兴孝廉范士楫捐地,王永吉筹款建祠,于次年春落成。《定兴县志》“祠祀”载:“杨忠愍祠在河阳渡北”。

《定兴县志》“河渠”载:河阳渡“在县南十里,俗名北河,因在故城北,故名。为南北之通津也。”《保定地名志》载:“北河店,秦末建村,因位于南拒马河渡口,取村名河阳渡,金建都北京后,此地是北京至保定驿路,开店铺的较多,故更村名为北河店,简称北河。”河阳渡俗名北河,位于保定至京城的驿道旁,故定兴忠愍祠亦称“北河祠”。而杨公故里容城县北河照村在定兴县河阳渡东南大约25公里,位置比较偏狭。因此,由偏僻乡村到繁华渡口,再以忠愍祠弥补忠愍墓不便拜谒的缺憾,请杨公在定兴县东引村与容城北河照村隔河相望,这应该就是告别故里,迁葬定兴的原因。至于为何不“一次到位”迁葬官道旁,大概就是“卜吉地以葬”之故吧。

定兴县东引村杨椒山墓 杨四合 供图

天启五年(1625年)春月,张凤翔撰写《杨忠愍公墓祠碑》时说:“伊彭咸之故居,引村以东辙也。”彭咸是殷商朝臣,胸怀大志、刚正不阿、不从流俗,因直谏商王不听,投江自尽表示抗议,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谏”。定兴忠愍祠临拒马河渡口,以彭咸喻意杨继盛为直谏忠臣。《定兴县志》“祠祀”载:“康熙二年水啮祠圮,知县谢荣昌移建北河店巡司旧基上,每岁县官致祭。”忠愍祠祠因水漶被毁,知县谢荣昌旧址重建。

杨继盛墓在卧龙岗西,东有南拒马河,南有易水河环绕。原有墓葬群约6.67万平方米,松柏成林,较为宏大壮观,墓有主次,主墓为忠愍公墓,封土高15米,两旁分列神道碑、石供桌、石质香炉等物。明清战乱频发,林木遭劫,民国初年墓被盗。“特殊”年代,地上建筑尽毁,仅存一二残碑。现墓区为2015年重建,约500平方米,有忠愍公和张安人合葬墓碑及应尾、应箕二子墓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至清明,杨氏族人汇聚于此,祭奠先祖。

(郑四小姐于2023年清明节撰文致祭容城先贤杨椒山先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