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带给我的改变(全球股市估值图)

 eln 2023-04-07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只要每天学到了新知识,就不会觉得白活一天。

一直以来,普世价值观都在强调卖力和努力的重要性,却大大低估了判断力的重要性。而在战略、全局决策中,后者更为关键。

在决策时,人类的本能是从记忆中调取经验进行推理判断。这往往会陷入经验主义和路径依赖的陷阱。

做决策最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的决策需要的是正确的原则和优秀的心智模型。而最好的心智模型,来自于进化论、博弈论和我们熟知的芒格式格栅思维。

那么建立心智模型的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芒格的格栅思维,我们如何效仿建立自己的格栅思维?

答案是:阅读,多多益善。

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科学、数学和哲学类的书籍,七年以后你就可能跻身少数成功人士之列。

真心热爱阅读,加上后天的引导和培养你的能力将不可估量。

现代人们生活在信息大泛滥、文化大融合的时代,只要轻点指尖,任何图书和知识都唾手可得。现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人似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因为时间的碎片化和娱乐化的诱惑太多,人们专注力越来越差,一本死板的纸质书实在是难以吊起大众的胃口。

知名投资大亨埃里克·乔根森,他在专著《纳瓦尔宝典:财富和幸福指南》里多次提到阅读对建立心智模型的好处。本来想把原文直接转载过来,但看着看着,自己就不禁想起了往事。大概是因为有太多共鸣,在整理笔记的时候不知不觉写下了自己关于阅读的经历和感受。

童年的阅读记忆

我出生在农村,贫苦的记忆从小一直伴随我到大学。在当时的农村,苦累的农活永远也干不完,在人力主导的农业社会,父母宁愿自己多辛苦,也要支持我和兄妹读书。记忆中,我最早看的书很多是时代留下的红色语录和大部头毛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就是那个时候学到的。较为新鲜的记忆是姑姑从城里带给回一本被撕了一半的《十万个为什么》,拿到书后,我就利用中午看守打麦场的时光通读了一遍。

小学时,一本关于巧珍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因为觉得“不合时宜”,我就把书藏在草垛中,一有空我就躲进去看.....这些虽然对我的人生没有直接作用,但却让我爱上了阅读。少年时代接触到村里订阅的报刊杂志,让我看到了山外精彩的世界。初中时,上学每天多次往返学校的途中,我喜欢边走边读,尤其是《作文选》之类的杂志,因为过于着迷忘记了看路,为此我的光榔头不知道撞了多少次路边的大树,额头上不知道起了多少次包。就是在那时,我开始学习创作投稿发表文章。在之后的岁月中,阅读带给我的就是快速、主动的学习能力,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在工作以后。

我的阅读习惯

我读书时有几个习惯,一是喜欢从头读到尾。这决定了自己读书的速度不会很快,这样的风格更适合精读,尤其是经典书籍。

我喜欢读大师们的经典著作,每次都会有一种沉浸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像在听大师谈话,有时如沐春风,有时醍醐灌顶。

二是在书上划线。看到经典叫绝和深有感触的内容就想把它划出来,而且还会贴上标签以便随时查阅。从小被教育要爱惜书籍,我这个乱涂乱画的习惯实在是个坏习惯。

三是写读书笔记。对有感触的地方自己总是要啰啰嗦嗦说上自己的解读和看法,这些看法最后汇总起来就成了读书笔记的内容。整理笔记的感觉就像自己和大师们对话,当然我看不到大师们的点评,只觉得自己抒发出来有一吐为快的感觉。同时,书看完了,笔记写出来了,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就融进了自己的灵魂。在读书会这个平台上,我们读书写笔记,偶尔还要做专题分享,在融会贯通之后,在和书友们交流之后,自己的学习、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

现在自己读书唯一的原因就是喜欢。读书不需要其他任何理由,不要把读书当成一项任务。

最近发现自己开始喜欢“反刍”,总是想重读以前读过的书。读书不是要比读得快读得多。书越好,你越要慢慢地阅读,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吸收。

我不想给自己定下一个月或一年读多少本书的目标,读书就是因为乐在其中。

年轻的时候总是很急躁,现在到了不惑之年,时间自由了很多,但总感觉读书学习的时间不够用。每天早上跑步听书,听自己没有来得及看的好文章;白天除了开会和调研的时间,自己都会把手机调至静音用于读书、读财报。芒格说,只要手上有一本书就不会觉得浪费时间。我的感觉是,只要每天学到了新知识,就不会觉得白活一天,否则就会坐立不安。

阅读是我一生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来源

仅从创业、投资而言,我曾经创业做报刊发行,当时设计的商业模式精要有三:特许经营+预收货款+夹带广告。

这个想法就源于我在每天下班后在上海图书馆研读新闻学、媒体经营书刊积累,还有在报社工作期间的观察思考。这次创业还拿到了合伙人的天使投资。

后来在地产公司,当大家沉迷于和领导、客户、供应商花天酒地的时候,我在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地产开发经营书籍和万科万达的经营策略,周末又去自费学习专业课程,结合日常管理实践,我一个外行很快升级项目总、集团总。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高效工作的方法,每天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习,学习的内容不限于地产,还有我受益至今的价值投资知识理念。

在后来的投资中,自己的学习更是马不停蹄。从理论知识,到现场调研,从上游观察,到下游验证,从生物学到心理学,从物理到化学.......如此学习的目标大概有几点:

1.自觉世界无限认知有限,广泛学习可以避免盲人摸象。

2.向芒格学习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以期发现认知陷阱。

3.证伪(不是证实)初期推理;

4.发现趋势和机会。这个结果往往是出其不意、意想不到的,比如发现“女友”的闺蜜更靓丽,比如知识复利,比如上下游的新动向背后的机会。

关于长期阅读的成果,能够在一二级市场能够投出让自己收益丰厚的独角兽公司,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一个人阅读越多,思考的独立性越强,对噪音的抗干扰能力越强。

对于很多人来说,优秀公司只是过手的传说,在谷底的时候不敢买,在持有的过程中拿不住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公司的逻辑认知不到位,对公司和行业的前景看不清楚,或者不自信不坚定,一有风吹草动就放弃了初心。通过阅读提升的理解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自己提升发现本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投资需要读什么书?

有朋友想进入投资领域,问我读什么书好,以前我会建议首先读一读《聪明的投资者》或者《穷查理宝典》,现在我会建议大家先去翻一翻中学数学、生物、物理、化学课本,然后再回来研究投资。

改变我想法的是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国家要做强制造业,振兴制造业,不能只靠蛮力,需要科技创新。科学技术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是由技术创新引领的。技术创新是由科学家、科学狂人主导的,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社会财富都将由科学家背景的人创造。

巴菲特曾告诉孩子们说:知识越多,财富越多。过去造原子弹的日子过得不如卖茶叶蛋的,但在未来,大家一定看得到巴菲特给孩子们描绘的前景。十年前,我准备离开地产圈的时候,看到经济学人杂志上的一个统计,世界500强中国以外的巨头公司总裁背景大多是技术出身,少数是财务专业,而国内头部企业的老总大多是营销出身。我当时的判断是国际巨头的情况才是未来的趋势。

那么我们现在投资,投什么?今天我的观点是未来技术背景的创始人将为社会创造最多的财富,作为投资人,我们就是要在他们创业早期或在他们遭遇黑天鹅的时候支持他们,让他们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未来他们成功的时候,我们收获成长。

这几年,我一直主导观点就是重仓科学家背景的创业团队。

问题来了,投资这些团队,如果搞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原理是什么,你怎么看得懂,你怎么和管理层对话?

当然,做投资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从更多角度看问题,还需要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知识。这里借用投资大亨纳瓦尔的建议:

多花些时间阅读微观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开始。

学宏观经济学,就先读亚当·斯密、冯·米塞斯或哈耶克,从最早的那批经济哲学家读起。

如果喜欢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从卡尔·马克思读起。

如果对进化论感兴趣,那就去读一读达尔文的作品......

以上建议阅读原著和经典,原汁原味的思想会给你更多启发。

如果能够成为一台学习永动机,你就永远不缺赚钱的途径。你就会拥有洞察社会现象本质的能力,你就会找到真正的价值和需求所在,你就不会被时代潮流抛弃。

文章图片2

(发现价值,提示风险,全球股市估值图每周更新,欢迎指正。)

文章图片3

对比3月30日,全球股市市盈率估值:

上证指数上涨了0.3

沪深300指数上涨了0.3

创业板指上涨了5.8

英国富时100上涨了0.4

标普500X下跌了0.3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1.0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下跌了0.3;

恒生指数下跌了0.2

#价值投资##股市分析##巴菲持#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