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遗忘的一代人:30年前中师生国家栋梁,学历中专,水平堪比985<div></div>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4-07 发布于北京

当年引以为傲的中师生国家栋梁,如今是被遗忘的一代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师生,那个年代,考入中师学校就读的难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1976年,教育断层出现了“教师荒”,为了解决困境,“中师生”出现,时代酝酿的产物。

美好的芳华奉献给三尺讲台,曾是引以为傲的顶级学霸

1981到1990这10年间一共有2193万人参加了高考,录取了516万人,对照1963年到1972年之间的出生人数,那10年间中国一共出生了26890万人左右,高考录取总人数只占到同龄人群的1.9%。本科和大专都不满同龄人群的1%。 现在985的录取率是1.62%,211是5%左右,考虑到高中录取率55%左右,那在同龄人当中的比例是0.9%和2.75%左右。所以那时候考上本科相当于现在考上985,考上大专相当于头部211。 但是考虑到现在有多年积累的存量,而81年以前的存量基本上都来自于文革前,所以说从全社会的稀缺程度来看,本科相当于现在的头部985,大专相当于现在的尾部985。 考虑到那时候很多能上重点高中的孩子去了中专,他们念高中的话考个大专应该没什么问题,所以就学习能力来讲,当年很多中专生的确不逊于现在的985.

不要小看了上世纪的中专生,人家的中专学历可相当于现在211本科学历啊! 从2021年高考情况看,在2021年全国985和211大学录取人数52万,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很多都是2002年左右出生的,2002年全国出生人口数1399万,按照2002年全国出生人数计算的985和211大学录取率为3.72%。这个录取率和1994年高考按考生主要出生年份(1975年)出生人数计算的录取率3.89%差别不大。按照1994年3.89%的录取率,1994年高考能考上中专的考生层次,相当于目前末流211大学层次

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要先经过预选考试才能参加高考,能够参加高考的学生仅占当年高中毕业生的三分之一。虽然高考录取率有20—30%,但这个录取率是指上大学人数与参加高考人数之比,如果计算上大学人数与当年高中毕业生人数之比,则高考录取率低得可怜!

八十年代初,中师是提前选拔的,笔试通过后还要参加面试,面试还分好多考场,有考板书的,中英文朗诵的,音乐体育都要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去考,有点像现在的选秀,考不上的继续参加中考,拿到通知书那一刻真是高兴,从此不吃家里饭了,自立了,每个国家给我们生活费,书费学费全免,进了师范,第一次喝上豆浆牛奶,学校还免费带我们去社会实践活动,才发现,世界上真的有高山的,看见的第一座山是杭州的飞来峰,那时,国家是真的很重视教育,重视老师培养。

当年的中师生,能考上的也都是人中龙凤!我只知道我们中师班上录取的隔壁县的同学,是他们全县中考的前十名,我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水平,也不敢去猜想这个群体如果当初就读高中的结果,都过去几十年了,我只说当时能够考上中师的,绝对是那一届初中毕业生里面的凤毛麟角,一个乡镇就那么几个名额。如果能上高中,考的也是好大学!如果不上中师,那么这些中师生如果继续读高中参加高考,那考上的大学肯定是985、211,人生的命运也因此完全不同!可惜没有如果。那时中师生录率比现在985录取率少的没边了,那时全国大中专招生数不比现在一个省的一本以上的人数。知识量过去与现在没法比,

80年代初的中专毕业有几个去向:干部、教师、医生、商业、财务、税务、工商等。只有班上成绩最好的几个才考得进。中师生都是入错行的一代人,中师生的可悲是时代对他们的亏欠造成的呀!当年中师毕业,直接进入初中,学历要求大专,职称无法参评,心中确是不平,无奈现实冰冷。我们的确成了时代的牺牲品。早知这一生会这样度过,那时我干嘛要报考中师呢?

被迫入错行,尝遍了苦辣酸甜,更多的是不甘。坚持下来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民子弟。 在国家最需要人才的时候,急成一批批最优秀的初中生顶上去。 渡过难关后,同享幸福就困难了,也老了

中师生是被掐尖的一类学霸,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受人尊教的人群。家有一位中师生,全家生活水平令人向往。现在看来,当年的二类学霸,读高中上大学,大多进入一线城市工作,其待遇可想而知。其实国家为了当时发展的需要,是亏待中专生的。

中师生群体很伟大,他们就是时代的铺路石,他们工作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什么补贴和班主任费,年年当班主任也没有什么优秀班主任评选的称号,他们的学生最大的近四十岁了,最小的也二十了,所以中师生是不该忘却的一个群体。

塔最底层的铺路石。 时间可以远走,芳华也会逝去,甚至容颜也早就换了模样,但是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他们值得一份崇高的敬意。这些中师生为九年义务教育做出来巨大贡献,想想一些边远地区走向大专院校的学子哪一个不是这些中专生培优出来的那些年的中师生,真是百里挑一的非常优秀的学子,撑起来小学、初中教育的一片天,大多数默默的在乡村奉献了一生的宝贵年华。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