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白酒行业遭遇危机时,都会有一些相同的论调浮现,比如未来喝酒的人会越来越少;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喝酒的量会越来越少;又如年轻人不喜欢白酒,年轻人不喝茅台。股价起起伏伏,市场悲观时这样的论调必然重现。深入研究企业的目的,就是要在最坏的时候不被市场信息干扰,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回答不了的问题,都会成为隐藏在内心的刺,在某个时刻刺伤自己。 本文回答未来的人饮酒量是否会减少的问题,下一篇文章分析年轻人喝不喝茅台的问题。 关于饮酒量是否会减少,涉及两个层面:一是未来的人们是否还会喝酒,这是酒基础需求层次的问题;第二是如果未来的人们还喝酒,喝酒的人和饮酒量增加还是减少。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酒类需求分析; 2、不同酒类需求侧重分析; 3、不同年龄群体饮酒习惯分析; 4、未来饮酒人群结构变化。 一、酒类需求分析: 酒是一种特殊商品,是自古长存的少数非必选消费品之一。 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禁酒,通常是宗教国家,因为宗教教义而禁酒。绝大多数国家的民众饮酒,酒是一种遍及全球的商品。 美国曾在1919年-1933年颁布禁酒令,禁酒令并未使美国人民戒除酒精,反而使一些组织通过地下渠道售酒盈利。 在中国这个没有宗教禁令的国度,酒文化更是盛行。出征壮行、封坛庆功、祭祀先祖……仪式中往往少不了酒;生活中,无酒不成席,饮酒作乐也是民生常态。诗仙李白月下独酌,但凡少喝两杯都写不出如此豪迈洒脱的诗句。 全球大部分人喝酒,禁酒令也禁而不绝,酒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好酒者如此痴迷? 不同的人喝酒的理由不尽相同。有人为了庆祝,有人为了纪念,有人为了快乐,有人为了消愁,有人为了舒缓,有人为了解压,有人为了交际,有人为了麻痹…… 不论为什么喝酒,人们喝的都不是酒本身,酒只是情绪或目的的载体。 所以酒这种商品很特殊,看似一种实物商品,却从不解决物质需求,酒解决的都是精神需求的问题。 酒一般有以下几大作用: 1、舒缓身心,释放压力。 2、放大情绪。喝酒助兴,越喝兴致越高。 3、打开格局。喝酒时常出现以下画面:喝酒前,我是XX市的;喝酒后,XX市是我的。 4、让人从理性变感性。酒具备社交润滑剂的作用。理性的谈判,大家在意合同的条条框框;喝上几杯,大家在意的是缘分与情分。 这些精神作用极少有其他物品能够代替,这便是酒能自古长存的原因。 未来的人们依然需要这些精神需求的满足,所以未来的人们还会饮酒,酒还会继续长存。 二、不同酒类需求侧重分析: 各地的饮酒习惯与文化有关,文化是特定生活环境、特定资源长期作用下的产物。当前主流酒类包含白酒、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等。其中啤酒、白酒、葡萄酒在中国更为流行,其余酒类或在少数人群中流行,或以调制酒形式在特定场合供人饮用。 主流品种中,白酒度数最高,好酒者好其劲,但对初学者、女士等人群不太友好。从身边的现象观察,女士饮用白酒者相对较少(分析女士饮酒喜好与后文分析有关联)。 啤酒度数低,适合开怀畅饮,冰镇后尤其适合炎热的夏天。口感清淡,饮酒压力较小,女士接受度相对较高。 葡萄酒口感较啤酒香甜,明亮的色泽、精致的饮酒器皿、优雅的酒文化,使葡萄酒受众较广,女士接受度同样较高。 威士忌、白兰地等受众较少,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等直接饮用者偏少,更多作为调制酒在酒吧等场所销售,调制后的口感使受众更广,但场所限制使其规模偏小。 三、不同年龄群体饮酒习惯分析: 不同年龄群体饮酒习惯及饮酒量不尽相同。以下来自对身边现象的观察,或有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20-30岁的青年群体身体处于黄金时期,三五好友相聚时好斗酒,此阶段家庭压力较小,朋友聚会时间相对较多,饮酒量较大,对品质的追求不高。 随着家庭的组建,家庭责任增加,朋友相聚的时间逐步减少。此阶段处于职场上升期,商务饮用可能增加。 40-50岁年龄时通常处于事业顶峰,商务饮用较多,饮酒品质提升。 50岁后步入职场末期,商务饮用逐步减少,出于对健康的追求,饮用量逐渐降低,品质要求提升。 退休后收入降低,对健康的关注更加突出,少喝酒喝好酒逐步成为常态。 基于这些社会现象的观察,我们将20-60岁作为酒类消费的主力人群。 从饮酒习惯看,50后、60后年轻时可供选择的酒种类较少,对白酒忠诚度较高,不少人心中有“喝白酒比喝啤酒健康”的心智认知。70后、80后承上启下,接受父辈白酒文化的传承,对啤酒、葡萄酒等品类接受度也较高。90后、00后成长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生活条件、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普遍更为自我,对传统酒桌文化排斥者众多,此点在城市与乡村差异较大,乡村中年轻人对白酒依然较为接受。90后、00后对白酒忠诚度相较前几代人下降,对其他酒类接受度较前几代人提升。 四、未来饮酒人群结构变化: 1、未来10-20年饮酒人群数量变化: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如下:(单位:万人) 加以整理数据如下:(单位:万人) 根据上文分析,当前饮酒主力人群为60后-90后人群,十年后饮酒主力人群为70后-00后,二十年后饮酒主力人群为80后-10后。以此进行数据整理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未来十年,饮酒主力人群数量将减少6462万,降幅7.88%,未来二十年,饮酒主力人群较当前将减少1.04亿,降幅12.65%。 以上分析未区分性别。当今社会女性饮酒比例增加,但结合前文的分析,女性对啤酒、葡萄酒等口感清爽的酒类接受度更高,女性饮酒比例的提升较难带动白酒消费人群的提升。 从饮酒主力人群数量分析,白酒未来消费人群数量大概率呈下降趋势。结合消费升级下的少喝酒喝好酒趋势,白酒行业未来销售量可能逐年降低。 最近几年白酒市场看起来非常繁荣,酱酒热席卷全国,但从数据可以看出,规上企业数量逐年降低,规上企业产量逐年下降,销售金额却逐年走高,白酒行业呈现量降价升的整体趋势,与我们前文分析一致。 2、未来10-20年消费群体结构变化: 未来10-20年,1990年后出生人群在饮酒主力人群中的占比将逐渐提升,10年后,这部分人群将占据近半壁江山,20年后,这部分人群将占近七成比例。 前面我们分析过,这部分人群对白酒忠诚度不如当前的主力消费人群,随着这部分人群占比的逐渐提升,白酒整体消费量可能进一步下滑。 从上述分析也可看出,白酒品牌的年轻化迫在眉睫。当前我国白酒广告主要展示工艺及文化沉淀,与洋酒对生活场景的广告展示大不相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