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2023届4月省级质检(高三适应卷)“握手”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4-07 发布于山东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握手以表友好在中国文化中颇有渊源。甲骨文“友”()和金文“友”()都是由两个“又”字构成,形同两只手伸向一处,也有人认为状似两只右手紧握,但均意指协调、 配合。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有云:“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据此衍生出成语 “握手言和”,现多用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握手礼在西方亦由来已久。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宝座上就刻有握手图案,荷马史诗《伊 利亚特》中也出现了握手的情节。由于握手会占用原本持有武器的右手,因此被视为放下敌 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19世纪中期以来,握手成为常见的问候方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 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说】

两则材料以“握手”为关键词,从中西不同维度,溯源了“握手”的文化内涵。虽表述各异,但价值内核趋向一致,即消除隔阂与敌意,释放尊重与善意,化敌为友。这一话题既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又较好地呼应了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握手”经验几乎人人都有,让学生有言可发,有情可表的同时,又兼具一定的时代意识:身处百年不遇之大变局,该以何种价值观去面对他者、面对世界,落实了“学科育人”的基本任务。

【立意解说】

材料本身重在阐述“握手”的文化内涵,学生只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协调、配合”“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等合理阐释 “握手”的正向价值就能基本符合材料意涵。

作文要求是写“启示”。“启示”由“握手”的内涵生发。考生基于对握手的解析提出启示即可符合题意。譬如,就人际而言,握手意味着友善,启示在于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就国家层面,握手意味着尊重、意味着和平,启示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该如何和平共处。要言之,“握手”带来的是不同个体、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该如何相处的问题。

在具体阐释过程中, “握手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的握手,也可以指国家、民族种族之间的握手,还可以指经济、文化之间的握手,考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也可基于“握手”的内涵展开思辨,如“握手言和”是不是等同于“握手求和”?“握手言和”是不是“握手趋同”?双方“握手”的前提是什么?等等。围绕“握手”这一核心概念作价值意义分析,原因分析、条件分析、比较分析可以让文章有一定的深刻度。

此外,本题在文体上并未做出明确要求,如若学生写出记叙文,或抒情散文,也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文章在评分是需斟酌,主要看是否能写出“启示”。

【评分标准】


一类(60-54

60-58

57-56

55-54

二类(53-45

53-51

50-48

47-45

三类(44-36

44-42

41-39

38-36

四类(35-0

35-25

24-14

13-0

一类作文应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能对材料信息进行深刻分析;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具有思辨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明显具有发展等级的特点。

二类作文应文风端正,文脉较清晰,文气较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符合题意,符合试题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能对材料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明确,逻辑清晰,结构较严谨;表达准确通顺,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具有发展等级的特点。

三类作文应文风端正,文脉基本清晰,文气基本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基本符合题意,基本符合试题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观点基本明确,逻辑合理,结构基本清晰;表达基本通顺,能够运用一定的词语、句式、修辞等;基本具有发展等级的特点。

四类作文文风基本端正,写作基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偏离题意,脱离试题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基本没有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观点不明确,结构不清晰,不具有发展等级的特点。

【其他问题】

1. 字迹潦草难辨,适当扣分,扣满3分为止。

2. 缺标题扣2分,仅有标题得2分。

3. 600字以上正常评分,字数不足部分每50字扣1分;400——50025分左右;300——40020分左右;200——30015分左右;100——20010分左右;100字以内5分左右。

4. 每一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

5.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6. 对文体不明或“套作”的文章不能轻易凭主观臆断,对疑似抄袭须有确凿的材料证明,对于各类问题卷,应上报评卷组长。

7. 是否偏离题意,应依据全文详细考察其完成写作任务的情况,慎重加以判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