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uper青年‖有哪一刻觉得自己长大了?

 super星系 2023-04-07 发布于浙江

当我们开始“审父审母”,我们才真正长大

文字:左左

图源:网络 

正文共:1487字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今天写作课上老师提到了“审父审母”的概念,审父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的母题,“父”代表传统与权威,而 “审父”便意味着要颠覆传统,挑战权威。由于上课的时间有限,老师并没有展开来讲,但这个话题的的确确吸引了我。

一开始我只是抱着想要了解这个写法的念头查阅资料,可是到后来,我发现,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关于学术的知识,还有关于成长的思考。

“审父审母”在文学上表现为作者以一种与父母平等的对话姿态对父亲和母亲进行审视,还原真实的父亲母亲形象。

但其实“审父审母”在生活中离我们也非常的近。

当有那么一刻,你觉得你的父母很落后,看不懂纷繁复杂的表情包;你觉得你的父母很封建,无法理解你的选择;你觉得你的父母很烦,热衷于干预你的生活,其实你已经在审父审母。

你开始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一个独立个体的角度上审视你的父母,审视你父母的行为,你看到了父母的不足,父母的另一面。

你开始烦你的父母,或许还带有些嫌弃与不屑,不再是像小孩子的时候那样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厉害最无所不能的人。同时你也看到了父母斑白的鬓角,看到了他们日益变驼的背,看到他们吃力地想要跟上你的步伐。

龙应台写下《目送》,她看懂了父亲的付出;史铁生写下《秋天的怀念》,他看懂了母亲的委屈;琦君写下《髻》,她看懂了母亲的寂寞。他们以长大成人的子女的视角,写下他们眼里的父母亲,表达了自己或是敬佩或是悔恨或是怜悯的感情。

他们看懂了父母,读懂了父母。

初中上学的时候我看不懂朱自清的《背影》,觉得有些夸张,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真正读懂了《背影》,读懂了文章背后儿子对父亲的感情。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高考延期一个月,开学报道也不再允许父母进校。

报道那天,我推着捆得严严实实叠得比我还要高的行李,站在校门口和我的父母告别。此前我还在车上嫌弃着他们喋喋不休的嘱托,等到真到了分开的那一刻,我还是有些想哭,是一种迷茫、害怕、憧憬、不舍和刺激交杂的复杂情感。

他们拉着来对接我的师姐的手,不厌其烦地说着我有多么大头虾多么路痴,让学姐好好带我,又语重心长地交代我好好跟着师姐。

这一幕,多么像《背影》里朱自清的父亲嘱托茶房好好照应儿子的那一幕啊。也就是那一刻,我觉得我读懂了《背影》。我读懂了父母的担忧,父母的不舍,我破天荒的没有觉得他们啰嗦,甚至于想让他们再多说一些。

分别的时刻我执意让他们先走,说不上为什么,只因那时的我感觉,让他们看着我离去的背影一点点变小消失,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残忍。他们目送了我那么多次的离开,这一次,换我目送他们离开。

阳光朦朦胧胧的,透过云层,洒在路边的大榕树上,筛下一地斑驳。他们走在树荫下,光线细细地描摹着他们的身影,我第一次觉得,他们老了,他们不再健步如飞,他们的背也不再是刚挺有力,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走,开始没走几步就开始喘气。

他们老了,而我长大了。那一刻,我才读懂了他们。

当我们开始“审父审母”,开始叛逆,开始感动,开始反思,我们才真正长大了。孔子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也读到了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里的悔恨之情,如此多的前车之鉴,我不想再重蹈覆辙。

大学将我们分隔,而互联网又将我们紧紧相连,我开始学会了和他们叨家常,学会了提醒他们添衣加被,开始送上父亲节母亲节祝福,这些我以前一直觉得肉麻尴尬而反感做的事。

我终于体会到了汪曾祺所说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感觉,那种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盏灯会为你长明的暖心。

当我们开始“审父审母”,我们才真正长大,当我们真正长大,才读懂了父母。

点赞,转发,在看三连
分享你的心情,我们为你传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