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7-人的一生,不过是一场牌局

 面壁者与破壁人 2023-04-07 发布于广东

坚持运动,勿忘读书。

乐于独处,享受孤独。

——面壁者与破壁人

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金句: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

其实我们一生中自己能决定的东西很少,我们可能决定5%东西,95%的东西我们决定不了。

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出身,决定不了我们的智商,我们更决定不了一生的贵人相助。很多时候,我们会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你只能把你自己的剧本演好。

如果在你的一生中真的遭遇到这些挫折,那对不起,这就是你的剧本。你有两种选择,你一种是弃演,一种选择就是把既定的剧本演好。

希望大家把自己的剧本给演好。

——厚大法考刑法主讲-罗翔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时生》东野圭吾

你在打牌的时候,即便你抓到一副最烂的牌,你也不能弃局。你也得把这个牌打完。

——艾森豪威尔

如上种种,都在激励我们不要怨天尤人,努力过好自己的一生。

而今天,我斗胆把这个比喻,展开来讲讲。

人生,如果是一场牌局。

你出生了=你走进了打牌的大厅;

你上小学了=你坐上了名为“小升初”的牌桌,你的牌友们是全县甚至全市的小学生;

你上高中了=你坐上了名为“高考”的牌桌,你的牌友们是全国的高考考生,他们全都是你的竞争对手;

你准备考研=你坐上了名为“考研”的牌桌,你的牌友们是考研大军;

你准备创业了要搞短视频=你坐上了名为“自媒体-短视频分桌”的牌桌,你的牌友们是所有同行;

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你离开当前的牌桌,坐上新的牌桌;

处处都是竞争。

这里的类比,没有疑问吧?

那么好,接下来咱们可以把它展开了。

▌ 01 看清手里的牌

和正常打牌不一样的是,

在人生这些牌局里,是自带牌上桌的,并且上桌之后,还会再不断地抽牌

那么,在我们上桌(人生转折点)之前,我们就要考虑清楚,我们手里的牌有哪些。

对此,我们可以用T型图的方法,

左边就是你手里的自带牌,右边就是你打算上的牌桌。

关于左边手里的牌,无论有没有特别厉害,都建议穷举下来,并且做好大小排序,

最厉害的技能和资源,就是你的王牌,

然后顺位下来,把能打的都写上去。

清楚你手里的牌之后,才能方便去选择牌桌,

对吧?

▌ 02 选择哪张牌桌?

选择哪个牌桌,

当然是选择赢面更大的牌桌呀,

最好是你的牌友们(竞争对手)都是小萌新那种,

虽然不太可能,

但是我们要尽可能跟比你垃圾的人玩牌,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

那就是赢!

▌ 03 大小牌桌

可能有些人会想,

唉不对啊,我们不是经常说,要跟厉害的人一起玩,我们才能越来越厉害么?

那么,我们还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人生的牌局——

在“人生”这个打牌大厅中,有着大大小小的牌桌,

不仅有很多大牌桌,个大牌桌下还有很多小分桌。

怎么理解呢?

我举个例子,

➤比如考研,

考研是一个大牌桌,但是下面会有很多的分桌,

这些分桌,依据城市、学校、专业来进行划分,

比如你要考中山大学-应用数学专业,

那么在这个小分桌里,

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赢!

赢的标准就是,上岸!

做法就是,通过初试/复试这两轮牌局,把大部分的人,全都淘汰掉,最终留在牌桌上就行。

那么,如何赢呢?

当然是选择牌桌上都是小萌新的那些牌局,只要他们在各方面都不如你,就能赢!

包括:

  • 你本科在中大就读,所以你在考本校,

  • 你的初试四门科目分数比他们高,

  • 你开始复习的日期比他们早,

  • 你的复习有效总时间比他们多,

  • 你的复习效率比他们高,

  • 你的复试表现比他们好,

  • 你复试的口头表达、专业基础等都比他们强,

  • ....

以上种种,都是你的优势,都是你手里能打的牌,

这些,都是要在上牌桌前,就要做好选择的。

同样道理,

做电商、做公众号、做小红书、做知识付费等,这些都是大牌桌,

下面还有很多的小分桌(各个赛道),

一定要通过前面讲的T型图,看清楚你手里的牌(你的优势),

然后,再考虑上哪张牌桌,

选择你赢面更大的那张牌桌。

▌ 04 牌桌之间的互通

此外,还能再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延伸。

在人生牌厅里,你的眼睛其实是“千里眼”,可以轻松看到其他牌桌上的人是怎么打牌的,

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我们购买了很多学习资料,

学习那些前人积累下来的“打牌秘籍”,

当你学会了某样技巧,就相当于你的手里多了这张牌,

你可以随时在合适的时机,把这张牌打下去,

所以,我们尽可能不去和厉害的人打牌(竞争)

而是用上你的“千里眼”,看清那些厉害的人是怎么打牌的,

然后,化为己用,在你的小牌桌里,把其他牌友全部打下去!

▌ 05 你不是一个人在打牌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

牌桌上,你的某一位牌友,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也就是说,

被推上牌桌的,虽然只有一个人,

但是这个人的背后,有一整个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

这个时候,你就不是跟一个人打牌了,而是跟这个人以及他背后的一群人打。

幸运的是,你也不是一个人打牌,

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智囊团,

是不是想到啦?

所谓智囊团,可以理解为团队,也可以理解为圈子。

我举两个例子,

➤还是考研,

有的人,购买了名师一对一辅导,那么名师就是他的智囊团中的一份子;

有的人,背靠学校资源,可以找到老师开小灶,那么学校的老师,就是他的智囊团中的一份子;

有的人,团购了肖XX政治、张X数学、永X大帝线性代数的课程,然后会有小班社群,可以在社群里提问,互相取暖,

那么这些战友,全都是他的智囊团(因为小分桌不一样,互相不构成威胁

➤再比如,开线下小餐饮店铺,

有的人,只是带上全家老小一起干,那么他的全家老小,其实都是他的智囊团;

有的人,背靠生财有术,那么他掌握了线上赋能线下的打牌技能,用最快的效率,在各个方面都比传统小餐饮店要厉害几分,

那么总体加起来,就干掉了不懂得线上赋能线下的传统小餐饮。

在这里,整个生财有术社群,其实都是他的智囊团。

牌桌上的每一个人,背后都一定有智囊团,

只是各自的智囊团强大程度不一样而已,

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增强我们的智囊团的实力,更好地为我们出谋划策。

增强的方法有很多,

最直接的就是付费,其次就是混圈,

总之,你要提供价值,

当然,在这里你可以理解为,“为你的智囊团发工资”,

要么给钱,要么就做一下工具人,

工具人的任务包括,多分享你的知识,或者有人在群里分享知识,你就做个聊天记录汇总,或者笔记,或者思维导图等,

反正就是,要么付出金钱,要么付出时间,要么付出你脑子里的知识,

▌ 06 上桌后开打前的注意事项

上了牌桌之后,开打之前,

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

一定要提前弄清楚这局的规则。

每一场牌局,打牌规则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打到一半,突然更改规则,

所以,保持你的敏锐,随时查阅这一局的最新的规则,

➤比如说,高考,

上考场之前,你肯定得弄清楚,每一门科目的考卷分别有哪些题型,这些题型分别会涉及到哪些知识点

比如数学,你总得知道考卷的两种分类吧,

一种分类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另一种分类是,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综合函数等。

而这些,全都会在《考试大纲》中呈现。

是的,高考大纲那本书,就是考卷规则,

熟读之后,你才会知道具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不考的。

不清楚规则就胡乱复习,那针对性肯定不够精准。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

像我高考那年,正好改革,

之前的是省卷,那年改为全国卷,

这就是规则的变更

那么做真题,就要做全国卷了,

而不是傻乎乎地还去做以前的省卷,

➤还有,做自媒体,

假设你选择的是小红书,那么你在开打之前,一定要把小红书平台的官方规则,完全弄懂!

不然的话,后果其实你也应该能想到啦?

不按照规则乱打一通,就只能被人拖下牌桌(禁言甚至封号)

下次再上这张牌桌(开个新号),

若还是不按照规则来打牌,那么就会再次被拖下牌桌,

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你熟读平台规则。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开打之前,就把这一局的玩法规则给弄懂先呢?

对吧?

这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一点,没搞清楚平台规则就直接开干了。

实际上,看完规则,也就十来分钟而已,

复制下来,标一下重点什么的,最多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只需要花费不到一小时的阅读,你就能避免被拖下桌,

性价比如此高,为什么不做呢?

牌桌上总有人是因为不守规则而被拖下牌桌的,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今后不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拖走。

嗯,关于「人生如牌局」的延展,我暂时只想到这么多了,

如果未来还有新的思考,我会再写一篇进行补充的,

如果你也期待后续的话,也可以关注一下我嗷~

好啦,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啦~

既然都看到这里了,

那就祝你,“牌”运昌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