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从事历史教学30年的老师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黄种人”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king9413 2023-04-07 发布于广东
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们的皮肤是黄色的,但实际并不是这样,我们的皮肤颜色比高加索人,即白色人种还要白。
 
 
在解释“黄种人”这个称呼是怎么形成的之前,我们先来看下肤色是怎么形成的。
 
 
肤色的形成
 
 
人类的肤色是由黑色素的含量决定的。


黑色素是一种色素,它存在于皮肤中的细胞里,并在紫外线的刺激下产生,是保护皮肤不受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不同地理环境中的人类,由于受到不同的紫外线辐射程度影响,黑色素的含量也不同,从而导致肤色的差异。
 
 
中国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人们的肤色存在差异。


在中国南方,阳光充足、湿润,紫外线的辐射强度相对较高。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南方人的皮肤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增加了黑色素的含量,使皮肤更加黑色。
 
 
相反,在中国北方,阳光不足、干燥,紫外线的辐射强度相对较低。


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北方人的皮肤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减少了黑色素的含量,使皮肤更加白皙。
 
 
因此,中国人的肤色并不是“黄色”的,而是存在着不同的肤色差异。


例如,在中国南方,一些人的肤色可能会比北方人更加黑,而在北方,一些人的肤色可能会比南方人更加白皙。
 
 
“黄种人”的称呼来源
 
 
“黄种人”这个称呼是在近代形成的。


在欧洲人接触到中国人时,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他们难以准确地形容中国人的肤色。于是,他们采用了“黄色”的称呼来描述中国人的肤色。
 
 
关于黄种人这个称呼的来历,其实还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这个称呼是西方人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将中国人与其他东亚人进行区分时所使用的。


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的肤色较浅,有一种略带黄色的色调,而其他东亚人的肤色可能较深或较白。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个称呼最早是由日本人在19世纪使用的。


他们将自己称为“日本人”(日本語:Nihonjin),将中国人称为“唐人”(日本語:Toujin),而将所有其他东亚人称为“黄种人”(日本語:Koujin),这种称呼逐渐流传到了西方。
 
 
在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开始用“黄色”来形容中国人的肤色,以突出其与其他民族的区别。


这种称呼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悠久的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文化对肤色的审美和偏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革,这种称呼也逐渐变得不合适和不准确,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客观和准确地描述肤色,而不是被历史文化的影响所左右。
 
 
事实上,对于肤色的描述,人们应该使用更准确和客观的词汇。


例如,在科学上,肤色被分为数十种不同的色调和明度。对于中国人的肤色,也应该用更加精确和准确的词汇来描述。
 
 
不论是哪种说法,都可以看出这个称呼是一种区分不同人种的方式,不一定具有贬低或歧视的含义。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语言的演变,这个称呼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有争议的词汇。
 
 
许多人认为,这个称呼过于简单粗暴,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而且有可能导致对某些人的歧视和偏见。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准确地使用词汇,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不同的人种和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