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军东北的决策者是毛主席还是刘少奇?那我们就来捋一捋

 建怀v394hwyhnb 2023-04-07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对于解放战争初期我党决策进军东北的历史,近年来有了两个说法:一个是刘少奇同志在毛主席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的时候决策的,也就是说是刘少奇同志行代主席之职时的独立决策。一个是黄克诚大将建议而决策的,也就是说没有黄大将的建议就不可能出兵东北。

真的是这样吗?历史就在那儿,跑不了,且让我们我们从头捋一捋。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做出一个战略判断或者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或突发奇想,而是经过对时局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再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做出的正确判断及把握,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思考、酝酿、论证和准备。对于对东北事态的把握和决断,毛主席正是经过了这么一个漫长而周密的过程。

文章图片2

其实,早在抗战很残酷很艰难的1942年,毛主席就已经有了关于战后的一些战略构想。1942年7月9日,他在给回延安参加七大时因安全问题暂时停留在山东的刘少奇发了一个电报,其中就提出了这个构想,指出如果日本战败撤出中国,“新四军及黄河以南部队须集中到华北去,甚或整个八路新四须集中到东三省去,方能取得国共继续合作的条件(此点目前不须对任何人说)”。因为这只是个初步构想,所以嘱咐刘少奇不要外传。

时间进入1944年,根据事态的发展,在一次会议中,毛主席正式提出了关于开展满洲工作的问题,分别对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指示开展满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并指示晋察冀分局、冀中区党委、冀热区党委、山东分局及胶东区委各自成立满洲工作委员会,动员和领导一切可能的力量开展满洲工作。随后在10月7日的中央会议上预言苏联会和日本开战并提出要做好准备,再次提出要注意东北的事态发展。

1944年11月23日,在主持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时,毛主席再次提出了对东北问题的设想,在谈到两党形势和国内形势时说:“中国的国土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还要准备几千干部到满洲去”。

文章图片3

1945年,战争形势日趋明朗,随着2月雅尔塔会议的举行和5月的德国的无条件投降,日本侵略者的时日已经不多。对于出兵东北的战略部署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毛主席在5月27日召开的七大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出兵东北的具体构想,那就是将来要组织二十到三十个旅的十五万到二十万人到东北去。并在此后的会议中一再强调东北的重要性,强调“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

1945年6月10日的七大会议上,再次重点强调东北的重要性,强调无论从我党的发展还是中国革命的前途来看,东北都特别重要,特别是在经济方面,东北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并希望能有东北人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因为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文章图片4

如果说以上这些内容还都只是毛主席在战略上的构想或者说发给全党的一个信号又或者是一个积极的思想政治动员的话,那么,从1945年8月起,这个战略构想已经开始进入到了刻不容缓、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

8月12日,命令冀东三个军分区部队分别向承德、赤峰及沈阳进军。山东万毅部迅速做好出发准备,待命前往东北。

8月18日致电山东军政负责人罗荣桓、黎玉、萧华,命令万毅部即调往东北,经河北至热河边境待命,并指示所有东北籍干部尽可能都调给万毅。

8月19日,命令晋绥军区政委林枫率领一千二百余名干部一个星期后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

由于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限制和国民党的合法地位,东北的行政权只能掌握在国民党的手中。而苏联也由于和国民党签订了中苏条约,对于帮助我党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我军是否能顺利进入东北活动还未可知,但派遣一部分干部先行进入并开展工作应该是问题不大,部队进入东北的事情只能相机而行走一步看一步。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和周总理、王若飞乘机飞往重庆,进行重庆谈判。

文章图片5

毛主席在赶赴重庆之前,已经把党内及各根据地的事务及人事安排都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中央由刘少奇代理主席,并增补陈云、彭真为候补书记,以便毛主席、周总理参加重庆谈判后,中央还能有五人开会商谈、部署中央各项事务。特别是对于国共有可能爆发的军事冲突做了安排。先是对离开延安会前线的刘伯承、邓小平交代,要放开手打,不用担心他的安全,他们打得越好他就越安全。后又发布党内通知,指示只要国民党来侵犯,只要好打就坚决打回去,坚决彻底地消灭,要么不打,打则必胜,不要被敌人的气势汹汹所吓倒......

文章图片6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进军东北的战略方针是毛主席经过漫长的时间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做出的伟大决断,这不容置疑。至于后来的东北战场的部署和进展,也都是在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框架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的,以刘少奇为代主席的中共中央也是忠实地执行了毛主席的战略部署。至于黄克诚的建议,那已是1945年9月15日的事情了,他的建议也是在东北大战略开始进行后的过程中做出的,属于对具体出兵部署的的建议,这个也早就在毛主席出兵东北的设想之内,所以与出兵东北这个大战略决策没啥关系,只是个具体情况的具体建议,仅此而已。

参考书目:

《毛泽东年谱》

《毛泽东军事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