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喜平 | 清明时节雨纷纷

 大河文学 2023-04-07 发布于河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斜斜的举一把雨伞,踯躅在午时的雨中,那便是“雨纷纷”了。

因俗事所缠,已经好久没有去南山了。南山的色调该由鹅黄变成翠绿,南山的桃树该谢了满树的夭夭穿上生动的绿衣裳。南山的樱花应该依然鲜亮,南山的油菜花也还耀眼的黄。最是人间四月天,我亲亲的自然生态,我最爱的繁花似锦,最是思绪纷飞时。

小区门口有两棵樱花树,花儿正开得热闹。早上走得匆忙,我不知道,花儿在雨中是更精神,还是有许多花瓣被雨打落到地上。黄河大道道路改造新栽的樱花树,枝头上开着零星的几朵花。尽管只有几朵,那树也没有因移栽误了开花的季节。

办公室同事说起今天的雨,感叹祖先的大智慧,清明时节一定会下雨,清明时节雨纷纷。因了花儿的开放,逗乐了播雨的龙王;因了气温回升的积累,地表的水儿要升腾;因了想喝酒的路人是个诗人,杏花村的雨丝中汪满朦胧的思绪。清明过后的雨中就能见到彩虹,清明前的花儿怒放,为清明以后的快速生长,剪了彩,鼓了掌。

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斗指乙(斗星指向乙这个区域),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大致意思是在清明这个时节先是泡桐花开放,接着因为气温上升喜阴的田鼠躲进了洞中,最后便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有意思的是,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其他节气不这样。清明节气,与岁时物候相关,常以指导农事,有天朗气清、春耕时宜之意。我们都知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还记不记得,北京冬奥会开幕,正值立春节气。张艺谋倒计时用二十四节气来读秒,不光惊艳了中国人更惊艳了外国人。“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

相传,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出走。有一次,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重耳(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后来猛然想起,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

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让御林军上山搜索,没有找到。有人出了个主意说,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今年的清明,因了一些缘由,我们除了清明上坟,还给父母的合葬墓立了墓碑。

富士康在我们济源又上了一个新项目,爸爸妈妈的合葬墓正好在新项目的施工区域。过完春节,在村里的统一安排下,我们把二老牵往新址。新址在南部丘陵地区离家二十里远的枣树岭,虽然有山有水,市里的公墓也正在建设,但是,路还没有修好。爸爸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今年清明要给二老立碑了。知道清明要下雨,我们提前给二老立了碑、上了坟。我们在石碑的两侧各栽了一棵小柏树,清明一下雨,小柏树就会快速地成长。夏天来时,二老的坟上,一定会长满青青的草,或许会有粉红色的、绛紫色的喇叭花。

40年前的清明节,我曾经和妈妈一起去思礼赶清明会,我们登上了万羊山,妈妈在九仙圣母庙烧了香许了愿。后来我又赶过几次清明会,却再也没有登过万羊山。

思礼清明会,过去叫武山清明会,是济源规模最大的古庙会。清明会以木料、牲畜交易为主,到武山登高望远和去山上的古庙中烧香祈祷,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清明前采摘的茶叫明前茶,通常情况下,明前茶要好一些。清明会在武山,会不会与茶仙卢仝有关。

从中唐开始,饮茶之风普及全国,饮茶、种茶从佛院、道观扩大到民间。茶事活动先由宫廷内部的群臣和嫔妃、宫女的饮茶、分茶、赐茶开始。清明宴是规模最大的赐茶、赏茶活动。唐德宗、文宗时期,皇帝每年要在清明节这一天设清明宴招待群臣。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末起兵争夺天下之时,利用道教祖师老子姓李的巧合,尊奉老子为唐王室的祖先,而且把道教列为三教之首。道教茅山宗第四代宗师司马承祯被唐玄宗尊为全国道教首座,在王屋山创建宫观后,玉真公主拜司马承祯为师,入王屋山修道。一时之间,王屋山成为了天下道教活动中心,上至皇子龙孙,下至达官贵人,纷纷慕名而至。随着他们的到来,清明宴之风也就顺理成章地传到了济源。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卢仝的《七碗茶诗》,奠定了他茶仙的地位。他与韩愈、贾岛等人交往甚厚,以茶会友,谈经论道应是常事。每当有新茶、好茶,他就喜不自禁,希望有人能分享这片刻的愉悦。“君家山头松树风,适来入我竹林里。一片新茶破鼻香,请君速来助我喜”是他向朋友发出的邀请,而著名的《走笔谢孟柬议寄新茶》是他对朋友送茶的答谢。卢仝是武山人,今天的思礼村,卢姓人居多。万羊集团的老总卢一明,应该就是卢仝的后人。

武山卢仝举办的文人集会,承袭了宫廷清明宴的形式之后,渐成气候。加上当时济源当地种植好茶,佳茗垂手可得,兴之所至,丝竹管弦、吟唱杂耍者都会被带来凑趣,而嗅着商机前来卖吃喝衣物的、供应文房四宝的肯定也会随之而至。从此以后,清明聚会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的赤脚百姓越来越多,登高望春、品茶论诗渐渐被实用的物资交流所取代。

清明宴、文人集会、物资交流,九仙圣母庙烧香、登高踏青,万阳湖举办清明诗会、祭扫于思礼烈士墓,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历史与文化的交融,浪漫与现实的碰撞,赋予了清明文化新的内涵。

说起武山,很多年轻人都有些陌生,因为现在它叫万羊山。这个名字和顺治年间重修的九仙圣母庙不无关系,但缘由有两种解释:一是九仙圣母很灵验,以前没有小孩的人家来这里求子,都能满足心愿,为了感谢圣母,人们便用羊来祭祀,祭祀的人很多,人们排队从山下一直排到山上,故得名万羊山;二是在更久远的古代,人们为了在山上修建寺庙,就让羊绑上砖石上山,因运砖石的羊很多,故得名万羊山。

武山脚下的村庄,开始的时候就叫武山村,后更名为思礼村。思礼是一位革命烈士的名字。于思礼1930年开始进行革命活动,1941年,潜伏于伪保安司令所属某部当文书,出没于县城和武山镇等日伪据点,侦察敌情,开展地下工作。1943年10月在一次研究工作时被捕,后被秘密活埋于武山镇后面的山坡上。为纪念烈士,新中国成立后将武山镇更名为思礼镇。

济源是革命老区,清明祭英烈,是红色基因传承的绝佳方式。每年的清明节,中小学生、机关干部,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到烈士墓地,祭拜英烈,追思过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前后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人间四月,芳春摇柳染花香,和风鸟鸣入深巷。人们纷纷投入春的怀抱,踏风拂雨,看春江水暖,看满树繁花。但这杨柳春风不仅拂过了我们的脸颊,亦拂过了远方的青冢,泥土之上,是杨柳摇曳草木生,泥土之下,却是“君埋泉下泥销骨”。

春日里的清明最深刻的意义便是使我们意识到,在万物回暖生机盎然的背后,是先人们的默默坚守与深情奉献,他们当永存我们心间。英雄不朽、先烈不朽、清明时节不朽,中华民族亦在一代代人对英雄的崇敬,对先烈的铭记中永垂不朽。

寄一份温暖给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愿它赠予世间无限明媚温暖;寄一份感激给永垂不朽的英雄先烈,谢他们以己之躯,护佑祖国万里河山;寄一份期待给平凡又伟大的中华儿女,盼我们共同努力使清明祭英烈的传统万古相传。

 “又是一年青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赶赴一场清明诗会的盛宴,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吟出新意,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与“清明时节雨纷纷”做一对比。

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生机的升腾,那是思绪的稠密。清明时节雨纷纷,朦胧了南山的花花草草,弄乱了我多愁善感的柔情。

我不知道,清明放假时,雨会不会停。雨住了,往南山赏残花,吃烧烤。有雨了,思礼赶会,让清明的雨濡湿我们的灵魂。


作者简介

李喜平,河南济源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体局机关干部,教育战线奋战30余年。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