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女孩演绎网红歌曲《嘴巴嘟嘟》被赞“社牛”,你是“社牛”还是“社恐”?

 云语禅心 2023-04-07 发布于河南

“你说嘴巴嘟嘟,嘟嘟嘟嘟嘟”……近日,贵州六盘水一女学生参加军训间隙,通过到位的表情、丰富的肢体动作,爆笑演绎了网红歌曲《嘴巴嘟嘟》,获得同学们的掌声和教官们的一顿“猛拍”。

女孩表演的视频发布后,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网友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这个女孩自信、大方、可爱,性格太招人喜欢,也有网友直言这就是最近很火的“社交NB症”(以下简称“社牛”)天花板呀!

什么是“社牛”“社恐”?

“社牛”是最近网络上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的反义词是“社交恐惧症”(以下简称“社恐”)。“社牛”通常指人在和陌生人交往时,完全没有心理包袱和压力,彻底放飞自我。他们有一句经典名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还有网友解释:“社牛”是社交恐惧症的反向极端表现,指在公共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毫无包袱且肆无忌惮地散发着自身魅力,并乐在其中的一类人。

而“社恐”主要指在公共场合下,有一种恐惧的情绪出现,而且很多人会采取回避的行为方式。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发抖、表情尴尬、行为笨拙等表现。

网友“妞妞”解释: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起来高冷奇怪、生性腼腆、不喜欢社交聚会,哪怕是不得不聚会的场合,他们也会抱着手机躲得远远的,因此他们经常会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同时,对于他们来说,一个人独居、没事宅着才是最安全的。

街采:两种情况均存在

你是“社牛”还是“社恐”?对生活有何影响?日前,记者来到贵阳市中山西路网红街,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我应该是典型的'社恐患者’,因为本身性格内向喜欢安静,所以不喜欢和陌生人接触,更别说在别人面前表演才艺了。”18岁的某高校大一新生小杨告诉记者,之前看过这个女孩唱歌的视频,觉得她很有勇气。“但是,自己完全学不来,只要遇到和陌生人搭话,耳朵就会红并且全身起鸡皮疙瘩。”

无独有偶,24岁的教师王女士自认也是“社恐”一类。“平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太爱讲话,如果陌生场合都是年轻人,也会尽可能地和大家聊天,但要是年龄相差比较大,就会显得比较害羞和尴尬,不会主动上前搭话。”

18岁的小柴是某高校还未报道的大一新生,她对“社恐”和“社牛”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应该算是'社交达人’吧,只要是在自己擅长的范围内,像自我介绍、表演节目基本没什么问题,除了遇到不擅长的会有点紧张。”小柴告诉记者。

其实许多人并没有“社恐”也不是“社牛”,去到陌生的环境,大多数人总要花点时间适应,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来熟,只要不是一直都刻意回避,都是很正常的情况,比如23岁的教师曹先生就是代表之一。“刚到新的工作环境时,总会觉得很尴尬,这个时候我就会去找话题和别人聊天,通过主动打招呼等方式,和同事混熟后,还能顺便打听一下工作特点、规矩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用特别的张扬。”曹先生说。

调查中四成青年表示有“社恐”

据美国一项跨越48个地区的8000名个体调查表明:社交恐惧症的发病率为7.9%,终生患病率为13.3%。

2020年,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某社交平台发起调研,就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况展开分析。调查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问题。34.3%的人表示社交障碍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其中14.2%的受访者表示影响非常大。

“社交恐惧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社恐”如何克服? 记者专访了海之源心理辅导学校副校长、国家执业心理咨询师杨李张华。

15岁到30岁年龄段,“社恐”人群较多

据杨李张华介绍,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有几个特点:首先在行为上,“社交恐惧症”人群会刻意躲开一些社交场合。第二在生理上,只要想到社交,就会浑身紧张,甚至有的人会发抖、心慌气短。第三在情绪上,会有很明显的恐慌、焦虑。最后在认知上,总会感觉有很多人在关注自己、评价自己、批评自己等,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好,自我评价非常低。

在日常咨询的人群中,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15岁到30岁这个年龄段。

“社交恐惧症”人群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广泛型的“社恐”,这类人群对于有人的地方,和人相处的领域,甚至去超市买东西都做不到。

第二种是特殊型“社恐”。“我曾经有一个来访者,他大学毕业快3年了,但他一直无法和女性接触,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杨李张华说。这个案例的男生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小学时,班里的女同学经常说他长得不好看,甚至女生联合起来孤立他,让他对和女生接触产生了非常深的心理阴影和压力。

任何一个心理疾病都不是简单原因形成的,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往往成因较多,比如生理上的原因,遗传的因素也有可能导致“社恐”,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心理因素,大多数是自我认同的问题、自信心的问题、自尊感的问题。另外,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这些共同作用,都有可能让人产生社交恐惧。

“社恐”如何克服?

杨李张华表示,首先要解决自我认知的问题。去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掘可以带给自己自信的一些事情,比如谈吐、能力等。

其次在行动上去做一些渐进式的尝试。先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可以把控的场合开始。

然后就是认知的调整。要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很多人总认为别人讨厌自己,会评价自己等。其实想错了,每个人对你的关注是有限的。

最后需要做一些自我调节。要学会放松,在某种场合中,如果感觉自己特别焦虑,可以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转移注意力、听点音乐等来调节情绪。

如果你做了各种尝试,依然感觉没有作用,就需要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

关于“社恐”的十个表现

1、感觉自己没办法和别人沟通。

2、无法和兴趣不投的人交谈,但跟合得来的人会讲到停不下来。

3、可以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和蔼可亲的一面,但觉得会很累,所以不会去这样做。

4、说话时总是不敢和别人直视,躲避他人的眼光。

5、有时候想要开口但又突然觉得好麻烦,就继续沉默。

6、和不熟悉的人呆在一起显得无所适从。

7、抗拒去到新的环境,害怕要和别人重新介绍自己,交往新的人。

8、自己一个人在家觉得很孤独且无聊,但别人约你出去时,却下意识地找借口拒绝,还是觉得一个人最舒服。

9、在路上看到远处有认识的人走来,不知道要不要打招呼,然后就下意识地装作没看见或是绕开。

10、聚会时,别人都在高谈阔论,你却总是低头吃东西或是玩手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龙 冯晨阳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