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绘新中国成立前赵各庄示意图

 燕山茶社 2023-04-08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上世纪20年代,赵各庄矿鸟瞰。资料图

我一直工作、生活在古冶区赵各庄矿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

赵各庄矿1907年开工打井,1909年正式出煤,至2019年停产,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赵各庄曾是中共唐山市委机关所在地,这里点燃了1938年五矿同盟大罢工的火把,发生了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的英雄事迹,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唐山大地震后,赵各庄的建筑旧貌换新颜,旧址已无踪迹。

如今的赵各庄,街头宁静,路人稀少,逐渐变成被人遗忘的角落。

再过几代,赵各庄当年英雄辈出的历史文化,或许会消失在岁月长河中。

文章图片2

闫克岐手绘老赵各庄示意图

我一直想要凭记忆手绘一张新中国成立前的赵各庄示意图,作为寻觅开滦历史文化脉络的凭据。

于是,我开始寻觅当年建筑,同时也走进了童年的回忆。每到一处故址,英勇悲壮的故事再现我的脑海。

一张新中国成立前的赵各庄示意图在我心中形成。

之后,我按方位绘制小图,然后拼成大图,细细思索图上的每处细节,找出错误补纸重绘。今年1月26日,我最终完成了这幅示意图。

在图纸上,最高级、最宽阔的宅院,是欧式建筑的融园片区。

融园,1907年进料开建,与赵各庄矿建井同步,至1922年建成,不仅有22座完美的用于个人居住的洋房,还有专门接待客人的宴客厅和门前的大花园。

这里至今仍留有2号、8号、9号、10号洋房。

文章图片3

上世纪20年代,赵各庄矿洋房子。资料图

10号洋房如今是唐山震后保存最完好的欧式建筑;居第二位的是融园对面的中级员司房;居第三位的是低级员司居住的东员司房和新员司房;居第四位的是矿内机电厂、打铁房、火车房,在矿上开支的技工所住的东工房、北工房;最差的是包工大柜的“锅伙”和杂乱的民居,阶层差别一目了然。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融园洋房被视为剥削阶级的象征。

改革开放以来,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是开滦重视知识分子、留住人才的重要体现。融园洋房也珍藏着德维堆、梅尔麦德、瓦拉文、陈甲三等房主人的故事。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上世纪20年代,莫尼克小姐与10号洋房子。资料图

当年,瓦拉文的女儿莫尼克曾在此居住近10年,震后她曾三次来此,彼时已是古稀老人……

为留住开滦历史文化,我对有关重大事件的旧址,都作了图注。

如新中国成立前的南兴胡同2号,曾是节振国的家,节振国正是在这里刀劈鬼子兵。在我前一代人中,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如今新一代人还有多少人知道节振国曾在赵各庄南兴胡同2号居住,并在此刀劈鬼子兵呢?

于是,我用红笔圈注这个重要的地方。

文章图片6

1919年春,李大钊趁探亲回家的机会,中途在古冶站下车。他先到林西矿调研,有史料可查的是,他接触的开滦工人中,王瑞林、李景春向他介绍了煤矿工人的悲惨处境。当天下午,李大钊到赵各庄矿调研,夜宿赵各庄矿司助理马文炳位于西赵各庄马家大院的家中。二人长夜畅谈,启发民智,教育救国。

由于受李大钊的影响,马文炳捐出家资,筹资建起赵各庄女子学校。

我在这张示意图中,标记李大钊住宅地点,并注明赵矿小学兴建的起因,这就极为简明地留存了伟人李大钊留迹开滦矿区的线索。

文章图片7

当然,我还圈注了当年聂荣臻来赵各庄矿调研15天的驻地、李运昌三次来赵矿的住处等。尤其对周文彬、胡志发和王克如三人居住处的标注,让人们一眼看到三人居住的地方彼此相距仅200米左右。

周文彬是中共唐山市委书记,在赵各庄俱乐部东侧小街以修电器为职业掩护;胡志发是中共地下党东三矿区委书记,以井下工人为职业掩护;王克如是中共地下党赵各庄党支部书记,在齐鲁小学以教师为职业掩护。

1938年,中共唐山市委、东三矿区委主要领导人齐聚赵各庄,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力量。了解这一背景,也就不难理解时年3月22日赵各庄点燃五矿同盟大罢工的火把、5月15日民族英雄节振国刀劈鬼子兵等事件何以发生。

我在制图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有过的建筑,均绘制在图中。

如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赵矿建的工人俱乐部、工人业余武术队、京剧团、评剧团,包工刘贵建的剧院燕春楼和周围的书馆、茶园、妓院等场所的位置,都画在图中。

但愿此图能够记录开滦的历史文化,让更多人记住老赵各庄矿。

作者:闫克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