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的规律

 百花A彩虹 2023-04-08 发布于江苏

在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把思维分成了“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两者无好坏之分,但又互补,分别有其适用场景。对于日常或紧急情况,多数用到直觉思维,例如今天早餐要吃什么。“理性思维”多用于重大和决策时间充足的情况,例如买房和高考填表志愿。

理性思维是高级于直觉思维的。如果人人凭感觉行事,那么社会无异于丛林世界,理性产生了社会规则的制定和遵守。理性思维消耗的能量远比感性思维的消耗大,所以天性上人不喜欢复杂的思考,以致于有时丧失理性而沉沦于感性,例如急于翻本的赌徒,厌学而沉迷不良嗜好的学生等等。

学习过程,就一个典型的理性思维过程。按发展规律,可按先后发展为三个阶段:了解,理解和运用。以牛顿和苹果为例。

了解,知道事物和概念:知道苹果,知道树,知道上下的方向。

理解,归纳事物之间的联系:知道苹果是长在树上的,知道苹果不会无缘无故掉下来,突然有一天想到苹果为何始终往下落,而产生了后续的逻辑推理和计算活动,得出万有引力的规律。

运用,洞悉规则之后利用或改变规则:通过万有引力的公式,推导出星球的质量、距离和运行轨迹,进而通过提供能量克服万有引力而创造摆脱地球引力的太空飞行器。

了解,理解和运用是人思维的基本规律,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生存和发展的的基本。

学习前人的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意义是节约了自己的时间而延长了自己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也为自己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工具,例如人对火的掌握。

学习是一个反复而不重复的过程,每次都会基于之前的掌握程度,会不断加深理解(即建立事物的联系)。

这就是我为什么当初自学时学习了六遍的原因。学得越多,越多的不懂,真正懂了的是可以运用,达到知行合一的程度。

了解,主要依赖记忆。方法需要刻意的记忆,例如背诵和默写。

理解,主要依赖归纳。方法是需要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运用,主要依赖演绎。逻辑上进行因果推理。好比把手头不同的积木堆叠起来看看效果。

注意,只达到前两个层次,因为无实践经验所以还是不会处理各种情况的。学习上体现为听懂了不会做题。

了解和理解,需要的是“刻意练习”,而运用则是基于之前练习的效果,依赖一些创新和想象,多者叠加产生效果。掌握了一种运用模式后,往往可以举一反三,终身受用。

肯花时间去了解,动脑自我提问去理解,有勇气去实践,面对和反思自己的弱点,那么心理上的成长会让你强大。读书和做人,都是这个规律。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