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园沧桑六十年:新艺人

 cxag 2023-04-08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拓展阅读:

梨园沧桑六十年:序——夕阳辉映 德艺再馨

梨园沧桑六十年:前言

梨园沧桑六十年:我的家世

梨园沧桑六十年:幼小时的记忆

梨园沧桑六十年:家道中落

梨园沧桑六十年:飞来横祸

梨园沧桑六十年:进入戏班

梨园沧桑六十年:旧时的戏班

梨园沧桑六十年:“大公房”里的生活

梨园沧桑六十年:拜师学艺

梨园沧桑六十年:痛苦的倒仓关

梨园沧桑六十年:师父的许婚

梨园沧桑六十年:社会的旧婚姻

梨园沧桑六十年:新艺人

梨园沧桑六十年:我所了解的唐韵笙先生(上)

梨园沧桑六十年:我所了解的唐韵笙先生(下)

梨园沧桑六十年:“查无实据”的历史问题

梨园沧桑六十年:在样板戏学习班的日子

梨园沧桑六十年:第二个春天

梨园沧桑六十年:不会笑的“李主任”

梨园沧桑六十年:问艺曹艺斌先生

梨园沧桑六十年:当上一把手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事剧团管理工作的体会(一)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事剧团管理工作的体会(二)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事剧团管理工作的体会(三)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事剧团管理工作的体会(四)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事剧团管理工作的体会(五)

梨园沧桑六十年:退休后的日子

梨园沧桑六十年:振奋精神把团办活——试谈剧院的改革

梨园沧桑六十年:我和“大舞台”

梨园沧桑六十年:振兴京剧团结为要

梨园沧桑六十年:难忘的三十年

梨园沧桑六十年:祝贺秧歌节献艺返故乡——中国京剧院于魁智来沈演出

梨园沧桑六十年:苦难的学艺生涯

梨园沧桑六十年:李维康夫妇八见张学良

梨园沧桑六十年:京剧振兴有望 但切忌盲目乐观

梨园沧桑六十年:参与“玫瑰奖”评选有感

梨园沧桑六十年:孤胆英雄

梨园沧桑六十年:介绍京剧《连环套》

梨园沧桑六十年:介绍京剧《雁荡山》

梨园沧桑六十年:介绍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梨园沧桑六十年:介绍京剧《四郎探母》

梨园沧桑六十年:迎回归 献艺澳门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票友大赛谈起

梨园沧桑六十年:孟幼冬在沈阳

梨园沧桑六十年:续谈孟幼冬

梨园沧桑六十年:“北马”评说“关外唐”

梨园沧桑六十年:我为“关东唐”配戏

梨园沧桑六十年:听“唐老将”聊戏

梨园沧桑六十年:一次难忘的记忆

梨园沧桑六十年:谈谈唐韵笙先生演过的几出戏

梨园沧桑六十年:王琴生先生谈《辕门斩子》

梨园沧桑六十年: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喜与忧

梨园沧桑六十年:从化装想到“抹手”的重要

梨园沧桑六十年:传承唐派艺术,关键在于领导重视

梨园沧桑六十年:赵荣琛先生在辽宁

梨园沧桑六十年:祝贺京剧艺术家管韵华从艺七十三周年、九十华诞

梨园沧桑六十年:朋友远行

梨园沧桑六十年:先生,走好——怀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管韵华先生

梨园沧桑六十年:送友梅

梨园沧桑六十年:“纸人”徐富元

梨园沧桑六十年:艺高德崇的少云同志

梨园沧桑六十年:忆宋德珠先生在沈阳

(李麟童、刘新阳编著)

图片

出版于1951年10月的《祖国优秀的儿女们》和其中《新艺人》一文的书影

新艺人

——辽宁京剧院的李麟童

王明

沈阳的解放,使沈阳的艺术人也和沈阳人民一起,从此结束了反动年代里的地狱生活。“鸦片、戏子、猴”,这句奇耻大辱的话,再也听不到了,辽宁京剧院的青年艺人李麟童开始迎接新的生活。

文化部着手领导沈阳市的旧剧界进行改造旧剧的工作。李麟童欣然响应了这个号召。因为自己是唱老生的,所以决心着手改编《宝莲灯》这部戏。但一开始就受到了阻碍。

“你敢改祖师爷的戏吗?小心得罪了祖师爷!”“不要白费事吧!”辽宁京剧院里有的演员对李麟童这样埋怨着。他找大家商量,而有些人就不到会。

“今天,统治阶级已被打倒,作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旧戏,也该换上新的内容;一切色情的戏、庸俗的滑稽戏、迷信戏,都是麻醉人民的。我们应该发扬旧剧中好的东西,去掉那些坏的东西。”李麟童想到自己有这个责任,就充满了信心,去克服困难。

他取得了老师张韵宸的帮助,在演戏的时间以外,花费了十七个深夜,写成了草稿,把原剧中劈山救母、人和神结婚、穷人给富人偿命等等反动迷信的内容去掉了,保留了原来的唱工,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终于完成了新的“沉香”。

他几次在大会上向演员们说服、动员,会后还进行个别谈话。他耐心地给大家讲述着剧情。演员们终于同意演出。最后,文化部决定剧院排演这一新戏。在上演时,每一场都拥满了观众,博得了观众的一致赞许。因此,李麟童得到了二等奖,剧院也得到了文化部的奖励和锦旗,并且,由文化部出版了这个剧本,许多剧院都上演了他的剧本。

谁也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个创举,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文化水平很低,却能做出这样的成绩。

1949年7月,李麟童同志光荣地参加了自己的组织——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是一个团员,我有责任把剧院搞好,我要给团保持荣誉。”他常常对青年演员讲述着他入团和宣誓时的情景。

美国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朝鲜、威胁着我们祖国边疆的时候,李麟童就回忆起过去那一段使人不能忘却的往事。

他想到过去戏班子里各种侮辱与折磨、受殴打和叱骂的徒弟生活;他想起那些听戏不买票,随便打死人踢死人的国民党特务、宪兵、警察、走狗。他清楚地记忆着:女艺人因为欠债用菜刀砍进自己的喉咙、琴师因饥饿昏倒在舞台上而暴死…

李麟童同志在怒火不可遏止之下,写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侵路迷梦”的京腔唱词的活报剧。但在写成以后,有些人却不敢演。“我们演出这个剧以后,将来…怎么办?”一些落后、动摇的思想又开始向李麟童侵袭着。

“我今天的幸福是共产党给的,是共产党毛主席拯救了我;不能让黑暗的日子再来,我不能再走向地狱中去。”每想到这里,李麟童就更坚定了自己的意志。因此,他用出一切力量向演员进行说服,给他们讲时事,告诉演员们帝国主义必遭失败的原因。结果,活报剧演出了,而且得到了文化部的奖励。

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李麟童同志编演了《朝鲜游击队》等短剧。1950年沈阳市成立了戏曲界抗美援朝指导组,他被选为宣传指导组长。他组织了两次慰问志愿军的义演。当汉城解放时,他高兴极了,因为发动、组织全市七千个艺人庆祝大游行,忙得一天没有吃饭。

一天,母亲向他说:“你的身体太坏了,少开些会吧!好好唱戏就是了。”“过去,旧艺人只知道混饭吃,现在,我已经是一个新的戏剧工作者,一个青年团员,所以,不仅自己要把戏唱好,还要帮助别人从政治上进步,帮助青年艺人把戏唱好。”他好像在向母亲进行着教育,母亲从此再也不阻拦他了。

在演戏的空暇里,他在戏院中组织读报组,给艺人们讲时事,领导着青年演员和工作人员读《中国青年》、组织他们学习《青年团员》。“艺人过去念不起书,不能学习文化,今天,国家号召我们学习,我们就得好好学习文化,文化不提高,艺术也不会提高。譬如过去我们学戏的时候,只能口传,念错了戏词,自己都不知道。有了文化,才能了解剧情,才能把艺术提得更高,才能演得更逼真。”他这样劝导着剧院里的青年演员们。

李麟童同志工作一贯积极负责,丝毫不讲价钱,在旧剧改进的工作上发挥了创造与推动的作用,因此,他在剧院中被任命为教育科长,被评为甲等模范,荣获了文化部的甲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