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养生、预防与治则4

 灵兰小草 2023-04-08 发布于山西

讲师:徐雅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4. 调整阴阳

(1)概念:

阴阳失去平衡协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对此加以调治即为调整阴阳。

Ø调整阴阳,即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2)调整阴阳的应用

1)损其有余:

适用于阴阳中任何一方偏盛有余的实证。

① 泻其阳盛:

适用于“阳胜则热”的实热证,即“热者寒之”;“阳胜则阴病”,导致实热兼阴虚证,则在清热的同时兼以滋阴。

② 损其阴盛:

适用于“阴胜则寒”的实寒证,即“寒者热之”。

“阴胜则阳病”,出现实寒兼阳虚证,则在散寒的同时配以扶阳。

2)补其不足(阴阳偏虚)

① 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

虚热证(阴虚),治宜滋阴以抑阳,即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内经》所谓“阳病治阴”。

虚寒证(阳虚),治宜扶阳以抑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内经》所谓“阴病治阳”。

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

Ø对于虚热证与虚寒证,可用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的治法。此即阴阳互济的方法。

Ø阴中求阳:即补阳时适当佐以补阴药;阳中求阴:即补阴时适当佐以补阳药。

Ø其意是使阴阳互生互济,不但能增强疗效,同时亦能限制纯补阳或纯补阴时药物的偏性及副作用。如肾阴虚衰而相火上僭的虚热证,可用滋肾阴的六味地黄汤少佐肉桂以阳中求阴,滋阴制火,即是其例。

阴阳并补(阴阳互损)

Ø对阴阳两虚则可采用阴阳并补之法治疗。但须分清主次而用:

Ø阳损及阴,出现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则应在补阳的基础上辅以滋阴之品。

Ø阴损及阳,出现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则应在滋阴的基础上辅以补阳之品。

Ø应当指出,阴阳互济之调补和阴阳并补两法,虽然用药上都是滋阴、补阳并用,但主次分寸不同,且适应的证候有别。

回阳救阴(阴阳亡失)

Ø亡阳者,当回阳以固脱;

Ø亡阴者,当救阴以固脱。

Ø由于亡阳与亡阴实际上都是一身之气的突然大量脱失,故治疗时都要兼以峻剂补气,常用人参等药。

Ø此外,对于阴阳格拒的治疗,则以寒因寒用,热因热用之法治之。

Ø阳盛格阴所致的真热假寒证,其本质是实热证,治宜清泻阳热,即寒因寒用;

Ø阴盛格阳所致的真寒假热证,本质是寒盛阳虚,治宜温阳散寒,即热因热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