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摸穴 | 确定腧穴精细结构的方法

 中庸为善为美 2023-04-08 发布于贵州

 导语 

「摸穴」又称「揣穴」。《灵枢·经脉篇》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也就是医师必须用手摸到分肉之间的经络缝隙,还要摸到因气血交会而形成的各类腧穴的特殊结构,才能确定腧穴的准确定位。


通过双手循推按压掌握经络腧穴的气化状态,是针灸推拿医生的基本功。

临床在掌握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选穴配穴之后,腧穴的循摸准确与否就成为影响调理的因素。

01



单凭骨度分寸不能正确取穴

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的经络腧穴教材,在取穴部分只讲骨度尺寸,而忽略了对腧穴的切循。因此,很多针灸推拿大夫的取穴也只是根据骨度的标准,很少经过仔细循摸再确认腧穴的准确位置,影响了腧穴的临床效果。

其实,骨度只是一个常人的标准定位,如同根据一个标准体型的绘出的示意图,然而具体到患者身上,则有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的不同特点,单纯根据骨度取穴是不准确的。

《灵枢·经脉篇》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也就是医师必须用手摸到「分肉之间」的经络缝隙,还要摸到因气血交会而形成的各类腧穴的特殊结构,才能确定腧穴的准确定位。

此处所谓的「切循」就是指的医者摸穴的技术,然而传统中医「摸穴」这一重要的临床技能却被后世大多数医生忽略,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

经络医学的临床实践证明,经过准确「摸穴」后定位的腧穴,无论针灸还是推拿手法施术,都能大幅提高腧穴的感传强度和广度。

图片

02



摸穴的操作方法

「摸穴」又称「揣穴」。「摸穴」的目的是探明穴位,寻找具有疼痛、酸楚、快感等感觉的穴位。

从解剖结构上看,穴位是位于神经、 肌肉、骨骼等组织的间隙中,「摸穴」就是通过「切循」「按压」等方法,揣摸出肌肉的厚薄、孔隙的大小、指感的位置,分拨肌肉肌筋等软组织,显露出腧穴的特定结构。

生理情况下,医生可触摸到腧穴在肌腹与肌腱交界处、神经或者血管的分支处等结构特点;在病理状态下,由于经络中运行的气血出现虚实寒热、升降出入逆乱的不同状态,或者由于受到寒湿、痰浊和瘀血等病邪的影响,腧穴处气血转输产生阻碍就会出现结块、条索、筋节等异常反应,使腧穴的皮脉肉筋骨结构发生位移或其他改变。

所以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状态,腧穴的结构必须通过反复切循才能触及。练习摸穴的技法要重视以下几点。

1、体位

选取适当的体位很重要,但也是灵活的。主要目的是使肌肉等软组织放松,使肌肉缝隙松弛,便于医者的切循探入到一定的深度。

例如取委中、委阳需要屈膝;取足三阴经小腿部腧穴需要垂足;取肘关节周围的合穴,需要使肘关节略微屈曲;取合谷需要手掌虚握、虎口张开。

取手少阳前臂部腧穴时,则需要手部休息位,使前臂骨呈平行状态,既不可旋前,亦不能旋后。原则就是便于医者的深入切循。

2、手法

摸穴的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大夫都有自己的一些经验。当代针灸大家,号称「西北针王」的郑魁山教授对揣穴很有心得,曾总结出八种揣穴方法。

即指切法、按压法、分拨法、旋转法、滚摇法、升降法、滚摇升降法、舒张押手法等。

虽然郑老所讲之揣穴用于针灸,但是其腧穴定位意义是与推拿临床一致的,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临床参考使用。

图片

3、双手配合

摸穴时要注重左右手配合,如指切法需要分拨肌肉纹理,找到经络缝隙。这个过程需要左右手反复切压,有些缝隙需要左手才能感知,而有些则要用右手才能感觉到。

摸一些位置比较深在的腧穴时(如筑宾穴),需要一手按压,另一手从小腿外侧推按使深层的腧穴结构容易被触摸到。

使用分拨、旋转、滚摇、升降等摸穴方法时,更需要患者体位和医生双手配合活动关节,使经络的缝隙、以及肌腱、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交错所形成的腧穴结构更清晰地暴露在医者指下。

图片

03



取穴摸穴的主观、客观感觉

1、指下的主观感受

要能摸到经络缝隙内的解剖形态结构。腧穴多分布于皮、脉、肉、筋、骨的五节的部位。即《灵枢·经脉》所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摸穴时要注意肌肉、血管、神经等有形组织的形态变化,比如肌腱附着点、肌腹与肌腱的移行处、血管分支、神经分支等,往往在这些部位会形成特殊的凹陷、骨沟、交叉等特殊结构。

比如脉节所在之处的太渊、太溪等,肌腱附着处凹陷的曲池、少海、尺泽、阳陵泉等,分布在肉节处的手足三里、丰隆、孔最等,还有分布更深的骨节处的悬钟、腕骨、公孙等,甚至有些腧穴就分布在骨缝里,比如养老、照海、商丘、丘墟等。

所有的腧穴都在或皮或脉或肉或筋或骨缝之间,有的穴位则既是脉节、又是肉节或者还是骨节(如太渊、神门、大陵等),如果是在多个节点的交会处,则更是重要穴位。

所以当代的针灸大家都重视对腧穴解剖结构的摸认,杨甲三老师更是提出了「骨边、筋边、肉边」和「骨间、筋间、肉间」的三边三间法则。

王居易老师则更是主张腧穴是「五节」所形成的特殊结构,并提出所有的节在体表循摸经络的缝隙里都可以循摸到,当医者指下能够明确分清这些不同节的结构特点时,摸穴就容易很多。

2、穴下的气血运行状态

这就需要与患者密切配合,揣穴时要凝神聚气,再凝神使意念集中运气于指,用手指来揣摸穴位,以意领气,通过手下的感觉及患者的感受来准确定穴,以意行气,通过指下细微的变化感受一些气血运行异常的感觉。

凡是在寻摸经络路径中,患者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感觉(痠、麻、痛或胀)往往是腧穴,经常循摸,就会清楚地分辨出更多的部位,以及这些感觉属于异常还是正常。比如空虚、滞涩、弦紧、松弛等。病人的主观感觉能够帮助医者判断腧穴的精细差异,准确定位。

腧穴结构和腧穴的具体定位是针灸推拿医生的基本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很长的时间去练习。甚至有一些腧穴可能要切循一两年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其具体部位。

比如太渊穴和内关穴,很多大夫认为很简单,但王居易老师对这两个腧穴的定位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如果掌握了摸穴的方法,针感完全不同。

我们在推拿临床也有这样的感受,有些腧穴在某次特殊的点穴时,可出现很强的感传,甚至可以直达病所,产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善,但是下一次或者换一个病人就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说明我们对于这个穴位的位置还没有真正掌握。

总之,「摸穴」「揣穴」是针灸推拿医生必备的基本功,希望我们推拿同仁们要多重视腧穴结构对推拿的影响,同时也能及时分享关于这些方面的临床经验和体会。

04



讲师介绍

图片

王红民 老师

· 正安文化特约老师。

· 副教授,医学硕士,执业针灸医师,北京市级学科带头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针灸推拿教学及临床30年,其间遍访名师,2013年拜师成为王居易教授入门弟子。是王居易教授专著《经络医学概论》和《经络医学针灸医案讲习录》主要整理者之一。

·  教学与临床并重,精研古籍,探骊得珠。临证善用针、灸、刺血、推拿等多法结合,技术全面。积累针灸推拿教学案例千余例,病症包括内外妇儿多科常见病。

·  首创经络推拿法,经8年教学临床实践研究形成「问、察、辨、选、推」的诊疗模式,适合临床推拿医生应用,更适合家庭常见病的养生使用。所授课程深受国内外爱好者的欢迎,收获了大批民间经络医学粉丝。

·  在《北京中医药杂志》及《中国中医药报》发表经络医学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个人系列专著《经络医学研习录》医话故事及医案集、《经络诊察与推拿临床思维训练》等。

文|王红民老师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