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I Car仅剩一款,智选分歧严重,华为的两种模式为何都那么难做?|余承东|北汽|华为品牌|广汽

 昵称UZWbF 2023-04-08 发布于海南

两年前,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产线验证车下线前不久,北汽集团基地曾挂出一条带有「视察」字样的红色横幅,欢迎余承东到访。

当时有北汽内部人士称,华为与北汽在HBT车型的合作中,占有绝对话语权和重要地位。余承东来蓝谷时被称作「视察」,北汽高层也要求造型部及研发部需要向余「汇报工作」,且产品修改大多都要以华为的零部件规格和适配为准,而非以北汽要求的标准来设计。

「有点儿分不清谁是甲方,谁是供应商。」

虽然彼时华为的「强势」被车圈周知,但也能看出其自带光环,意气风发。‍

但在两年后,余承东在202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北汽做的模式产品有点问题,他们定义的产品,在市场竞争力上有点问题。」

如今,与华为Inside解决方案模式(HI模式)达成合作的车企,目前仅剩下阿维塔一家。

难成下一个博世,华为的供应商模式思考

余承东表示,华为过去的想法是成为零部件Tier 1供应商,成为汽车领域另一个博世、大陆。但是,因为车联网模块等传统产品由于制裁失去海外车企订单,目前主要的软件、算法、云、芯片,都属于智能化的增量部件,很难像传统零部件一样大规模销售,需要跟车厂深度卷入、不断OTA版本升级迭代。

所以,零部件Tier 1供应商的道路不太成立。在这之后,关于未来要走的模式,华为做出过两点思考:一是与车企深度卷入的Inside模式,给车企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另一个是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产品设计、工业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同时提供品牌营销、零售渠道等,问界就是该模式下的品牌。

但无论哪种模式,车企在与华为的合作中,都将让渡一部分利润与话语权。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公开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厂商合作自动驾驶,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会成为上汽的灵魂。」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也在一场行业论坛上表示:「华为是比较大牌的供应商,虽然零部件质量不错,但价格也是不受控的,与华为合作基本没有议价能力。

根据广汽集团最新公布的财报,盈利能力已经成为一大痛点。2022年实现营收1093.34亿元,同比增长45.57%,整车制造业占营收总数的7成,但其毛利率只有3.03%,同比减少了1.04%。这时的广汽,已经不想再给华为分出一块蛋糕。

对于取消与华为的合作,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指出是从灵活性、先进性和综合成本三个方面考虑的结果:一是三年前和三年后的市场需求不同,自主研发会更加灵活;二是要保持先进性,就不能用统一的架构,不能大家都一样;三是点餐和套餐的区别,点餐可以选市面上最先进的。

而作为合作方,华为车BU目前欠缺的也是利润。实际上,在遭受制裁之后,华为营收和利润都开始变得不理想。2022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423亿元,同比增长0.9%;净利润356亿元,同比下滑68.7%。

另有数据显示,华为车BU成立以来,累计投入约206亿元。其中,2022年华为在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超103亿元,约占总投入的6.37%,但收入只有不到21亿元,仅占总营收的0.3%。

「做出来的车卖不掉还会来骂我们」就如余承东所说,原本造车也是华为可选的一条理想道路,但制裁导致华为业务收缩。到2022年底,华为经营活动现金流为178亿,同比下滑70.2%,净现金为1763亿元,同比下滑了26.9%。

从现金流安全和活下来的角度来看,现阶段都难以让华为冒险投身造车。去年8月,任正非还在《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中表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

而华为车BU想要实现商业闭环,除了减小支出、寻找高利润模式外,还需要大量的市场份额支持。余承东在去年年底的内部会上,给车BU定下了2025年实现盈利的目标,支持这一目标的是问界生态联盟和华为HI车型的总销量要达到100万辆以上。

不可承受之重的「问界」

目前,Inside模式已经仅剩长安阿维塔一个品牌,华为主推方向已经转换为智选车模式。该模式下的问界品牌,除了有当前与赛力斯合作的M5、M7两款车外,奇瑞、北汽、江淮也将在未来推出与华为合作的问界车型。

中信证券最近在分析中指出,智选模式与车企合作更为紧密,盈利能力更强,预计短期内会是华为主要合作路线。华为的强项在于技术和对消费者的理解,在制造端依赖主机厂,而最终的核心目标在于做到销量快速增长。

在这种模式下,保持华为与车企健康关系的一大前提是华为不造车,让车企放心合作。

可以看到,就在改用「HUAWEI问界」、「华为全面主导」的宣传方式不久,华为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就署名了《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有效期五年。

在华为2022年度报告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还再次提到,市面上「华为汽车」的说法,是有些部门、有些个人滥用华为品牌,华为后续将确保华为品牌不被滥用。

余承东最近也对该事件做出回应:「我们本来希望以问界前面加上HUAWEI,作为跨界合作的品牌。华为一直坚持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只是,我们当时希望HUAWEI问界成为一个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时候更清晰,不会困惑。」

根据余承东的说法,在问界前面加上HUAWEI,是因为接下来有更多合作车企使用这一品牌,希望在前面加上共同的元素,避免每个合作都建立新的品牌,浪费营销零售资源。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问界已经规划了轿车、SUV、MPV三个品类,覆盖B-D级车型。这些车型落地之后,将是问界品牌装满子弹,全力扩展市场的时候。但作为一个将同时销售多个车企车型的品牌,未来如何平衡各车企利益,避免产品冲突,接纳新的合作车企和车型,也成为新的挑战。

另外在华为内部,内部对于车BU的分歧也越来越重,余承东牵头的智选车模式能否走到最后,徐直军站台的Inside模式能否再次崛起,Tier 1未来的机会有多大,现在都还不可知。华为再次下达的5年内确定不造车决议,仅做到避免其它两个模式被智选车扼杀,最终的统一决策,可能还要静待环境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