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肉类将摆脱动物的约束,起到节约地球资源的效果,甚至有可能来自于外太空。 ![]() 阿莱夫农场(一个致力于实验室肉类种植的以色列公司)在宣布他们已经成功在国际太空站中制造出食用肉,并且宣称该程序是首次在太空执行。该事件突破性的证明了如何利用新生技术在比以往更多情况下提供肉食。 国际空间站(图源:images.shobserver) 这已经是一个在理想时间内可以实现的发展进程了。 据联合国2006年数据显示,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中18%来自于肉类行业和畜牧业。不同于传统的承包大型农场然后圈养动物,实验室造肉只需提取一个干细胞小样本并将其放入生物反应器,通过营养丰富的溶液促使他们的成长。显而易见,在全球追求减少气候排放,推崇更加高效、智能利用资源的环境下,细胞造肉更能满足他们的目标需求。 ![]() 细胞样本(图源:天文在线) 阿莱夫公司告诉天文在线公司,这些细胞样本是由联盟号MS-15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站送去的。与此同时,火箭还载有三名机组成员。紧接着第二天,在国际空间站的俄罗斯部分,一个团队使用了细胞农业和3D生物打印技术来造肉。 ![]() 联盟号的任务开始了 被送上火箭的细胞充当最终产品的基石。该团队使用3D生物打印技术在磁力作用下将细胞转化为小规模的肌肉组织,从而生产了最终的肉。虽然这个组织仅有1.5毫米,但却可能是证明这种未来食品益处至关重要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来源相比,这种肉消耗的资源(包括水)少得多。 阿莱夫农场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迪迪尔·托比尔在一项声明中说:“在太空中,我们并没有10,000或15,000升(不到4,000加仑)的水来生产一千克(2.2磅)的牛肉”“我们都希望确保子孙后代在确保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而这项联合实验,正标志着我们在朝着实现我们的愿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 阿莱夫公司认为,该项突破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肉类从早期的实验室转移到更类似于啤酒厂和酸奶生产厂的大型工厂,“实验室培养”一词可能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代理发布的许多照片中,有一张奥列格·斯克里波卡(罗斯科斯莫斯宇航员,联盟号MS-15任务中的三人之一)在进行实验的图片: ![]() 奥列格·斯克里波卡在ISS上进行实验 实验室种植肉类:谁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2013年,随着荷兰研究人员马克·波斯特在伦敦的一个工作室里成功制作了一个小汉堡,实验室培育的肉类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今年7月,现场试吃员告诉天文在线,这款汉堡的味道堪比麦当劳的肉饼。 这项实验的耗资并不低,汉堡的价格估计在33万美元左右,超出了美国人平均每周的食物花费金额。2019年的7月,有业内人士声称,到2021年上市时,批量生产的同类汉堡的价格可能只需每个10美元。 美国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等公司吹捧实验室种植肉类,称其不同于植物性肉,后者是通过使用素食成分来重现肉的味道。 咨询公司科尔尼(AT Kearney)在2019年6月预测说,等到2025年,市场肉类中植物性肉将占比10%,传统肉类则占比90%。但等到2040年时,传统肉类将只占40%,剩余分别是25%的植物性肉和35%的实验室肉类。 ![]() 阿莱夫农场研究人员进行一次测量。 “太空肉”的生产由阿莱夫农场和多家公司共同完成。生物打印设备由俄罗斯的3D生物打印负责公司提供,细胞则由英国的食物源技术公司提供。阿莱夫农场也和无鳍食物公司有所合作,这是一个追求在实验室中种植鱼肉的公司。 其他的公司们则在探索外来的肉种,比如龙虾,袋鼠和鹅肝。总部位于日本的综合养殖公司也在宣传混合牛肉、鸡肉和龙虾牛排等实验食品的可能性。肉类的未来可能具有多种多样的方式,这与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迥然相异的。 参考资料 1.Wikipedia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 七月- inverse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还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七月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 排版:零度星系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原文来自:https://www./article/59902-first-ever-lab-grown-meat-in-space-shows-it-may-be-the-eco-friendly-future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七月翻译自的作品,如有相关内容侵权,请于三十日以内联系运营者删除。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海涵以及欢迎斧正。 结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全文排版:天文在线(零度星系) 转载请取得授权,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浩瀚宇宙无限宽广 穹苍之美尽收眼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