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057:冯唐论将:人才缺失是表象,机制是根本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如你所见,我的主业是股权激励)

学习内容:

1,晁错《论贵粟疏》

【华译】 晁错上书说:“圣王在上而人民不挨饿受冻的,不是国君能耕种给他们吃,织布给他们穿,而是能为百姓开辟致富道路。所以尧帝的时代,有九年的洪水,商汤的时代,有七年的旱灾,却并没有人饿死或被抛弃,那是因为国家预先就有很充足的粮食储备。如今海内唯一,土地人民之众不比商汤、大禹的时代少,而且已经数年没有旱涝天灾了,但是粮食储备还是很少。为什么呢?因为地有余利,民有余力,能长庄稼的土地还没有全部开垦,山林水泽的资源还没有完全开发,四方游食的人民还没有全部回归农业。

“天冷了要穿衣,不需要华丽,能保暖就行;饿了要吃饭,不需要美味,能吃饱就行。饥寒交迫,人就会不顾廉耻。人之常情,一天不吃第二顿饭,就会饿肚子;一年不做衣服,就会受冻。如果饥不得食,寒不得衣,那就算慈父也不能保有他的儿子,国君怎么能保有他的人民呢?英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务民于农桑,薄赋税,广蓄积,以充实仓廪,防备水旱,于是能够保有天下百姓。人民就像羔羊,在于上位者怎么放牧他们。民之趋利,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己并不知道选择流的方向。

“那些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是大家都以之为贵,那是因为上层社会的人都使用它们。这些东西轻便而易于收藏,便于携带,带着珠、玉、金、银,走遍天下也没有饥寒之忧。这就让臣子可以轻易背叛他的主人,人民可以轻易离开他的故乡,盗贼有了目标,逃亡者有了盘缠。而粟、米、布、帛,生长在土地里,因四时季节而生长,靠人力生产,不是一天能完成的,有数石重,一般人都搬不动,所以奸邪小人觉得粮食没什么利益,但是人一天没有粟、米、布、帛,就会挨饿受冻。所以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如今农夫五口之家,服公家劳役的不下二人,能耕种的土地不超过一百亩,收成不超过一百石,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砍伐打柴,修葺官府厅堂,服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一年四季,不得休息;还有自己的私事,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人民如此勤劳辛苦,还要遭受水灾旱灾,忍受急苛的政令、暴虐的赋税,随时被搜刮,朝廷的政令,朝令夕改。有点蓄积的人,只好拿出他的蓄积,半价出售。没有蓄积的人,就只能去借高利贷。于是有卖田卖房、卖妻子儿女来偿还债务。而那些商人呢,大者蓄积物资,放高利贷;小者坐列在市场上贩卖,赚取利益,然后在街市上游乐,乘着政府的困急,所卖的东西都价钱翻倍。这些商人,男不事耕耘,女不事纺织,但他们穿的都是文采锦绣,吃的都是大鱼大肉,没有农夫的辛苦,却有千百万的收入。因为他们富有,又能结交王侯,权力超过普通官吏,更互相勾结,成为利益集团,千里之外,相互往来,冠盖云集,乘坐坚固的马车,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绸的鞋子,披着精白的华服。这就是商人兼并了农民,农民却往往逃亡的原因。

“现在的当务之急,莫过于让人民回归务农而已。要让人民务农,就要贵粟,以粮为贵,贵粟之道,在于以粮食为赏罚。我建议,百姓能上交粮食给县政府的,可以拜爵,可以免罪。如此,则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粮食也不会囤积在民间大户手里了。能上交粮食给政府的,都是有余积的。取其所余以供政府支配,那么贫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免了。这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命令一出,则人民马上得利。如今下令,人民捐献车一辆、马一匹的,免除三个人的官差劳役。车骑,是天下之武器装备,所以可以免除官差劳役。神农氏有言:'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有百步宽的护城河,但是,城里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城。’如此看来,粮食,是王者之大用,政务之大本,如今人民捐献粮食,可以拜五大夫以上的爵位,免除一个人的劳役,这与捐献车骑的激励相差太远。赐爵,是皇上专擅的权力,只要张嘴一句话的事儿,要多少有多少。粮食呢,是人民劳动所得,生长于土地,也不匮乏。能得到上等的爵位,或者有罪能得以免除,这是人民的愿望。如果让天下人都可以向边塞运输捐献粮食而得以拜爵、免罪,我看,不出三年,边塞的粮食就多了。”

皇上听从晁错的意见,下令人民运输粮食到边塞捐献,按捐献的多少赐给不同级别的爵位。

晁错又上奏说:“陛下下令天下人入粟边塞以拜爵,这是很大的恩惠。我因为担心边塞粮食不够用,才想办法阻止天下人囤积居奇,把粮食都运到边塞去。再建议:如果边塞的粮食足够五年之用,就不要他们运粮去边塞了。可以直接捐献给当地郡县政府。郡县粮食储备够用一年以上,就可以时常赦免百姓,不收农民的田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百姓更加乐于从事农业,天下便大富大乐了!”

皇上再次听从他的建议,下诏说:“引导人民的道路,在于务本。朕亲自率领天下耕种,到今天已经十年了,而荒地并没有被更多地开垦,年岁一旦收成不好,就有人挨饿,这是因为,从事农业的人还是太少啊!官吏们也对此重视不够!我的诏书一道一道地下,年年劝勉百姓栽桑种麻,还是没有效果,这是因为我的官吏接到我的诏书,却没有去劝勉百姓,或者劝勉不力,没说清楚!我的农民生活困苦,官吏们却不知反省,怎么能去劝勉百姓呢!就赐农民今年免除一半的租税吧!”

2,文帝废除肉刑,

3,冯唐论将

4,恢复匈奴和亲


【学以致用】

01,以农为贵,以商为奸,打压,歧视甚至敌视商人,成为古代封建王朝时期的集体潜意识。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能有几个原因:

1,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国家,这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人口,军队的根本,没有粮食就养不老人,更不要说军队。

2,上层阶级的一个导向。干活的农民需要多大的智慧呢,好好过生活就是,不像商人那样,为了谋利,啥事都能干得出来,建立不同的小圈子,影响社会发展

3,你在乎什么,就会被什么所绑架。就像晁错讲的,如果稻谷,粮食是财富,那么他也不能轻易地携带走,只能留在原地,这样就把人世世代代稳定下来。而商人不一样,不干活,还能吃的好,穿的好,重点是思想可能腐化,没事整点幺蛾子出来,加大管理成本

......

02,几千年来,所有的暴动,都是因为分配不公引起的,干活的人活不下去了,不干活的地主,商人却每天食肉糜。另外就是地主阶级的对碰,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这个大老板位置,好像感觉我也可以当一当。所以就重新洗牌,合了分,分了合。所以,要避免这个情况出现,领导者就得想办法从源头引导

03,中国是“农本位”思想,所以抑制了金融思维的发展,所以经济问题一直是个很头疼的课题。西汉初期多次取消货币,甚至取消金银铜钱,直接用粮食交易,结果,用粮食买东西的人在粮食上喷水,用布帛交易的人,就专门生产劣质布帛,后面汉武帝时期,一会儿是这种钱币,一会又换另外一种钱币,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打天下的时候要钱,坐天下的时候更需要钱。

04,领导者想要什么就考核什么,就立什么为标准。但是,标准立起来之后,要跟进,要诠释,更重要的可能要微调,修正

古代已经发生的事情,只能当成是历史看待,但是故事中显示出来的经验是可以用到我们什么当中的

皇帝颁发一个政策,一直到老百姓那里,有没有变样?很大可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人性,所以,调查组就很重要。同时要保障调查组与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利害冲突,没有相关

换句话说,老板要在公司导入一个政策,除了前期与高管,股东几次碰头商量后推行之外,还得在事后收集一线人员,基层人员的反映信息,这里面就会产生很多的信息差。这种信息差没有及时沟通,平衡,未来一定会是个大问题,影响到团队,组织的发展

05,肉刑,比如砍手脚或者割鼻子等,身体残缺了就不能复原,这不是人们的父母的本意,所以改成有期徒刑

06,学儒的人,好处的地方在于“养浩然正气”,推动社会发展,但也有容易走向极端的。还是有分别之心的。学习道家的人,有清净无为的“务虚”的思想,如果是领导人身份,就能够做到以虚控实。文帝从小受母亲的道家文化影响,他所在的时候,老百姓开始变得敦厚,不像以前经常揭发别人,社会风气开始变好,户口也在增多。

07,冯唐论将。这讲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在外面打仗的武将,他的考核评估由一些不懂军事的文官来做,卡得死死的。相差几个人头,就得差评,影响职位与奖金,考不好还得被罚。所以,冯唐也讲了,不是公司没有将军,没有能人,就是制度不行,机制不行,就算有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又有什么用呢,公司也用不上,也挖掘不出来。

所以,人才缺失是表象,机制是根本。

看到这里,不妨了解下我的主业:股权激励 

( 线下的讲课现场)

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家学习后的收获

可点击视频号:花言大帅

如果您公司也有股权方面疑问,可参加我们线下2天的课程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