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治通鉴》161:为什么我们不能以史为鉴呢?

 花言大帅 2023-04-08 发布于上海

学习内容:卷第四十六,汉纪三十八(公元76年—公元84年,共9年)

主要历史事件:

汉章帝采纳谏言,断事宽厚

班超即将应召回国,但被疏勒强留

马太后阻止皇帝加封马氏家族

班超主动上书朝廷,要求平定西域

窦皇后因嫉妒构陷谋害官员

汉章帝发觉窦宪欺君罔上,不予重用

李邑诋毁班超,受皇帝痛斥

汉章帝明文禁止残忍的拷问手段

孔僖上书自辩诽谤先帝罪

班超攻打莎车,皇帝派兵增援


马太后阻止皇帝加封马氏家族

【原文华译】4 皇上想给他的诸位舅舅加封,太后不听。正赶上大旱,有人上言说都是因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求依照旧典。

太后下诏说:“凡是说这些话的,都是为了谄媚我而为得到回报罢了。当初王氏五侯同日俱封,黄雾四塞,没听说有下雨的吉兆。外戚过于贵盛,很少有不覆亡的,所以先帝慎防舅氏,不让他们在枢机之位,

又说过:'我的儿子不能跟先帝的儿子比。’如今又是为什么拿马氏来和阴氏比呢!况且阴卫尉,天下人都称颂他,宫中宦官到他家门口,他都来不及穿鞋,就飞奔出去迎接,这是蘧伯玉一样的礼敬(蘧伯玉,春秋时卫国贤大夫,孔子的好朋友,《论语》里有他的事迹);

新阳侯阴就,虽然性格刚强,有时候礼数不那么周全,但是有方略,据地谈论,满朝无双;原鹿贞侯阴识,勇猛诚信。这三个人,都是天下优选之臣,我那些兄弟赶得上吗?马氏和阴氏差得太远了!

我虽然没有才干,但是日夜警醒,常恐违背了先太后立身处世的法则,家属有一丝一毫的错误,我也不肯原谅,日夜不停地跟他们叮嘱,但他们还是不停地犯错,治丧起坟,都不能及时发觉不合礼的地方。这是我说的话没有用,又被蒙蔽听不到消息。

“我身为天下之母,只穿着粗丝织成的素色大帛,食不求甘,左右都只穿帛布,不饰香薰,就是为了做出表率,让家里亲戚看见了,自己惭愧检讨。

但他们只是笑言:'太后一向喜欢俭朴。’前些日子,经过濯龙园,看见到外戚家问候起居的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仆人们穿着绿色单衣,袖子领子,一片雪白,再看看我自己的左右,排场比他们差远了。

我也不怒斥谴责他们,只是停止给他们年金而已。希望他们自己知道羞愧,但是,他们仍然懈怠,没有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如君,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属!我怎么能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蹈西京败亡之祸呢(指吕后家族)!”

太后态度坚决,不许给她的家族封侯。皇帝读了太后诏书,为之悲叹,再次请求说:“汉兴以来,舅氏封侯,就和皇子封王一样。太后诚然谦虚,但怎能让儿臣不能加恩于三位舅舅呢?况且,马廖年老,马防、马光又有大病,如果有什么不幸,那就让我抱憾终生了。应该早择吉日,不能再拖了。”

太后回复说:“我反复考虑,是希望能两全其美(国家没有滥施恩德,外戚也能平安落地),我岂能为了自己求谦让之名,而让皇帝承担不施恩于外戚的嫌疑呢?当初窦太后要封王皇后的哥哥,丞相周亚夫说:'高祖有约,无军功不封侯。’如今马氏无功于国,岂能与阴氏、郭氏这样中兴之后相比呢!你看那富贵之家,禄位重叠,就像一年中两次结果的树木,一定会伤及它的根本。

况且,人们之所以想封侯,不就是为了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而已。如今祭祀有太官赏赐,衣食有宫中供应,这还不够吗?一定要再加上一个县的采邑吗?我计议已定,不要再怀疑了!

“至孝之行,安亲为上,如今数遭变异,谷价上涨数倍,我忧惶昼夜,坐卧不安,我一向刚急,胸中有气,不可不顺。儿子没有成年,一切由父母做主。成年之后,可以按自己意志行事。皇帝你是天下之君,因为你还没有过三年服丧期限,又涉及我的娘家,所以我才专断此事。如果阴阳调和,边境清静,那时候再按你的意思去办不迟。我也就抱着孙儿享福,不再过问政事了。”

皇上于是停止了这一打算。

马太后曾经下诏三辅:马家及马家亲戚,如果有请托郡县办事,扰乱吏治的,先绳之以法,然后奏闻。太夫人起坟稍高了一点,太后表示不满,太后兄马廖即刻减削。亲戚中有谦素义行的,则温言鼓励,赏以财位;如果有过失,则先加之以严厉之色,然后加以谴责。那些衣服车马特别豪华,不守法度的,就在外族宗籍里开除他们的名字,遣归田里。

广平王刘羡、巨鹿王刘恭、乐成王刘党(三位都是明帝的儿子),车骑朴素,没有金银之饰。皇帝向太后汇报了此事,太后立即赏赐他们每人五百万钱。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谨慎,比永平年间更甚。又在濯龙园养蚕,设置织室,太后多次前往观视,以为娱乐。太后经常与皇帝一起,从早到晚,谈论政事,并教导小皇子们《论语》等经书,叙述平生往事,终日雍和融洽。

【学以致用】

01,

马援虽然自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但是看人,教育人的道理倒是很准确的,马太后就是马援之女,非常有见识,懂“道”的规律

02,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里有一句名言:

“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总结秦朝覆灭的教训,悲哀地评价,历史一再重演,前人踩过的坑后人却大概率会一直踩下去,并不能绕坑而行: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这方面,西方的哲人和东方的诗人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在这里也是一样

才发生不久的历史,汉成帝顾及舅舅们的情义,给王氏5个舅舅都封侯,结果怎么样了? 被王莽这个老表篡位了

这是反面教训

那么,正面教训就是

光武帝想要给阴丽华的兄弟们封侯(汉章帝老爸的舅舅),但是阴家人不愿意承受,即使有的接受了高位,也是兢兢业业地做事

这些马太后都一一举例了,“我那些兄弟赶得上吗?马氏和阴氏差得太远了!”

所以,这里面有个问题

为什么汉章帝就不能以史为鉴呢?

为什么就不能从历史当中总结经验呢?

何况才发生几十年的事情,又不是很远。

这是一种规律,不是只有汉章帝是这样,后世也有,多得很,不然,到了唐代,杜牧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我个人感觉,这是所接受的教育思想的问题

为什么?

1,汉章帝把这个国家公器当作自己个人家族的,

所以,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舅舅们年老了.....身体又不好.....太后谦虚....自己又怎么能不加恩于他们呢....”

2,这是从“人文道德体系”出发的,如果汉章帝能够突破这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束缚,就可能看到马太后所看到的规律

第一,如果没有功劳,德不配位,坐上高位,就会给他本人,或者他们的后代带来危害

上一篇笔记中,第五轮就说了,“希望皇上从感情上厚待他们,但也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平安”

3,如果从道家的思维角度来看,就不一样了

就像西戎使者与秦穆公对话时所反应的思想,他们服从上天的意志,遵循自然的规律

也就是说,草原的条件很艰苦,生存很困难,这就是自然现象, 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现象,然后才使得他们必须要团结才能生存

这是尊重规律,然后按照规律的指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让自己生存的更好

所以,马太后讲的,也是一种规律

难道她不想自己的兄弟过得好吗?让自己的兄弟有了封侯,后代有爵位可以继承,她肯定也希望如此

但是她看到了更高的认知,认识到了这些规律,所以坚决不让马家的人无缘无故受到好处,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呐。

4,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这个现象

很多老板喜欢把自己的亲戚放在公司,并且任重要的岗位, 这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放公司里面倒没有什么,用薪水养着他们都没多大事, 但是放在重要岗位上,就会对组织有一定影响

如果他不能胜任这个岗位,就是对组织的一种破坏,同时,也会影响真正的人才留下来为公司效力

03,

从刘秀家族这个角度来看

刘秀先娶了一个有好的家风的老婆阴丽华,然后呢,自己的儿媳妇(太子刘庄的老婆)马援之女,也很有见识,跟阴丽华的关系很好,受到阴丽华的指导与教育

这种婆媳之间的指导,一般就是言传身教了

所以,你看,一个好的老婆,不仅能管好三代,还能保证事业的传承在三代以后不至于走偏、

因此,再次证明,家风的重要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