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息风止痉药:蜈蚣

 文炳春秋 2023-04-08 发布于浙江

之前我们介绍了中药地龙,今天我们介绍天龙。其实天龙也就是蜈蚣。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蜈蚣的药性及功用作了全面的总结,认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现代,随着对蜈蚣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临床应用也进一步拓展。

蜈蚣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本品生大吴川谷及江南,皆离母体卵生,故名。此外还有蝍蛆、吴公、天龙、百脚、嗷高姆等名,但均不甚常用。

中医

中药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本品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以条宽、腹干瘪者为佳。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用。

本品性味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

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禁用。

蜈蚣所含有毒成分具有溶血作用,并能引起过敏反应。大量蜈蚣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不省人事、心跳缓慢、呼吸困难、体温下降、血压下降等。出现溶血反应时,尿呈酱油色、排黑便、并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状。出现过敏者,全身皮肤出现红色粟粒样皮疹,瘙痒难忍,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眼脸可见粟粒样脓点,伴发热、胸闷、纳差等,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另有服用蜈蚣粉致肝功能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蜈蚣中毒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故应严格掌握剂量,过敏体质者忌用。

《本草崇原》

蜈蚣。气味辛温,有毒。主治鬼疰蛊毒 ,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蜈蚣江以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头上有毒钳。入以头足赤者为良。蜈蚣一名天龙,能制龙蛇蜥蜴,畏虾蟆、蛞蝓、蜘蛛、雄鸡。《庄子》所谓:物畏其天在气也。)

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阴毒之用也。

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昴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本草求真》

蜈蚣。(湿生)入肝祛风通瘀散热解毒

蜈蚣(专入肝)。本属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无越是物。(蜈蚣本能刺蛇。)且其性善走窜。故瘟疫鬼怪得此则疗。又其味辛。辛则能以散风。故凡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噤口。得此入肝则治。(炙末。猪乳调治。)又其性温。温则能以疗结。故凡瘀血堕胎。心腹寒热结聚。得此则祛。至于瘰 便毒等症。书载能以调治(如趾甲内有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用蜈蚣焙干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调敷围四处。)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赤足黑头者佳。火煨用。畏蜘蛛蜒蚰(蜘蛛蜒蚰之路。蜈蚣不敢经过。触着即死。被蜈蚣咬者。但捕蜘蛛置咬处。自吸其毒。蜘蛛放水中吐而活之。)鸡屎桑皮盐。(中蜈蚣毒。以桑汁盐蒜涂之即愈。)

全蝎、蜈蚣

全蝎、蜈蚣均辛散有毒,均有较强的息风镇痉、通络止痛之功效,每相须为用,协同增效,治疗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风中经络之口眼㖞喝斜及风湿顽痹,筋脉拘挛,顽固性头痛等;且均能攻毒散结,用治疮疡肿毒、瘰疬结核等证。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解毒散结之功优于全蝎。

现代药理

中药蜈蚣主要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和溶血性蛋白质。还含有脂肪油,胆甾醇,蚁酸,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糖类、蛋白质,以及铁、锌、锰、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中药蜈蚣具有抗惊厥、抗炎、镇痛、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抑菌、改善微循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黏度等作用。并有溶血和组织胺样作用。

版本:v1.0

时间:202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