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土小说派

 求是1025 2023-04-08 发布于山东

1923年前后,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新文学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现代小说之父”鲁迅的示范和导引下,涌现出一批描写农村生活,带有浓重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作家,如王鲁彦、潘训(潘漠华)、许杰、蹇先艾、台静农、许钦文、徐玉诺、彭家煌、黎锦明、裴文中、王任叔、魏金枝等。鲁迅称这类作家创作的农村题材小说为“乡土文学”。他曾在点评若干作品时认为:蹇先艾、裴文中、许钦文、王鲁彦等作家的乡土描写都是“乡土文学”,这些作家离开了家乡却忆念家乡、书写家乡,“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且在字里行间常“隐现着乡愁”(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这些乡土小说作者大多数是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的成员,亦多出身于农村破落家庭,童年时期大多都有着苦痛的农村生活经历,且为生活所迫从家乡流落到外地,在他们漂泊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过程中,也增加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尤其是辗转中的他们也先后受到了“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洗礼和鲁迅等乡土题材创作的影响,从而走上了乡土文学的创作道路。鲁迅的《明天》《故乡》《风波》《祝福》《阿Q正传》《离婚》等许多以浙江农村为背景的小说,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最早的一批经典作品。无论是从作品质量还是实际影响来看,鲁迅恰恰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派最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乡土小说多写家乡题材和亲历见闻,并在现代文化观念的观照下,对乡间种种陈规陋俗、落后愚昧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描写,从描写农民的苦难和挣扎、故乡的风俗民情中,体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在语言运用、小说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也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都对年轻的乡土书写者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在20世纪20年代迅速形成了形貌相近、旨趣相通的乡土小说派(也被称为乡土文学派)。

乡土小说作家大多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深化和发展“为人生派”小说的艺术做出了贡献。并使这个文学流派显示出坚实的创作业绩和鲜明的写实风格,成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创作主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乡土小说作家群与文学研究会作家群有明显交叉,其小说多发表于《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文学周报》《语丝》等有影响的报刊上。一些与文学研究会创作倾向接近的语丝社、未名社的作家也发表了写实性的乡土小说。乡土小说家先后推出了不少小说集,除了鲁迅、叶圣陶、废名(冯文炳)等作家出版的名作(如《呐喊》《隔膜》《竹林的故事》等)之外,其他作家也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如《黄金》(王鲁彦)、《柚子》(王鲁彦)、《惨雾》(许杰)、《水葬》(蹇先艾)、《地之子》(台静农)、《故乡》(许钦文)等,其他一些单篇作品,如许杰的《赌徒吉顺》、许钦文的《鼻涕阿二》、王任叔的《疲惫者》等,也在发表后引起了较多读者的关注。这些作家虽然都是乡土小说派作家,但也各有创作个性及其叙事风格。鲁迅在《 <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序》中对部分乡土小说作家的叙事内容和风格进行了精到的点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派(“乡土文学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乡土小说派即是“本初形态”,此后蔚为大观,代有传人,成为不断延伸、发展的重要文学流派,引起了国内外文学界和学术界普遍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