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者为道学,下者为道教

 tjboyue 2023-04-08 发布于四川

自古以来,生活在华夏大地的先祖们,就期待着自己能够通晓天地造化之妙,期待着自己的一生能够尽情快乐以及拥有更长的寿命。并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我们与自然关系。最后发现,要真正懂得这一切,要实现自己最本初的愿望,终究还是离不开一个字,而这,便是道。

文章图片1

道这个东西,先人已经说得足够多了,上至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下至人的行为法则,都能够包括进道这个词语里边。但总的来说,有关道学,大致也是分为两类,一类便是道家思想,另外一方面,这是以道出发,我国建立起来的本土宗教,而这,便是道教

至于道家思想为何会演变成道教,自古以来,有无数的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汉代学者欧阳修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古人有道而无仙,后人不知无仙而妄学仙,以求长生也。古之有道之人,他并非是长生不死的,而是其不知生死,以清静自然的眼光来看待生灭之道。

而那些妄图通过修炼来成仙的人,之所以相信有成仙之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道教成立的缘故。

文章图片2

而道教又是怎样成立的呢?他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有的人认为这个过程是自发的,由我国的先民们与时俱进,慢慢演化而成。比如说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张角采用的方式就是以神秘主义吸引信徒,创立太平道,从而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比如说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而这,便是天师道的原型。

还有的学者是认为,这可能跟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有关。在佛教思想的冲击下,我国的本土道家思想,为了更好的传播,吸纳了有关佛教的宗教理论,并结合了我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神仙学说,占卜风水方术,最终汇总,便形成了我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总的来说,不管是道家思想还是道教的相关内容,都是我国先民的伟大思想汇总。这些东西归纳起来,便能统称为道学。

文章图片3

中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刘勰就曾经把道家思想和道教之间的区别整理成系统的文章,并加以区分,他在他的名篇《灭惑论》中写道:

道学,一共分为三品,其分别是上标老子的正宗上品道学,其次是记叙转述或借用神仙之语的中品道学,最后则是自汉代传承以来,以张陵为首的下品道教思想。

以老子致虚守无的道家正宗上品思想,不执于文字,能行此道的著述论说,皆以简单且直指大道为准。其本质含义,贵在无为,提倡不以自己的矫揉造作去损害自己的本性,自然之中归一守静,化于虚无。

因此,为了化归虚无,我们就必须要明白我们人生的最终奥义,唯有人更三世,经历大彻大悟,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领略到老子之道和大道无穷智慧。因此老子之书,其本意乃是入世之良俗也,那些企图抛家弃子归隐山林的,非老子传人也。

文章图片4

而中品道学,乃是神仙小道。他号称,能够通过修行,福寿齐天,拥有凡人所不能拥有的浩瀚神通。但当下的我们可以知道,是神仙之通,非科学也。没有人能够做到脱离地球的引力而直接飞上天空,也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长生不老而肉体不腐。

因此,此中品神仙之道,他可能能够帮助我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是他却并不是万能的。他有的事能做,比如稍微提升一下我们的寿命,但想通过他真正获得不死之驱,也只不过是古人的幻想而已。

把我们凡人所力不能及的,然后想象出一个对立面,名其为曰,神仙也。在古代,由于大家的认知都比较局限,思想也比较迷信,这就很有很多狡诈的方士,宣称自己有神仙之术,以此来骗取名利钱财也。

神仙之术,非真有神仙。世间之神仙,也只不过是比凡人多了一些智慧而已,或者说稍微懂得多了一点而已。岂不闻有儒仙,医仙,兵仙等,加以仙字,以称谓一些有才能之人罢了。

文章图片5

而下品道学,则是汉朝张陵创立五斗米教以来诞生的道教。此间之后,道学由纯粹的学术或者传说,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令人信仰的宗教,并逐渐开始把道家祖先逐渐神仙化。同时,不仅是道家先人,我们华夏民族诞生以来几乎所有的有能耐的人,也皆可以封为神仙。

从此,道学以开启人心智的作用,逐渐被道教冠以愚民之用。老子庄子以来有关的思想,也渐渐的被人曲解。许多事物被标明大道,许多行为被定为规矩礼仪,焚香祭拜,欲极三界,实则以大道之名而教化于世俗也。举号太上之法,实则乃下下愚人之法也。

再有道教之术,需要用一些东西来吸引信徒。于是把我国自古传承下来的养生之术,呼吸吐纳之术,风水之术,占卜之术,也纳进其知识体系当中。因为人都有贪生之欲,人都期待着自己与众不同,于是道教让人们相信,通过修炼,我们则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从而盗取天机。此间之作为,虽然偏离了老子清净无为的本意,但在让人信道方面,让更多的人能够学道方面,道教的传播,无疑是做的非常成功的。

文章图片6

而刘勰为了论证自己的说法,还拿一些道人的不入流之举为证据,进一步批判道教的某些方面的不合人性之举。他举例说,有些人为了长寿,刻意的去行黄白之事,于世界遍寻仙丹灵药,最终长寿不得反而早夭。再比如说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借由道家阴阳和合之术,创立御女之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证得大道,然后得道飞升。此间种种,只不过是自己贪恋之幻想罢了。

有些邪道之人,借以道无为之无所不包,欲己之有为有欲之事,故而便有一些邪门功法创立世间。有以贪图肉体的盈虚之法,有以大悲大情而顿悟的反身之法,有教人躲避天灾人祸的五避三驱的迷信之法,此间种种皆为魑魅魍魉之术。冠以道学之名,实为己之愉情也,皆为下流之道。

故而有入教而迷之人,逃脱世俗,不管人间疾苦,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又有许多意救民为本,实为害民之人。此间之邪术,凡数种种,不可多说也。

在刘勰这篇文章中,对于道教的批评,可谓是入骨三分。任何东西都是有弊有利的,借以信教,然后入道术之人,亦是多不胜数。虽然它采用了投其所好的偏门偏法,但也有不少人,由此门入,最终回归于道之本源。

所以,我们都应该辩证看待刘勰的相关批评。的确,有一些邪道,借阴阳之事来纵欲,求仙丹灵药来妄图延寿,但大多数修道之人,都还是脚踏实地的。岂不闻乱世出,道士便下山解救苍生之闻。抗日战争时期,又有多少道人,参与进了国家和民族的抗争之中。此间之举,亦是有道之人之行为,吾等之人,亦当视为民族英雄也。

文章图片7

然后,我们再回到有关道学三品的话题上来。

总结来说,道学有上中下三品,一者是为老子无为,即为道家。二者,是为虚妄浩渺之闻,即为神仙家。三者,是为教化世人之教,即为道教。此三者,皆以道为尊,然后以不同路径,发展出了不同的思想和流派。后来天师道一统道家天下,此三品则没有了上中下之分,皆归于正一。

而以上的划分,只是把道学分割成上中下的高低层次而已。但如果我们把道家学说按照方法论的原则进行区别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但总的来说,又不过无为和有为罢了。但进一步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无为和有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例如宋代的马端林,就把道家修行方式的不同划分为五种,他们则分别是清净派,炼养派,服食派,符箓派,经典科教派。

他认为,道家之术,纷纷扰扰杂而多端,但总而分之,也不过五种:清净,炼养,服食,符箓,经典科教这五种。

所谓清净派,便是以黄帝老子庄周之思想,崇尚彻底的无所为无所执无所有,从而达到心静神清,虚无合道的境界。

炼养学派,就是内丹之道学派,他们主张通过性命双修,达到精满气足神旺的状态。到一定层次便可观照全身,体会到内丹的存在。进入最高境界,即可成仙,还虚合道。

服食学派,在古代又被称为外丹学派。他们认为,人先天真气之不足,是造成人不能悟道成仙的根本。因此人们可以通过服食外物,吸纳天地之灵气,从而弥补人真气之不足。

符箓一派,现在的人们则更多的把它称为封建迷信。该派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画符的方式,以达到沟通神灵,治病救人的目的。

至于经典科教一派,则融合了儒家的思想。把道家学问,以条例示人,立规矩,定礼仪,约束人之行为。

但总而细说,这五派皆是在我国的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的用处。后来道教则把这五派全部吸纳进其教旨当中,用以教授门徒。

文章图片8

原本道家的本初之意,只不过是为了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和道理。我们利用这些规律进行锻炼,安邦治国,则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用处。例如养生之术,比如汉初的黄老无为治国,皆是我们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后来,随着道教的成立,这些思想又逐渐被添加了一些神秘主义的东西。例如,服食外丹以及通过画符去病治灾等。但用我们今人的思想来看,这里面许多方术或者方法,绝大多数都是封建迷信。

另外,道家一直提倡清净无为,道教又添加了无数有为的成分。比如把老子尊称为道教始祖,简称为教主。并融合了儒家,佛家的一些东西,搞出了不少的宗教仪式。而其自然清净的本意,则减损了不少。无数的学者认为,道教的发展,逐渐脱离了道学的本质,离老子之道,愈加愈远也。

后来,随着相关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在近代科学思想未传入中国之前,到明清的时候,中国的道教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与儒家佛教一起,成为了统治阶级治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礼仪方面,则是越来越繁杂。在行为方面,则是越来越约束。在生活方面,则是越来越看重修炼的重要性。

但不得不说的是,道教之所以是道教,这是因为一个教字。此教字,不仅可以被称为教育,也可以被称为教化,还可以被称为教条。

而这个教字,这是区别道学和道教的重要分别点。

文章图片9

故而今之吾等学道之人,当谨记道学和道教的区别。明白它的历史是怎么来的,我们才能够回溯其源,明白道学终归于老子之清静无为。以无为为本,以无为而无不为为用。

当然,我们也应该了解道教的主旨思想,不能因为他是教条或者是教化,我们就盲目的排斥他。在道教2000年的发展史过程中,亦是有着不少的东西可供我们学习。而我们当今的许多民俗文化,大多数也都来自于道教思想礼仪的演化过程。很多时候,道教的一些思想,跟儒家思想一样,已经成为了我们民族的一种潜意识。当今的世界里,在我们的生活里,他依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辩证看待道家和道教的区别。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既很好的继承先人的思想,又不会被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迷了双眼。

最后,用《史记·太史公序》里边说了一段话,为今天的内容所做一个总结吧!

道学本意是为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色著物,其为术也。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约旨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到了东汉中后期,道教原型--五斗米教,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了。

自此,世间便有了道学和道教之分。

好了,今之文到此结束

对于修真悟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个关注

我们未来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