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读《遥远的救世主》系列07 | 凡人开悟之道

 道_格 2023-04-08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接上期文章) ——

※本文共计7302字,阅读需要耐心※

当一个人开悟后,就会停止追求凡人所追求的一切。

与韩楚风相比,丁元英已经不再沉迷于追逐财富、名誉、物质享受等凡人世俗之物,而是开始寻求内心的“清净自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丁元英无疑是一个已经开悟的人。

文章图片2

文化属性第8层:开悟的凡人

【代表人物】

丁元英

丁元英,1959年出生,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得经济学硕士。

【书中情节】

当丁元英隐居到古城后,他远离了商业的喧嚣,过起了清净的生活。

作为一个商业奇才,他曾经操纵私募基金在一年内从中国股市里赚取了2亿人民币,但这种赚钱方式让他感到心生不安,甚至觉得和“屠杀”没有什么区别。

在古城,丁元英书写了一场“杀富济贫”的神话故事。通过帮助王庙村村民脱贫,他精心布局,用简单朴素的规律,将乐圣公司逼入绝境。最终,乐圣公司被迫选择与格律诗合作。

这个故事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引发的“弱势得救之道”的讨论,一直在社会上持续发酵。

【人格画像】

相信很多人对丁元英再熟悉不过,所以对他的人格画像不再进行过多刻画,就借用书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进行简短的总结。

众人眼中,丁元英是个高手,是个像“神”一样的高手。

韩楚风评价他是个“明白人”。

肖亚文评价他是一个永远理解不了的人。

芮小丹明白,丁元英根本没有任何“神”的招式,他就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人,按规律办事的人。

不同文化属性层次的人,看到的丁元英是不一样的,想真正深入了解丁元英,还得从文化属性层面去分析。

文章图片3

▲电视剧《天道》中的丁元英,由实力派演员王志文饰演

【文化属性】

在文化属性这个部分,我从“欲望层次”和“思维模式”两方面去分析丁元英。

①欲望层次

一个人的欲望层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文化属性层次,被各种低层次欲望裹挟,人会变得迷昧,超脱了低层次欲望,人心才会“清净”,迷昧生愚笨,清净生智慧。

▶迷昧生愚笨

“财色名食,声名货利”,这些东西是愚笨迷昧之人追求的虚妄之物,使得世界变得繁华嘈杂,让人们无法感受内心深处的“清净”。

对于丁元英而言,他追求的是内心深处的“清净”,这种“清净”需要放下那些凡人难以割舍的物质欲望。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场虚拟现实游戏,那么“财色名食,声名货利”就是游戏中设置的种种奖励,它不断地诱惑你继续玩下去,让你沉迷游戏中无法自拔,直至生命终结。

在游戏中,人们体验到的情绪丰富多彩,时而欢呼雀跃,时而愤怒咆哮,时而懊恼萎靡,时而斗志昂扬,这一切,仿佛就像我们人生的缩影。

游戏中的得失、快乐、痛苦,就像我们人生中的得失、快乐、痛苦一样,但是我们却无法像游戏外的人一样看待自己人生中的得失和痛苦,只因为,我们已身处其中。

如果人的身体比作一座城堡,眼、耳、鼻、舌、身就是五个城门,城门分别都有人在守卫。

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永远有人在不断地利用 “财色名食,声明货利”这些能满足你的欲望的东西,去“贿赂”那几位守卫你眼、耳、鼻、舌、身大门的官员,以便可以快速进入你的“城堡”,去“绑架”你的“国王(真性)”,让“你”彻底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彻底失去了“真我”,那个时候,你就不是“你”了,而是沦为欲望的奴隶,这是很可悲的。

更可悲的是,大部分人的五个“城门”根本无“人”守卫,可以进出自由。

凡是让你“爽”的,一定会让你“痛苦”。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天底下的芸芸众生来来往往,其实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奔波忙碌,其实,我们每天看到的这么多人,大多是被欲望控制了的“机器人”。

但,大部分人,把欲望当成了自己,这个状态叫迷昧。

迷昧只能生出愚笨,无法生出智慧。

(推荐您去看看《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看完后,您会拥有另一个高维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自己的人生。)

文章图片4

▲电影《楚门的世界》,IMBD8.1分,豆瓣9.2分

▶清净生智慧

一个人的心怎么才能“清净”?

首先得破迷,破迷才有可能开悟,开悟后才能生智慧。

破迷功夫分两步:不“着相”和不停留。


——“不着相”是什么意思?

《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意思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而“相”是不停在变化的,是虚妄的东西。

丁元英对这句话理解是特别深的,所以,他不是个“着相”的人,但他可以让别人“着相”。

“着相”的坏处太多,一容易生烦恼,二看不到本质。

——比方说,你喜欢一个杯子,这个杯子就是个“相”,杯子碎了,烦恼就来了,你的悲喜是因为“着相”导致的。

——马斯克被人问,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买块手表戴呢?

他愣了一下之后笑着说:手机会告诉我时间,不需要手表。

手表是“相”,本质是呈现时间,马斯克还是很清醒,习惯性看本质,不“着相”。

好多事情不要“着相”,否则你就会“迷”在这个“相”上,看人看事看问题的时候一旦“着相”,当下就会失去看清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不停留”是什么意思?

看过一个段子,可以解释什么叫“不停留”。

有两个老头,坐在公园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这时有个美女走来,老头A一直盯着看,直到美女走远。

文章图片5

老头B就说,“这把年纪了,还这么色,为老不尊”。

老头A说:“美女是风景,有什么不能看的,我只是看看,入了眼养了眼,但没有入脑入心,心里又没起什么邪念”。

美女走远了,老头A的心没有停留(着)在“美女”(相)上。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不停留在事物表面的“相”上,才能生出一颗“心”,这个“心”是什么心?

用佛法原理来说,这颗“心”就是一个人的“真性”,“真性”显现,人才会有智慧。

这里不是劝你像个“出家人”那样去修行,而是劝你凡事不要太“着欲望的相”,劝你时刻警惕不要被欲望控制了你的思维和观念,不要沦为欲望的奴隶。


现实中,一个人真正顿悟的那刻起,会立刻停止追求任何凡人追求的东西。

在书中,韩楚风评价:“丁元英不是个执着于出人头地的人。”

一个人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所谓“出人头地”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大多数人追求财富以及社会地位等身外之物的一种欲望表达。

丁元英并不是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只不过,他不会被肤浅的低级欲望裹挟,换句话来说,丁元英的欲望层次比一般人高太多,普通人理解不了而已。

就像一句网络上很经典的话:低级的欲望靠释放就可以满足,而高级的欲望需要克制自己才能满足。

文章图片6

丁元英吃大餐也可以,吃泡面也没问题;购置高级音响也做得到,卖唱片也没问题,做什么不做什么,完全取决于环境需要他怎么做,而不取决于自己想不想,愿意不愿意。

还记得我们说的“清净生智慧”吗?

正是因为丁元英求的是一颗“清净心”,所以根本不着这些常人会着的“相”,所以才会比别人更理性、更清醒、更有智慧。

为什么这么说?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例1:韩楚风角逐总裁位置

韩楚风着了权力的“相”,所以迷在其中,苦苦找不到解题方法。

丁元英让韩楚风给两个副总裁让路,是因为知道副总裁也着了权力的“相”,只要着这个权力的“相”,人生性好争,更何况两个副总裁要争的是权,他们必定会相互内耗,这是深植在人性中的欲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董事局那帮人也会着“相”,着的是利润的“相”,要有利润,就得有实干的人,而不是争权的人,和两个爱争权的副总裁相比,“不争权”的韩楚风胜算当然会大了。

“不着相”的丁元英就是算准了“着相”的人将会怎么做,你说,是因为“不着相”的丁元英有智慧,还是因为“着相”的人愚笨?

例2:“杀富济贫”的神话

要让“杀富济贫”的这盘棋最终能赢,关键环节就在于必须有人“上当入局”,那就必须挑一个“上当”概率最高的人,才能让这盘棋的胜算更大。

什么样的人“上当”概率会最高?那一定是那个最“着相”的人。

林雨峰当然是最佳人选。

林雨峰着的“相”就是“赢”这个相,他的经营理念——“只有矛,没有盾”——暴露了他的这个弱点。

当在决定是否要起诉格律诗的时候,林雨峰“理智地分析”了所有格律诗的情况,最终认为以“不正当竞争”罪名去起诉格律诗,一定能把格律诗置于死地。

但他哪里知道,他所分析的那些所谓“情况”,全都是丁元英刻意制造的“相”,是为了刻意引诱他上当而放置的“烟雾弹”,尽管他的智囊团里已经有人冷静清醒地指出了这点,但他依然充耳不闻,一心要起诉,一心要置格律诗于死地,只因为,他太着 “赢”这个相,“着相”导致的迷昧继而生出了愚笨的决策,虽然后期醒悟,但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

这场较量的输赢,和智商无关,而是两种“心性”之间的博弈。

林雨峰的“进攻、进攻、只有进攻”着相心性成就了他的过往辉煌战绩,但也恰恰是因为这点,让他掉入了有“清净本心”、不着相心性的丁元英设下的陷阱里。

文章图片7

如果,有一天,你能以“游戏”之外的心态去玩“游戏”,那你对于深陷游戏中的无法自拔的人而言,你拥有的智慧是他们无法企及的,实际上,从那一刻起,你就是开悟了的人。

②思维模式

高手讲思维,低手谈套路。

丁元英的思维模式是超越常人的。

我通过拆解丁元英在“杀富济贫”这件事上的布局思路,来给您介绍他超越常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

▶“杀富济贫”的整体思路

“杀富济贫”的这盘棋怎么下,最完整的表述出现在他与韩楚风相约去五台山拜见大师前,在高速路口的那段对话里。

“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公司投井下石,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是有可能的,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而潜伏在小聪明中的,是大智若愚。”

“在各道工序的农户之间实行小农经济的买卖关系,打磨板子专业户向下料专业户买毛坯板,喷漆户向磨板子户买泥子板,包装户向喷漆户买成品板,现金交易,一环制约一环,谁出问题谁承担损失,不影响别人的利润,允许他们有一个出次品、报高价的过程,让市场去纠正他们,用经济杠杆解决质量、成本问题,这是不适合学院派的打法,我这是不入流的野套路。”

在丁元英的整个布局中,运用了很多常人不知不会的思维方式,比如多元思维、结构思维,果导因思维、锚定效应思维、焦点思维、支点思维、分钱思维等等。

我挑前两个思维方式来做深度解释,借着分析丁元英的机会,给您科普一些学校不教的知识。

③多元思维

尽管丁元英说自己的打法是“不入流的野套路,不适合学院派”,但这只是他习惯性的自嘲表达,实际上,他设计的打法恰恰是在当时背景下最佳、最有效的方案,这个方案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多元思维模式。

文章图片8

为什么这么说,我简单解释一下:

原因1:整个局中出现了太多角色,王庙村、股东、代理商、乐圣、斯雷克、伯爵、法院、媒体等等,每个角色都代表一个思考的角度,要让每个角度的人看到这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够自然“着相”,自动“入局”,就必须站在每个角色的角度去设计这整个局,这是需要用多元思维模式来思考的。

原因2:如果用常规商业知识去处理和农户之间的经济关系,一管就会死,丁元英不是不懂商业,而是太懂商业,所以他没有被已有的“商业知识”束缚,而是结合实际情况,按照人性规律,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这个局的整体需要去设计了和农户之间的管理方式,这也是多元思维模式。

我通过解释两个问题来告诉您,缺乏“多元思维模式”带来的坏处。

问题1:为什么大部分人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

那是因为,大多时候,你看到的问题、分析的问题、解决的问题都是“假问题”,换句话来说,你连“问题”都没找对。

大部分人,不具备发现“真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是思维过于狭窄。

这跟从小接受的教育以及养成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我帮你分析一下:

几乎每个人从小被教育要学会明辨“是非对错”,这听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其实,问题大了。

因为,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不是只有是非、对错、好坏、黑白这样的两种状态。

真实的世界是多元的。

您仔细想想:

是非之间没有“不是不非”的状态吗?

对错之间没有“对错难论”的状态吗?

好坏之间没有“不好不坏”的状态吗?

黑白之间没有“不黑不白”的状态吗?

如果凡事都以“是与非”、“对与错”、“好与坏”、“黑与白”……等二元思维来评判,搞得好像这个世界永远就只有这两个状态,我们的心智模式从小就被训练要从两个里面选一个,思维从小就开始变得狭窄。

既然世界是多元的,我们的思维也应该是多元的,多元思维的存在,才有可能让我们看到真正的问题,然后基于真相去分析真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真问题。

问题2: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狭窄?

多数情况下,导致我们思维变狭窄的因素有两个:思考角度、拥有的知识

▶思考角度

我先给您介绍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

二十世纪初,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思想实验:

文章图片9

让20个人围成一个圈,圈中心放着一把椅子,让这20个人同时从不同方向观察这张椅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椅子的样子画下来。

每个人画出的椅子都是不一样的,换句话来说,对同一张椅子,20个人可能会有20种不同的看法。

这些看法是不是都正确呢?当然正确。

可是,如果他们画的都对,到底哪一个才真的是这张椅子呢?

真正的答案是:都不是。

每一种看法都只是代表这张椅子的一个角度,而不是这张椅子本身。

回到我们的话题,“椅子”假如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相”、“真问题”,那么,你画出的那把椅子,就是从你的思考角度出发,看到的所谓真相、所谓问题。

显然,你看到的椅子和“真椅子”的样子相差甚远。

但是,假如你绕着椅子走一圈,在每个人的后方停留并且仔细看看,你就能看到这张椅子的不同角度,这样一来,你就会瞬间拥有全新的观点,全新的观点就很接近真正的真相了。

换句话说,这20个人对同一张椅子有20种不同的观点,只要你愿意移动位置,转个视角,就能很快改变你原来的观点了。

所以换位思考,能够帮助你重新理解现实,更全面地理解现实。

也就是说,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够更有可能发现“真问题”。

这就是多元思维模式的一种表现。

▶拥有的知识

越有用的知识其实越危险。

查理·芒格说“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什么时候失效,才配拥有这个知识。

因为你越对一个知识觉得信赖,越觉得是你成功的原因,你就越会在未来拿它做更大的决定。而一旦你这个知识其实是有误差、有问题的时候,给你带来的损失,也是极大的。我经常要把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拿来检阅,一旦发现比它好的,我就好不犹豫地替换掉它。”

文章图片10

现实中,有很多人都是热爱学习的,但一个成年人学习的真实目的应该是什么?

成年人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学着从不同角度去了解世界,多元思维模式就是这个意思。

就像我们看魔术表演时,魔术师只把某个角度的现象暴露给观众,观众的注意力被引导而不自知,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或者爬高去看,就更容易发现真相。

很多难题之所以看上去一团乱麻,其实是因为我们角度不对。

走到恰到好处的角度,问题就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呈现在你的眼前,答案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为什么我们要多积累一些思维模型,因为每一个思维模型就是一个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一个帮助你过滤冗余信息、处理有效信息的处理器。

别问哪个思维模型好,哪个不好,思维模型本身并没有好坏优劣之分,让你多积累一些思维模型,是因为当你面对问题时,你就可以从脑子里面随时调用多个思维模型来解读你遇到的问题,这样,你就更可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更可能找到事半功倍的解决路径。

④结构思维

现象背后必有道理,每件事情背后都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能不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发现一个结构,这是高手和普通人在思维层面上另外一个有天壤之别的地方,普通人如果未经过长期刻意地训练是无法做到的,但高手信手拈来,因为已经成为他的思考本能。

所谓结构思维,就是能把散落的各个“点”状因素集合成“线”,然后把“线”集合成“面”。


举个例子,让大家好理解一些:

文章图片11

上面的图是网络上常见的“三维立体画”,我们如果用平常的观察方式去看,看到的是杂乱无章的信息和元素,但如果你用“斗鸡眼”的方式去看,潜藏在这幅图里的有规则的形象和结构就会浮于眼前。

现实中,我们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看到的往往都是杂乱无章的各种信息,但是高手用“结构思维”就能快速地穿透这些表相信息,将里面的结构拎出来,这样的话,这些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元素、信息就会因为结构而变成一个整体。

丁元英在真正动手之前,通过结构思维布下的系统,进入这个局中的任何人,就像掉入“蜘蛛网”这个结构中的小虫子,再怎么挣扎,都很难逃出去了。

在一般人看来,这些人和事都是杂乱无章的,但是在他看来确实是有规律有结构的,他可以很清楚的把结构给你取出来,而其他人,既无法看清,也无法做到,只能任其摆布。

丁元英仿佛拥有高维时空的思想与智慧,帮助他在人世间游刃有余的做事情,的确是名符其实的“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头文字D》中有句台词:“神也是人,只是他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所以他成了神!”

芮小丹也在心中感慨: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总结

每个人拥有的境界和各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就会形成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解释系统”,所谓英明的决策、卓越的战略,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基于自己的高级 “解释系统”对外界做出的解释以及选择,我们常说某人愚笨、糊涂,其实就是这个人的解释系统差、水平低。

丁元英的境界高在于他有一颗不染外境的“清净心”,这种境界普通人确实很难达到,但也因为这样,他才能比别人看得更远,更透彻。

就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写:“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文章图片12

【现实映照】

戒了凡人戒不了的东西,人心才能“定”住,人心“定”住,真性才能出得来,真性出来,才能拥有智慧。

智慧不是靠增长得来,智慧是你到了那个位置,自然就会有的东西。

佛法是哲学,佛教是宗教。

我这个人不信佛,不求佛,也不拜佛,这篇文章里多次引用佛法原理,只是为了解释一些道理。

如果从佛法的角度来评判丁元英,他离真正的开悟还有一段距离,他虽然已看清楚这个世界,但无法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满心满脑是对传统文化的“嗔”,表现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只能像个“离家出走的孩子”那样躲到一个“无人”的角落里。

但如果从凡人仰望的视角,丁元英显然已经是开悟的人。

我想告诉各位的是:

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好好活着,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这才是有意义的事。

人生本是一场“游戏”,望你能带着“佛心”出世,带着“童心”入世,这才是凡人开悟之道。

与您共勉!

文章图片13

——(未完待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