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RI咽部(鼻咽、口咽、喉咽)扫描方案

 pppsss 2023-04-08 发布于天津

前言:MRI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是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此扫描方案仅提供参考数据,具体情况以各位培训老师根据医院要求调试的序列参数为准。

图片

1.鼻咽部  鼻咽部位于鼻腔后方,下止于软腭背面及后缘。前壁为鼻后孔及鼻中隔后缘;顶壁由蝶枕骨构成,与颅底关系密切;后壁为枕骨基底部及第一、二颈椎椎体;外壁为咽鼓管咽口、圆枕、咽隐窝。CTMRI检查,这些结构均清晰可见,并显示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和咽鼓管咽口两侧对称;此外,MRI检查还可区分鼻咽黏膜、黏膜下层、外侧肌群及咽旁间隙等结构。

2.口咽部  口咽部上起软腭,下至会厌游离缘。前方软腭下方为舌面,向后下续为舌根和会厌组织。CTMRI横断位可显示口咽黏膜、黏膜下咽缩肌、咽旁间隙、扁桃体、舌和口底等组织结构。

3.喉咽部  喉咽部又称为下咽部,上起会厌游离缘,下至环状软骨下缘,由下咽侧壁、两侧梨状窝及环后间隙组成。CTMRI横断位可清楚显示下咽后壁黏膜,黏膜下颈长肌群;两侧梨状窝多对称,大小一致,黏膜面光滑整齐;食管上端呈软组织密度结构,位于环状软骨及气管后方。

  •   一、检查目的:

1.因外伤、肿瘤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病变引起的咽腔狭窄或闭塞

2. 炎症或肿瘤引起的咽壁增厚或不对称

3. 炎症或肿瘤引起的咽腔或咽周异常密度、信号或肿块

4.咽旁间隙异常

1  核对病人信息,检查部位,检查目的要求

2  确认病人有无MRI检查禁忌症

二、检查前准备

3  去除患者及陪同人员(如有)随身携带金属物品

4  向病人讲解扫描时间及注意事项

5  制动

6  如遇不适,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三、摆位注意事项

1  佩带防噪耳塞或耳机,以保护听力

2  使用头颈联合线圈(如若病变范围过大可增加body线圈覆盖下颈部)

3  体位:头先进,仰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头颅左右居中,下颌微收,勿左右旋转;同时使用防噪耳机或楔形软垫固定头部,必要时加放弧形海绵垫,可用垫子将膝关节和小腿垫高,使患者体位舒适;

4  嘱病人平静呼吸,配合检查;

5  定位中心对准鼻尖与鼻根连线中点,激光定位灯通过眼睛时必须闭眼(防止损害视力);

6  如进行增强扫描,一般采用常规增强扫描,护士手推或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打药,常规剂量为0.1mmol/kg

四、扫描方案设计

1、轴位(横断位)扫描定位

图片

矢状位:扫描基线平行于硬腭

冠状位:基线平行于颅底,调整角度使左右两侧对称显示

轴位:调整角度使图像正位显示

扫描范围:鼻咽部扫描范围从前颅底窝至喉腔上界,口咽部从硬腭至舌骨,喉咽从会厌上缘到第六颈椎下缘,均需包全病变组织;

2、冠状位扫描定位

图片

矢状位:扫描基线平行于咽后壁或沿气管长轴(口咽喉炎均如此定位)

冠状位:调整扫描位置

轴位:调整角度使图像左右平行对称(与大脑纵裂垂直)

扫描范围:前后范围包括鼻尖后到第二颈椎体后缘,左右包括颅底及左右锁骨上(观察鼻咽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扫描范围覆盖锁骨上窝和胸锁乳突肌后方(口咽与喉咽病变组织上下调整扫描范围

3、矢状位扫描定位

图片

矢状位:调整扫描位置

冠状位:扫描基线与正中矢状线平行

轴位:平行于颌面部正中矢状线

扫描范围:左右范围包括乳突外缘,上下范围包括颅底及锁骨上区(口咽与喉咽病变组织上下调整扫描范围

4  扫描序列选择

图片

5.参数:二维序列层厚4.05.0 mm,层间隔层厚x20%(可根据病变范围适当增加层数或层厚来扩大扫描范围)FOV200240mm×200240mm,矩阵≥256×224;可视情况选择是否添加t1_tse_cor序列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间关系,压脂方式也视扫描时间与病灶位置更改使用tirm/Dixon序列进行扫描。增强扫描按照常规剂量和流率静脉注射钆对比剂。

6.图像要求:(1)显示鼻咽部、口咽腔、喉腔上部、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颈部两侧淋巴结等结构,两侧结构对称显示;(2)无明显运动伪影,磁敏感伪影、血管搏动伪影不影响影像的观察。

五、观察要点:

1、t2_tse_trat2_tse_fs_tra/t2_tse_dixon_tra序列,可进行抑脂,排除脂肪干扰,凸显病灶信号,同时可观察病变组织范围与淋巴结情况(可适当添加上下饱和带,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图片

2、t1_tse _tra  观察解剖结构,帮助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及颅底骨质情况。

图片

3、t2_tirm_cor/t2_tse_dixon_cor显示病变组织、淋巴结,观察病变组织范围,观察转移灶。

图片

4、Resolve_diff_4scan/ep2d_ 3scan trance _tra 观察病灶水分子扩散情况,辅助鉴别诊断。

图片

5t1_tse_sag 显示颅底骨质,特别是鼻咽癌是否向后侵犯,是否有骨质破坏。

图片

6、增强序列:

t1_tse_fs_cor /t1_dixon_cor

t1_ tse_fs_sag /t1_dixon_sag

t1_ tse_fs_tra /t1_dixon_tra

可选用常规fs或者dixon进行增强扫描,颈部大范围扫描时频率选择脂肪抑制序列容易出现抑脂不均匀现象,首推t1_dixont1_tse_dixon/t1_vibe_dixon)序列进行增强扫描;进一步观察病灶的强化程度,病灶的边界、范围、性质、血供及周围组织的侵犯、压迫情况。

图片

六、注意事项

1、图像要求组织两侧结构尽量对称显示,扫描覆盖病变组织且无明显运动伪影;

2、头颅较小的患者可适当在枕背部加软垫,确保头颅中心位于线圈中心;

3、老年患者扫描可适当将臀部垫高,使病人处于一个舒适的检查体位;

4、可采用流动补偿技术,以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

5、可施加饱和带来减轻血管搏动伪影;

6、急诊/重症患者采用快速扫描,儿童采用静音技术,不自主抖动病人采用刀锋技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