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

 元亨技术 2023-04-09 发布于贵州

與子儼等疏

陶淵明

告儼、俟、份、佚、佟(1)

天地賦命(2),生必有死;自古聖賢,誰能獨免(3)?子夏有言(4):“死生有命,富貴在天(5)。”四友之人(6),親受音旨(7)。發斯談者(8),將非窮達不可妄求9,壽夭永無外請故耶(10)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11),東西遊走(12)。性剛才拙(13),與物多忤(14)。自量為己(15),必貽俗患(16)。僶俛辭世(17),使汝等幼而饑寒(18)。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19)。敗絮自擁(20),何慚兒子(21)?此既一事矣(22)。但恨鄰靡二仲(23),室無萊婦(24),抱茲苦心(25),良獨內愧(26)

少學琴書,偶愛閒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27),時鳥變聲(28),亦複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29)。意淺識罕(30),謂斯言可保(31)。日月遂往,機巧好疏(32)。緬求在昔(33),眇然如何(34)

疾患以來,漸就衰損(35),親舊不遺(36),每以藥石見救(37),自恐大分將有限也(38)。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39),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40)!然汝等雖不同生(41),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42)。鮑叔,管仲,分財無猜(43);歸生、伍舉,班荊道舊(44);遂能以敗為成(45),因喪立功(46)。他人尚爾(47),況同父之人哉!穎川韓元長(48),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49)。濟北汜稚春(50),晉時操行人也(51),七世同財(52),家人無怨色。

《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53)。”雖不能爾(54),至心尚之(55)。汝其慎哉(56),吾複何言!

注釋

(1)儼(yǎn)、俟(sì)、份(bīn)、佚(yì)、佟(tóng):陶淵明的五個兒子。參見陶淵明《責子》詩。

(2)賦:給予。

(3)誰能獨免:逮本作“誰獨能免”,今據《宋書》及李本、焦本改。

(4)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孔子的學生。

(5)此二句見《論語·顏淵》。

(6)四友:孔子的學生顏回、子貢、子路、子張,為孔子四友。(見《孔叢子·論書》)子夏與他們是同輩。

(7)音旨:指孔子的教誨。旨:要義。

(8)發:發表,講。斯談:這話,指“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語。

(9)將非:豈不是。窮達:失志與顯達,指命運的好壞。妄求:非分地追求。

(10)壽夭:長壽與短命。外請:在命定之外求保。故:緣故。

(11)以:因。弊:貧乏。

(12)遊走:在外奔波,指外出做官。

(13)性剛:性格剛直。才拙:才能拙劣。指不會逢迎取巧。

(14)與物多忤(wǔ):與社會人事多不相合。忤:逆,違背。

(15)自量為己:自己估量自己。即為自己考慮。

(16)貽:遺留。俗患:指世俗官場上的禍患。

(17)僶俛(mǐn miǎn):勉力,努力。辭世:指辭去世俗事物,即辭官歸隱。

(18)汝等:你們。

(19)孺仲:東漢王霸,字孺仲(《後漢書》作“儒仲”),太原人。《後漢書·逸民列傳》說他“少有情節。及王莽篡位,棄冠帶,絕交宦,以病歸。隱居守志,茅屋蓬戶。連征不至,以壽終”。又《後漢書·列女傳》載:太原王霸“妻亦美志行。初,霸與同郡令狐子伯為友,後子伯為楚相,而其子為郡功曹。子伯乃令子奉書於霸,車馬服從,雍容如也。霸子時方耕於野,聞賓至,投耒而歸,見令狐子,沮怍不能仰視。霸目之,有愧容,客去而久臥不起。妻怪問其故,始不肯告,妻請罪,而後言曰:'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曹蓬發曆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父子恩深,不覺自失耳。’妻曰:'君少修清節,不顧榮祿。今子伯之貴孰與君之高?奈何忘宿志而慚於兒女乎!’霸屈起而笑曰:'有是哉!’遂共終身隱遁。”

(20)敗絮:指破棉襖。擁:纏裹,穿著。

(21)何慚兒子:又何必為兒子的貧寒而慚愧呢。

(22)一事:一樣的事。是說兒子同自己一樣,同處貧寒之中,故不必為之慚愧。

(23)靡:沒有。二仲:指漢代的兩位隱士羊仲、求仲。

(24)莱妇:老莱子的妻子。 春秋时楚国的老莱子,在蒙山之南隐居躬耕。 楚王用重礼来聘请他做官。 他的妻子竭力劝止他说:“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 “老莱子便与妻子一起逃隐于江南。 (事见《高士传)、《列女传》)

(25)抱茲:懷此。

(26)良:甚,很。

(27)樹木交蔭:樹木枝葉交錯成蔭。

(28)時鳥:候鳥。

(29)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30)意淺:思想單純。識罕:見識稀少。

(31)謂:以為。斯言:指“常言”四句。保:保持,維持。

(32)機巧:指逢迎取巧。好疏:很生疏。.

(33)緬:遠。

(34)眇然:渺茫的樣子。

(35)就:接近。衰損:衰老。

(36)遺:遺棄。

(37)藥石:泛指藥物。石:指治病的石針。

(38)大分(fèn):壽命。

(39)每:常。役:擔任,被迫從事。

(40)若何可言:意渭有什麼話可說呢。若何怎麼。

(41)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長子儼為淵明前妻所生,後四子為續弦翟氏所生。

(42)四海之內皆兄弟:語出《論語·顏淵》。

(43)無猜:無有猜忌。事見《讀史述九章·管鮑》註。

(44)歸生、伍舉:戰國時楚國人,二人為好友。伍舉因罪逃往鄭國,再奔晉國;在去晉國的路上與出使晉國的歸生相遇。兩人便在地上鋪荊草,席地而坐,敘說昔日的情誼。歸生回到楚國後對令尹子木說,楚國人才為晉國所用,對楚國不利。楚國於是召回伍舉。(事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國語·楚語》)班:布列。道舊:敘舊。

(45)以敗為成:指管仲因得鮑叔的幫助而在失敗中轉向成功。起初,管仲輔佐公於糾,鮑叔輔佐公于小白,後來公子小白打敗了公於糾,即位為齊桓公,管仲被囚禁,鮑叔向齊桓公極立推薦管仲。管仲被起用力相,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事見《史記·管晏列傳》)

(46)因喪立功:指伍舉在逃亡之中因得歸生的幫助而回到楚國立下功勞。《左傳·昭公元年》載:伍舉回到楚國後,輔佐公子圍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楚靈王。

(47)他人:別人,非親兄弟之人。這裡指鮑叔與管仲。歸生與伍舉。尚爾:尚且能夠如此。

(48)穎川:郡名,今河南省禹縣。韓元長:名融,字元長,東漢時人。年輕時不為章句而善辨事理,聲名甚盛,曾受到大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等五府的同時徵召;漢獻帝時官至太僕.為九卿之一。(事見《後漢書·韓韻列傳》)

(49)沒齒:猶言終身。

(50)濟北:古地名,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氾(fàn)稚春:名毓,字椎春,西晉時人。《晉書·儒林傳》說他家累世儒素,九族和睦,到氾毓時已經七代。當時人們稱讚其家“兒無常父,衣無常主”。

(51)操行人:品行高尚的人。

(52)同財:共同擁有財產,指沒有分家。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二句語出《詩經·小雅·車舝意思是說:對古人崇高的道德則敬仰若高山,對古人的高尚行為則效法和遵行。

(54)爾:那樣。

(55)至心:至誠之心。尚:崇尚,羡慕。

(56)汝:猶“汝等”,你們。其:語氣詞,這裡有“應當”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