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旖旎:乡恋

 温馨微语 2023-04-09 发布于江苏

/旖 旎 

又是一年清明节来临。天空阴蒙蒙的,凉丝丝的风,无情的吹过开元街,吹过永康路,吹进了我昌盛的店铺德民电器,吹进了我温暖的家,轻轻地掀起了我旖旎的存储封页,那缕缕香烛青焰,那蔓蔓纸钱烟影,是魂牵梦萦般的圣洁之缘,是我永远也不会消失的追思。
现在,我的老家,早N年前就开始了乡村殡葬改革。漫山遍野的墓冢,迁入新开辟的公墓区。让山地环境回归绿色生态,也使得乡村具有悠久历史的清明祭扫习俗,变得文明而简约。
不过,我旖旎存储的印象,依旧是那种传统的。在山清水秀的段庄塬,清明祭扫活动是一幕圣洁的祭祀。那古老的家史族谱,那香火烛光的墓地,那祭台陈设的供品,还有那满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无不表达寄托哀思的亲情感悟;一家家一幕幕的祭扫场景,人人肃穆又虔诚祭宗,丝丝青烟萦绕,冉冉飘向九天外,无不表达慎终追远的祭祀文化。
清明节,回老家祭扫是张家人追思崇德的传统习俗。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家族人掰手掐日子,忙碌筹备祭品。到圩镇买纸钱、元宝、香烛等“邮件”,剪把柳枝插在堂门框上,老人秉烛制做各样米果、鸡、水酒等祭品。当然老家的祭品不像城里人那般雅致,没有鲜花、西点之类,多是自家种养的土产品。等到了清明这天老人喃喃自语:“亲人们都在那边念叨了,该去上坟添土清扫了。”于是吃了早饭就向祭地集结而去。
有记性好的人,发现老家清明节多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来临。绵绵的雨水打在山丘灰白的小路上,一种无声无息的伤感情绪,感染着每一个人,让人心神不宁,正合上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境。家族人在垄田上施施而行,手中竹篾篮子装着祭品,上面遮盖一块蓝底白花的帕子,心情显得百感交集,教人崇祖敬宗。
在我眼里老家的清明祭扫很感人。在墓地人人动手拔除冢背杂草,培上一层新土,清洁碑体挂面尘渍,摆设烟酒、元宝、米果等供品,点燃香烛。做好了这一切就依辈分轮流敬香祭拜,默默地祈祷亲人长眠在这方张家土地上,不再有痛苦与忧愁,不再理世俗是是非非,在天堂那边修行成仙。然后烧上一把纸钱送去福分禄位,祈祷亲人不再穷入轮回,庇佑子孙后代。这种浓浓亲亲的祭扫仪式,让人感受到一股风雨愁人,青草含烟,寄思相言,心念哀思的沉甸甸亲情。微风徐来,亲人的浅影笑貌,在徐徐青烟中渐渐化形……
祭扫仪式结束后,家族人在爆竹声中,从沉思回到现实,带着宽心的慰籍,漫步在油菜花绽放的段庄塬,欣赏这世间万物复苏的清明胜景,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在满山青葱小草的路上,时而能碰见三五群祭扫的同路人,有熟悉的,也有不相识的,彼此点头致意而过。因为都是在祭扫路上,每个身影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心情,沿途有很多的趣事和等待……
走下山来,家族人就会去饭店摆上筵席,男女老少亲亲欢聚一堂,那乡里家人的氛围感,让我平凡之中往往像团圆,蕴含亲切、温暖、满足、舒适、快乐的至爱深情。
这就是我脑海中,张家人过清明的片段。如今张家人过清明少了几许悲伤感叹,又多了几分世俗文化,那种仪式感和张家美德不落俗套,让人充满着无穷无尽的乡恋。

作者简介

旖旎,实名张文梅,临汾作家协会会员,临汾平水韵诗词协会会员。霍州作协副主席。爱好诗歌、散文,喜欢在文字里逐梦,渴望灵魂在文字里涅槃。作品散见于《中华风采》《今日霍州》《中国诗词》《槐花》《霍山》《西楼文苑》《黄河》《扬之水》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诗观: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二刊”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二刊”


往期链接


诗咏清明(作者:庄生/刘新华/吴方臣/廖生林/旖旎/周凰)

诗吟清明节(作者:廖生林/车草/旖旎/申林/俞新生/汪希林)

旖旎:原点(外一首)

旖旎:在蝴蝶谷 做一只轻盈起舞的蝴蝶

旖旎: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旖旎:在春天遇见美好

旖旎:山水霍州   熨帖之州

旖旎:采核酸

张文梅: 春 (外一首)

旖旎:冯南垣振兴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