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医生用经方】口舌灼热,尿隐血的W女士

 包斐丰用经方 2023-04-10 发布于浙江

作者 I 包斐丰

W女士来复诊,她开心地告诉我,服药1周后,口舌部位的灼热感消失了,复查小便,尿隐血也没了!

  

治疗前

  


治疗后

2个月前,W女士的口腔出现了异样的感觉:口干、口苦、灼热感,舌尖部位尤为明显。她照镜子自查并无异样。这种奇怪的感觉,断断续续地出现,不发时一切正常,发作时吃啥都没有味,导致食欲下降、心烦失眠、便秘等不适。她还有尿血,是不明原因的尿隐血,经常伴有小便灼热、尿色发黄的现象。W女士初诊时尿常规:尿隐血+(25),镜检红细胞3-5。

W女士体型中等,神情焦虑,手掌心可触及明显的灼热感,舌红苔薄,脉细滑数。这是“百合病”,遂处四味小方:百合50g,生地黄20g,知母20g,滑石20g,7剂。一剂分3次温服。一周后复诊,W女士口舌灼热消失,大便通畅,小便正常,W女士不仅大赞中药效果好,说更出乎她意料的是:中药不苦!

  

我给W女士开的方,是《金匮要略》治疗百合病的组合方,包含“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百合滑石散”3张以百合为主的小方。这张组合方,具有宁心安神,利尿清心火的功效,适用于以口苦、尿赤、情绪感觉异常为表现的疾病。

何谓百合病?传统中医的解释为心肺阴虚兼有内热的疾病,其具体表现见仲景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这段文字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东汉末年的精神异常患者,他的食欲时好时差,想吃却吃不下,心情好时胃口大开,不想吃的时候,再精美的饭菜味道也让他恶心呕吐;他的睡眠变幻莫测,经常无厘头的彻夜难眠,或者辗转反侧;他的情绪阴晴不定,他不开心,神情默然,找不到工作的理由与动力;他时而怕热,时而怕冷……他尝遍了当时时有名医的中药,不仅没有疗效,甚至看到中药就吐得翻江倒海。“身形如和”提示虽然患者的症状千奇百怪,但他的身体并无异样。对于这种不可理喻的情志异常表现,临床经验丰富的张仲景,简明扼要地将其称之为:“如有神灵者”。类似的描述,也出现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 象如神灵 ”。由此可见,百合病大概就是现代临床中以情绪异常表现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

  

百合病以药物百合为名,是有其深意的。张仲景在百合病篇中记录了7首处方,其中有百合的就有6首,以百合为命名的处方有5首,如: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百合滑石散、百合鸡子汤、百合洗。足见百合的重要性,正如清代医家魏荔彤在其《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曰:盖古有百合病之名,即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因得名也

百合能解郁,但用量宜大。百合具有宁心安神功效的记载,古已有之。《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药性论》:“主百邪鬼魅,涕泣不止”,《日华子》:“安心,定胆......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从《金匮要略》百合病的处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入汤剂的百合用量,仲景无一例外都是7枚。1枚普通的新鲜百合,重量约30克以上,干品百合大多为5~7:1,以此类推,百合用量应为30-50克,在经方的用药中,这个剂量不小。

方中知母能除烦。知母主治烦渴汗出者,其人心烦不安,失眠,同时伴有口渴出汗。《普济方》“知母主虚羸烦热”,这种烦热,可以表现为身体各部位的发热,如面红灼热,或胸背烘热,或口舌灼热等。这种局部温度的异样感觉,大多伴有情绪的异常。因此,知母所主的烦,是“虚烦”。知母配伍百合,适用情绪异常且口渴汗出的患者。

  

方中地黄也能除烦。张仲景用地黄除烦,大多用于情绪烦躁、行为失常,甚至精神错乱的患者,其人多羸瘦、皮肤干、易便秘。地黄与百合配伍,适用百合病初期症状:“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地黄还能止血,配伍滑石治疗小便不利、尿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