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七律名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云端书馆 2023-04-08 发布于河北

刘长(zhǎng)卿,唐代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肃宗至德二载春,刘长卿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负责水路运输。他在苏州江边遇到友人严士元,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写下这首《别严士元》与友人赠别。

《别严士元》

刘长卿 〔唐代〕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这首诗的大意是:

水国的天气带着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阴,忽好忽坏;在这春风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苏州城外。蒙蒙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飘落到地上,听不到声响。

薄暮夕阳下,江上孤帆远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绵延万里。或许有朋友会问到我的境遇,请转告他们,我这个一介书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误。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这两句交待了与友人话别的时间和地点。

在春风乍起的时节,诗人将起程作万里之行,船停靠在苏州城外,故友严士元前来送别。二人执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像水国变幻莫测的天气,忽晴忽阴,忽好忽坏,还不时带些初春的寒意。

水国指苏州一带,因这一带多江河水流而名。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从字面上看,明白如话,但细细体味,会觉得韵味无穷。

雨细得让人无从感觉,直到衣服由潮渐湿,方才知道。这种自然景象,只有"水国"常有。“看不见”,形容雨丝细微不显其形; “听无声”,说明闲花残落不易察觉。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这两句写别情无限,薄暮夕阳下,孤帆远去;湖南碧草如茵,愈发勾起作者的情思。

先写日斜孤帆的景色,暗示二人盘桓到日暮时分才依依辞别,再补充点出友人所去之处“湖南”。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这两句委婉地传达了官职低微之牢骚。临行之前,关照朋友,若遇到打听我的知己,请转告他们,我已被"青袍"所误。

青袍,唐代官员不同品级服色不同,品级最低的穿青色官服。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