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容川: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火扰其血则懊憹;神不清明则虚烦不眠,动悸惊惕;水饮克火,心亦动悸;

 北京润雨 2023-04-09 发布于辽宁

唐容川,血证论 / 脏腑病机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盖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神有名而无物,即心中之火气也。然此气非虚悬无着,切而指之,乃心中一点血液,湛然朗润,以含此气,故其气时有精光发见,即为神明。心之能事,又主生血,而心窍中数点血液,则又血中之最精微者,乃生血之源泉,亦出神之渊海。

血虚则神不安而怔忡,有瘀血亦怔忡。火扰其血则懊憹;神不清明虚烦不眠,动悸惊惕;水饮克火,心亦动悸;血攻心则昏迷,痛欲死;痰入心则癫;火乱心则狂;与小肠相为表里,遗热于小肠,则小便赤涩;火不下交于肾,则神浮梦遗。心之脉上挟咽喉,络于舌本,实火上壅为喉痹,虚火上升则舌强不能言。分部于胸前,火结则为结胸,为痞,为火痛;火不宣发则为胸痹。心之积曰伏梁,在心下,大如臂,病则脐上有动气,此心经主病之大旨也。

包络者,心之外卫。心为君主之官,包络即为臣,故心称君火,包络称相火,相心经宣布火化。凡心之能事皆包络为之,见证治法亦如心脏。


辨证录 / 虚烦门(二则)

虚烦门(二则)

人有遇事或多言而烦心生,常若胸中扰攘纷纭而嘈杂,此阴阳偏胜之故,火有余而水不足也。或谓心热则火动而生烦,胆寒则血少而厌烦矣。不知虚烦实本于心热,胆则未曾寒也。夫胆则最喜热而恶寒,世人云胆寒则怯者,正言胆之不可寒也。胆寒既怯,何敢犯火热之心,可见虚烦是心火之热,非胆木之寒矣。古人用温胆汤以治虚烦,而烦转盛者,正误认胆寒也。治法宜于补心之中,而用清心之味。方名解烦益心汤人参(二钱) 黄连(一钱) 生枣仁(三钱) 白术(一钱) 茯神(三钱) 当归(三钱) 玄参(五钱) 甘草(三分) 枳壳(五分) 天花粉(二钱)水煎服。一剂烦止,再剂烦除矣。

此方纯是入心之药。清火而加入消痰之药者,有火必有痰也。痰火散而烦自释矣,况又有补心之剂,同群并济哉!

此症用玄冬汤亦甚神。

玄参 麦冬(各二两)水煎服。一剂而心安,二剂全愈。

人有年老患虚烦不寐,大便不通,常有一裹热气,自脐下直冲于心,便觉昏乱欲绝,人以为火气之冲心也,谁知是肾水之大亏乎?夫心中之液,实肾内之精也。心火畏肾水之克,乃假克也;心火喜肾水之生,乃真生也。心得肾之交,而心乃生,心失肾之通,而心乃死。虚烦者正死心之渐也。惟是肾既上通于心,何以脐下之气上冲而心烦?不知肾之交于心者,乃肾水之交,而非肾火之交也。肾水交于心,而成既济之泰;肾火交于心,而成未济之否。故既济而心安,未济而心烦耳。老人孤阳无水,热气上冲,乃肾火冲心也。火之有余,实水之不足,治法大补肾中之水,则水足以制火,火不上冲而烦自止矣。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品治之。

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山药(四钱) 茯苓(三钱) 丹皮(五钱) 泽泻(二钱) 白芍(五钱) 麦冬(五钱) 炒枣仁(五钱) 北五味(一钱) 柴胡(五分) 甘菊(三钱)水煎服。二剂而烦却,四剂而大便通,二十剂不再发。

六味丸汤所以滋肾水之涸也。麦冬、五味,滋其化源;白芍、柴胡,以平肝,肝平而相火无党,不至引动包络之火;又得枣仁、甘菊相制,则心气自舒,而复有肾水交通,有润之乐而无燥之苦,岂尚有虚烦之动乎!

此症用济心丹亦效。

熟地(二两) 麦冬 玄参 生枣仁(各五钱) 丹皮 地骨皮 柏子仁 菟丝子 巴戟天(各三水煎服。十剂全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