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户齐民:浅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户籍制度|元朝|夏商|户籍|春秋战国|管仲

 梦想童年594 2023-04-09 发布于江西

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户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它的使用。但是,正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户籍制度的产生也绝非一蹴而就。事实上,户籍制度现今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完善的模样,固然得益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但其更多还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所形成的结果。而在更为早期的中国社会,如春秋战国之前,户籍制度则根本还未产生。一、户籍制度在春秋之前的中国尚未出现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当时难以建立完善户籍制度夏商时期,虽然当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政治制度,但从总体来看,这时期的中国仍然具有较为强烈的原始部落色彩,氏族部落制也并未解体。尤其是在国家的政治建构当中,氏族贵族更是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维系整个国家与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主体。

直到周朝时期,虽然这个时候已经离商朝建立过了六百多年,但由于那个时期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颇为低下,宗族仍然才是当时在人口管理上的主体。而为了进一步维护自己的统治,周朝对之前商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其实并未有太大更迭,反倒是通过宗法制再度提升了宗族在人们心目当中的地位,宗族则继续占据着社会主流。另外,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们无论是耕种经验还是耕种工具上都处于一个相当原始的阶段,农业产量自然也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

为了保障生存,当时的统治者不得不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以一个宗族为单位来要求他们完成一片土地的耕种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户的力量就完全被淹没在宗族之中,其重要性大大降低。而如果政府想要统计一片土地上的农民,仅仅需要知晓这片土地上的人口组织和管理方法,便可以知道具体数量,政府自然也就没有统计到每家每户的必要了。同时,在当时的分封制下,原先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往往是随着土地一起被分封出去,对其具体管辖的事务自然也就落到了不同的诸侯身上,他们也因此无法得到周王朝的重视。

最后,户籍远远不只是登记一个名字那样简单。在古代社会,由于农耕文明的特性,广大农民的财富基本都是在依仗于土地的基础上产生创造而来。因此,土地就成了户籍登记的重要内容。至于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口数量、牲畜数量、房屋数量等等,也都需要同时记录在册。除此之外,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家人的具体情况,他们的地籍、税籍、役籍等也需要登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仅仅是从搜集信息这个层面来看,就足够耗费政府的大量精力与心血,更何况后面还有各种管理、申报、保管等程序。在官僚制度尚未得到建立的夏商时期,政府基本是很难具有这个能力去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的。

2、历史发展的演变佐证了户籍制度的缺失古代中国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主地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的政治制度相对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来说更为先进。也因此,即便历史上中原汉族政权有时也会走向灭亡,但其在文化层面却往往将少数民族政权所征服,中华文明由此显现出不断绝的特征。从这个层面来看,如果观看其他少数民族早期的人口管理方式,或许就能知道早期中国的人口管理方法。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族所采取的一直都是“以丁为户”的人口管理制度,即将个人作为基本的统计单位。但当期入主中原、建立元朝之后,经过激烈的争论,元朝最终采取了“以户定籍”的人口管理制度,这无疑说明在当时的元朝统治阶级看来,后者是要比前者更为优越和先进的。

另外,就算是从考古的角度来看,户籍制度在春秋时期之前也基本没有记载。在现如今发掘的有关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材料以及金文当中,我们发现记载人口的单位基本都是“夫”这个字,也就是个人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那时期中国的人口管理制度与元朝入主中原之前是没有太大差别的。直到《周礼》一书出现,“夫家”这一带有家庭色彩的词汇才出现于历史舞台之上,表明当时的人口管理制度开始从以个人为主体进步到以家庭为主体。但是,从想法出现到实施,再到推广并建立完善的制度,这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西周时期的社会却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

二、户籍管理制度在战国时期开始成型1、春秋时期是户籍管理制度的萌芽期从现如今的考古发现来看,作为春秋时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齐国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推行户籍制度的政权。在《国语·齐语》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国子之鼓,有高子之鼓。简单来说,为了加强政府对于社会人口的控制,管仲实施了一种寓兵于农的户口编制,同时将军队和政治牢牢联系起来。环环相扣之中,最终达到通过政治手段来让军队如臂使指使的地步。而在这一制度当中,对“户”的管理则是管仲关心的重点,这就与之前以“丁”为主体的情况有所不同。

另外,从管仲在之后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来看,我们也能够发现浓浓的户籍制度影子。一方面,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以及扩大政府的财政税收,管仲实施了“相地而征”的政策,也就是对全国不同质量的土地进行了统计,并针对其质量的好坏来进行征税。另一方面,管仲对全国人民实施了大规模的迁移活动,将人们根据职位的不同分居到不同的地区,“士就闲燕、工就官府、商就市井、农就田野”,其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原先的血缘宗族制度。如果没有对全国户籍的清晰了解,那么管仲想要做到这两点,尤其是后一点,那么基本上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成为了当时齐国已经建立户籍管理制度的重要佐证。

当齐国建立起户籍管理制度之后,其他国家也纷纷开始了本国内部的改革,将户籍制度的建立作为一种主要的改革方向。在这一过程当中,即便是向来慢关东地区一步的秦国,也在秦献公时期完成了户籍制度的建立,“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虽然现如今有关于其他国家户籍制度的记载已经难见踪影,但如果将秦国作为一个参考标准来看,那么关东地区就应该是已经更早建立起了户籍制度才对。因此,从齐国建立起最早的户籍制度开始,到在春秋接近结束之时,秦国有了明确的户籍制度记载,在这三四百年间,中国应该已经普遍建立起了户籍制度。

2、战国之后的户籍制度继续发展为了继续推动户籍制度的发展,战国时期的统治者还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对那些违反了户籍制度的人做出惩罚,如《秦律》当中便有着这样的条款:“匿敖童,及古瘾不审,典、老赎耐。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伪者,赀二甲……”因此,战国时期的户籍制度无论是在推广广度还是在实施深度层面,都相比于春秋时期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编户齐民顺应时代产生。虽然编户齐民这一词汇最早只是出现于汉朝时期,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编户齐民大致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意思就是指的一种政府将自己治下的民众编入户籍当中的行为,第二个意思则是专指那些已经被编入户籍的老百姓。之所以会出现第二个意思,是因为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兼并等行为的产生,许多农民往往沦为地主豪强们的佃农,他们的户口自然也就难以得到统计,成为政府所能够掌控之外的人口,隐匿人口、土地、财富的情况也层出不穷。事实上,纵观中国社会的发展,只有在中央政府有效完成了编户齐民的任务之时,整个社会才会呈现出较为良好的发展秩序,反之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混乱。

三、总结总的来说,作为一种人口管理的方式,户籍制度的产生对于一个国家和政权来说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发明创造。虽然在夏商以及西周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导致这种户籍管理制度的发展相当缓慢。但当时间来到春秋,随着整个社会在经济与政治方面迎来巨大的变革,户籍管理制度也应运而生,并在之后成为了整个国家的基础制度。此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虽然王朝不断更迭,这一制度却始终存在并得到改进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