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脂高的人,应该做哪些检查?医生说:高血脂人群,要做3类检查

 百家福餐饮 2023-04-09 发布于上海

根据我国最新版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两个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其中,根据血脂成分的不同,成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4.9%、13.1%和33.9%。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很多疾病的患病率也在缓慢上升,高脂血症也逐渐成为了当代最普遍的常见疾病之一。

作为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时常提及却极易忽略的隐形“健康杀手”,它的潜在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很多人只听说过高脂血症的名字,对它的不良影响仅仅略知一二,更多人即使是已经确诊,也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检查和干预,因此逐渐失去重视。而高脂血症带来的危害,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侵入我们的身体。

那么,高脂血症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确诊高脂血症后应该做哪些检查?到底该如何进行科学干预呢?

一.什么是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高血脂,代表着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变多了,超过了正常的范围。它的本质是人体的脂类物质代谢出现了紊乱,从而引起血脂水平增高。不过,这里的脂肪指的可不是我们每天从食物里直接摄入的脂肪,而是甘油三酯胆固醇为主的一系列脂类物质。

当这些物质在身体中长期过度沉积时,就容易引起血管和脏器损害,从而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健康。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可以与遗传、生活习惯、其他疾病、某些药物等有关。因此,高血脂的预防应当引起每一个人的警觉。

二.血脂高了,有哪些危害呢?

作为一种典型症状较少的常见临床疾病,高血脂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更多的是在体检或者出现明显并发症时才得以受到重视。但就是这么一个存在感相对较低的疾病,却能带来难以想象的的严重后果。一般来说,血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而这之中,胆固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1]。

当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时候,有一类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胆固醇在血管内被氧化后就会逐渐沉积在血管内壁,在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的参与下,最终在血管内壁形成一个隆起的斑块样组织,形成阻塞,这就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来源。

出现粥样硬化的血管将会逐渐变得更脆、管腔更细,血流减少且更易破裂,从而引发很多并发症。

其中,以心血管影响最突出。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弹性变差,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引起全身性的高血压。同时,由于血管阻塞减少了心脏供血,缺血缺氧条件下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使心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脑部损害也是中老年患者高血脂人群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脑血管粥样硬化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严重者出现言语和肢体运动上的障碍。在血压控制不佳时,较脆的血管壁可能会承受不住血流的冲击从而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肾脏损害和外周血管损害也很容易被忽视。肾血管粥样硬化导致肾脏细小血管硬化,继发血管栓塞和供血不足,会引发泌尿系统的损害,出现尿液的异常和肾脏功能的不全。且当肾功能受损出现钠-水潴留时又会继续催化高血压的发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体外周血管的粥样硬化可以导致肢体的供血不足,引起远端功能下降甚至组织的缺血坏死。

除了胆固醇过量所带来的粥样硬化风险,甘油三酯过量更会影响血液性状,还能引发胰腺的损伤。血液的黏度和流速都会在甘油三酯增多时改变,从而更加有利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管内壁的沉积,加速粥样硬化形成。

同时,作为人体内重要的消化器官,胰腺会在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时,不断地分泌消化酶,将甘油三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从而降低过量甘油三酯对人体的影响。但随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又会直接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引起胰腺的功能性损伤。

此外,过多的甘油三酯也会聚集形成脂肪栓,就像一颗小石头一样,堵塞在胰腺的毛细血管内,造成局部的充血和肿胀,让胰腺分泌的含有大量消化酶的胰液堵塞在腺体内无法排出,造成胰腺自身的消化,进一步加重器官损害。高血脂还有可能引起脂肪肝糖尿病等一系列问题。

既然高血脂有如此多的危害,并且发现时往往已经长期存在,那么有哪些办法能够检测自己的血脂水平以及是否有其他方面的身体损害呢?目前临床上对于高血脂人群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三.血脂高的人,应该做哪些检查

血脂升高往往不仅仅体现在血液中脂类物质含量的增多,有时候还会伴随着一些其他方面的改变。因此,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系统而全面地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干预,防止身体在高血脂环境中受到更多的伤害。一般来讲,有以下三类检查:

(1)血液检查

由于高血脂的本质是人体内脂类物质的代谢出现了紊乱,从而引起血液中脂质的增多,因此血液检查是最准确也最标准的检查方式。通过抽血化验,可以直接看到血液中各项脂质成分的含量变化。

目前临床上对于血脂检查主要看五项:除了前文提到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根据成分和含量的差异将胆固醇分为了三类),还会加上载脂蛋白这一指标。

此外,由于高血脂被发现时往往已经长期存在,所以还要密切关注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因此在临床抽血化验时,常常还要配合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血糖、C肽、胰岛素血常规、凝血功能这几方面的检查。

对于已经有基础疾病或者高风险发病的高血脂人群,还要加强基础疾病方面检查的细致性,补充例如心肌酶谱、糖化血红蛋白、尿液检查等等,全方位了解身体机能。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抽血化验前要严格保证8-10小时的空腹以及足够的睡眠时间,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由于甘油三酯含量容易受到短期内饮食水平的影响,因此检查前切忌高油高盐饮食,但也不能刻意改变饮食习惯,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2)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现代医学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它不能直接看出人体血脂水平的高低,但在观察高血脂造成的器官和组织损伤方面有优秀表现。以人的颈部为例,颈动脉超声在高血脂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其可以直接测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用药有较高的指导价值[2]。

此外,由于高血脂继发的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血管系统有较大影响,心脏超声也是非常具有临床意义的检查项目。在超声探头下可以直观看到心脏各心房心室的结构以及射血功能有无异常;有无返流,瓣膜狭窄,大血管变形等等。

腹部超声也是高血脂人群的主要检查项目之一。高血脂常见并发症脂肪肝、胆囊结石、胆管堵塞等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腹部超声检查中得到精准的体现。由于具有实时、便捷、无辐射且价格相对低廉等多项特点,高血脂患者在除血液检查以外要首选超声检查

(3)放射检查

高血脂人群需要进行的放射检查一般为CT和X光。上文我们提到的超声对于器官和大血管有良好的检查效果,但易受气体和骨骼的影响,在血管连贯性以及有些部位细微结构的观察上要比CT弱一点。

结合患者的其他基础疾病以及综合情况,临床医生有时会开具胸部CT、腹部CT等检查深入探究患者的疾病发展水平。必要的时候还会进行特殊CT检查

如高血脂合并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会通过CT血管造影术,进一步看血管的堵塞和损伤程度;高血脂合并慢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可以通过脑部CT发现是否有脑实质的改变或缺血性病灶等等。老年患者或者重度肥胖患者可通过X光检查骨骼是否有受损。

血液检测可以从细胞层面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而超声和放射检查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呈现出器官和组织的变化,三者结合,能够全面而细致的展示出患者的疾病水平,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最准确的依据。

四.如何正确对待高血脂

在治疗任何一种疾病的时候,我们的核心目的都是使患者缓解病症,减少痛苦;消除病因,重获健康

目前临床关于高血脂的主流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中医疗法、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心理调整[3]。患者首要的是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合理睡眠,戒烟戒酒,加强运动等等。

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机体糖类、脂肪等代谢紊乱[4]。由于血液中的脂质一大来源是经食物摄入,所以健康的饮食可以一定程度上从源头遏止高血脂的发生。

其次,遵循医生的严格指导,科学用药,定期复查。当患者已经无法靠自身内分泌及代谢功能来缓解高血脂水平时,就要及时依靠药物的介入来调控。比如我们常说的他汀类、贝特类药物就是经典的降血脂药物。

当然,服用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否则不但对病情没有缓解,还可能引发身体其他部位的药物性损伤。当高血脂和其他基础疾病相结合时,在治疗高血脂时也要积极控制其他疾病的发展。

作为一种现代的常见疾病,高血脂虽然不可轻视,但也不应对其过度紧张。在怀疑自己有高血脂风险时,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干预或治疗。

如果是已经确诊的高脂血症患者,一定不能对此掉以轻心,不然容易出现病情的加重,引发其他疾病风险。要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平和的心态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天!

文献引用:

[1]Arnold N,Koenig W.Atherosclerosis a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Pathophysiology,Clinical Relevance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Dtsch Med Wochenschr,2019,144(5):315-321

[2] 卢思维,王珂,郭庆玉.超声在高血脂患者颈动脉检查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05):21-22.

[3-4]王小刚,赵娴,李悦,屈艳伟,张娇娇,王梦静,武珊.高脂血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2(12):196-200.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2.04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