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桂琴|爱恨两难贾宝玉

 新用户6526zsvC 2023-04-09 发布于江苏

爱恨两难贾宝玉

张桂琴    

一、“爱博而心劳”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为中心事件,贾宝玉在这个中心事件中居于主要的地位,并且全书所有各类人物都是围绕着他作为一个完整的典型社会生活环境而展开的。贾宝玉虽然生长在贵族统治阶级家庭里,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统治势力正常的薰陶教育。在他的现实环境里,有一个和罪恶腐败的统治势力鲜明地对照着的女孩子们的世界,贾宝玉实际上就是在这些以丫鬟们为主的女孩子群里长大的。许多女孩子服侍他,看护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围绕着他,倾注着他。贾宝玉自幼不止在生活上跟她们亲密,精神上也是亲爱着她们的。

在贾宝玉的视界里,周围的女孩子是聪明、纯真、洁净、天真、善良而又美好的,那些男子却是愚蠢、腐朽、污浊、虚伪、罪恶且无比丑陋的,每一点上都鲜明映照、尖锐对比着。聪慧、早熟的贾宝玉,以他的敏锐的感觉,在这两相对照的生活里耳濡目染着,很快就把事物的特征辨别体察出来,而在自己的思想上形成强烈的倾向,感情上和女孩子们亲密、亲爱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观园中的那些女儿们,无论是身为主子的迎春、探春、惜春及客居于此的黛玉、宝钗,还是贾家所谓的家生子儿鸳鸯、小红或是买来的袭人、晴雯、唱戏的女孩儿等下人,她们在客观上都是处于被奴役和被蹂躏的地位,都各有一番辛酸悲苦、混和着血与泪的身世经历,还各有一个惨淡的未来命运。这一方面,她们是完全共同的,即“千红一窟,万艳同悲”。即便是“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的秦可卿、“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也一样逃不出悲剧命运。“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的贾探春的结局更是让读者血脉贲张。

对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而言,人生的出路首选有两条:一为入世的仕途经济之路,另一为出世的寻求心灵解脱之路。入世的如董仲舒、陆机、潘岳、王安石之流,他们或为名或为利或如萍之于水,随死生流转而无所觉悟。而出世的则如陶渊明、李白之流,他们或流连于田园之乐,或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期获得些许的慰藉与解脱。一直在思索、寻求人生出路的贾宝玉,却又始终没能发现自己人生的出路,只得每天混迹于女儿群中。他爱的是黛玉,但又不止是黛玉一人,鲁迅就曾说他是“爱博而心劳”。贾宝玉无疑是天底下充满了爱心、最富有感情的人,是千古第一情人。清人涂瀛《红楼梦论赞》中有云:“宝玉之情,人情也,为天地古今男女共有之情,为天地男女所不能尽之情。”又曰:“圣人尽兴,惟宝玉为能尽情”,“宝玉圣之情者也”。他对黛玉的情就是“为天地男女之至情”,但他对宝钗、对其他女儿也是有着深情厚意的,他不忍看到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饱受男权、等级制度欺压的上下女子都愿意和贾宝玉交往,都愿意亲近他,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归纳起来,《红楼梦》中的女孩子们喜欢贾宝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这些女孩子生活在一个很封闭的环境中,她们到了喜欢男孩的年龄,但是周围没有众多男孩供她们选择,只有宝玉、贾环、贾兰等人,贾兰还小,贾环为人太猥琐,只有宝玉可供选择;二、贾宝玉非常理解和同情女性,尊重女性的价值,虽然他有大发二爷脾气的时候,但也能主动赔不是,类似放纵晴雯撕扇子的事做了很多,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三、不排除很多人喜欢宝玉有成为贾家主子的愿望,但是林黛玉是没有这个想法的,黛玉本身不是攀附富贵之人,北静王的赠物她都可以不要,她的人生理想是“孤标傲世偕谁隐”;“风流灵巧招人怨”的晴雯似乎也不是攀附之人,这从她反对宝玉与袭人的暧昧关系,撕扇子、补孔雀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来。

二、“情不情”

虽然贾宝玉在大观园中受到了女孩子们的普遍欢迎,但现代社会中的女子却并不喜欢他,对这个人物心存不满的也比较多。甚至于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大色鬼,理由是:他的DNA里面有色鬼的基因片断、他的生活环境让他无法改变色鬼的本性、他性幻想的对象居然是侄儿媳妇、他对女孩子的来者不拒以及他惯会作低服小的泡女孩子的手段等。

在现代的女孩子们的眼睛里,贾宝玉并不是不少研究文章所说的忠于爱情的“情种”、“情圣”的形象,恰恰相反,贾宝玉是“情不情”。他的情是“洒向年轻貌美女子总是爱”的“普情”;是“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的“滥情”;是小事上“作低服小”而关键时刻“逃之夭夭”的“小”情;是仅存在心中的无任何实际意义、实际行动、实际价值的、经不起实际考验的“虚”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奉献精神的自私自利的“私情”;是貌似有情实则无情、绝情。 

贾宝玉对大观园里的女孩子,表面上看来温情体贴,实际上最后对她们的悲剧命运大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林黛玉因其而亡,妙玉按曹公写作思路,最后是为了救宝玉而嫁给老头子,金钏则直接因其而死,对晴雯之死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遭受风霜雪雨之际,“爱博而心劳”的贾宝玉没有发出一点点的声响,没有作出一丝丝护花之举。

贾宝玉与其说是尊重女性,不如说是爱慕甚至有些崇拜女性,他只是从美的角度来爱护女性(审美),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关爱女性(尊重)。在那种时代,对于女性的最终幸福来说,就是嫁个好丈夫,贾宝玉最多只能是“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而已。

宝玉虽然喜欢袭人、晴雯、金钏,但与喜欢黛玉不能同日而语,这就是林黛玉只排斥宝玉与宝钗、与湘云的关系,而不排斥他与别的女孩子的关系的原因,这与那个时代有关,现代女性是不可能接受的。现代女性大多是会“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很少有人会留下《团扇词》、《长门赋》之类徒与他人作笑柄,更多的反映是梅妃般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社会发展到今天,功利思想、实用主义尚有生存的空间,追求“人生若只如初见”境界的人已不多。贾宝玉这种做官无望、经商无能、没有生活能力的人是那些喜捡拾现成的、贪图享受的女孩子所不愿意嫁的。而那些性情中的女孩子们又喜欢嫁给苏东坡般的男子,有一博客写手在其博客中写道:嫁人当嫁苏东坡。我也觉得女人不嫁则罢,如若一定要嫁,就嫁给苏东坡好了。其实女人还是不嫁的好,永永远远地“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