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美国坦克北非首战德军

 梦想童年594 2023-04-09 发布于江西

二战美国参战后,美军在北非登陆,登陆的美军装甲部队渴望与德国和意大利对手交战,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可以与这些战争老手平起平坐。接下来,美国人将通过一连串的艰苦战斗来吸取教训。而对于其中一支进入战争大熔炉的部队——美军第1装甲师第1装甲团第1营来说,他们的初战倒是以成功开局的。

文章图片1

一、轻型坦克营初上战场

美军第1装甲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当时它还是一个龙骑兵团。此后,这个团曾被改编为多种骑兵单位,直到二战初期的1940年7月成为第1装甲师的第1装甲团。1942年5月,该团远赴爱尔兰受训,此后又转移到英国,在那里被选定为参加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的部队之一。

第1团共有3个营,其中第2营和第3营都装备着M3“李/格兰特”式中型坦克,而第1营则使用体形较小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不过,第1营被认为是全团中训练最好的部队,而值得一提的是,该营的营长约翰·奈特·沃特斯中校是著名的乔治·巴顿将军的女婿。

同一个装甲团中的各营使用不同型号的坦克,这种“高低搭配”乃是当时美军装甲部队的标准配置。和厚重的“李/格兰特”相比,“斯图亚特”属于典型的“皮薄肉嫩”,车体装甲厚度仅为25~44毫米,抗击打能力较弱。此外,由于履带板过窄,这种坦克在松软地面上的行驶性能比较差,而在关闭所有舱门后,坦克手的对外观察视野较为有限。

不过,在第1营的坦克手们看来,自己的装备具有多项优势,他们希望用这种坦克在战场上取得成功。作为一种轻型坦克,M3“斯图亚特”快速灵活,机械装置也相对可靠,这些都让坦克手们很满意。此外,他们还认为“斯图亚特”的37毫米火炮具有足够的破坏力。

1942年10月,超过7万名美国士兵登上了前往北非海岸的运输船,其中就包括第1装甲团的全体人员。第1营的“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和其它装备分别由3艘改装后的油轮运送,这3艘油轮就此成为这场战争中出现的第一批坦克登陆舰,20天后,悬挂着英国皇家海军旗帜的坦克登陆舰抵达目标海岸——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渴望一战的美国大兵们开始登陆。由于登陆艇的规格与轻型坦克最为匹配,因此第1营成了第1装甲团的登陆先锋,而与此同时,另外两个营的中型坦克不得不继续在登陆舰的内舱中等待登陆区完全安全。率先上岸这一点,让营长沃特斯中校和他的部属们都深感自豪。

文章图片2

二、击败法国维希政府坦克

第1装甲营接到的命令,是控制奥兰以南约16千米处的塔法拉乌伊机场,并击退维希法国军队可能发起的任何进攻。11月8日上午,由威廉·塔克上尉指挥的第1营B连率先抵达机场,沿途未遇任何抵抗。

当第一辆美国坦克出现在机场跑道附近时,当地的法国人开始用高射炮朝他们射击,不过由于俯角射界受限,炮弹只是从“斯图亚特”上方划过。塔克多年后回忆说:“夺取机场的行动只持续了一个小时,过程并不十分激烈。不过对当时的我们来说,那已经够激烈了!”

第二天,驻扎在西迪-阿贝斯的法军外籍军团尝试夺回塔法拉乌伊机场,其队列中包括配有37毫米火炮的雷诺R35轻型坦克。在接获空中侦察发来的警报后,沃特斯上校立即向南部署他的坦克,准备在维希部队北进的道路上予以拦截。两支机械化纵队在机场东南约12千米的圣卢西亚镇附近迎头相遇,美军第1装甲营所经历的第一场坦克交战随之开始。塔克的B连再次处在领先位置上,他把两个坦克排靠前部署,第三个排在500米后为预备队,同时以数辆由半履带车和75毫米榴弹炮组合而成的M3坦克歼击车提供远程火力支撑。坦克交战颇为激烈,双方的战车都全力以赴。法国坦克手瞄得很准,但他们发出的炮弹并不能有效击穿M3轻型坦克的正面装甲,相比之下,尽管口径相同,但“斯图亚特”主炮的身管更长、穿甲弹威力也更大。再加上M3坦克歼击车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最终B连以一人受伤和一辆坦克受损为代价,击毁了多达14辆R35。不过,塔克上尉也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法国坦克配备的是口径更大的主炮,那他的连队在战斗结束时恐怕就会是另外一副样貌了。他告诉他的手下,“接下来我们得打得更聪明些才行。”

不过,像塔克这样在胜利后有所警醒的美国人并不多,在力压维希法军的装甲部队后,第]营上下普遍对自己的表现感到很满意。接下来很快就会和德国坦克对决?那就让德国佬快点来吧!

沃特斯上校则对这种气氛感到忧虑,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可不是维希法军所能比的。为此,他专门召集部下,警告他们不要过于自大。沃特斯高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做得很棒。过几天我们就要去打击德国军队了,每时每刻都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当我们对德军也表现出色时,再来好好庆祝-番吧!

很快地,第1营全营登上火车,开赴北非战场的下一站——突尼斯。盟军情报部门估计,隆美尔元帅的非洲军团正持续从突尼斯撤离,据称每天通过突尼斯港和比塞大港撒离的轴心军士兵多达1万人,剩下的部队则装备简陋,士气低落。

看起来,包括第1营在内的盟军部队将会有软柿子可捏,然而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希特勒已下令固守突尼斯,增援部队正蜂拥而至。沃特斯中校后来苦涩地写道:“事实证明,1万人这个数字倒是不假,不过那是进来的人,而不是出去的人。”

在火车站卸载后,第1营以履带行军向东开进,德国飞机的空袭开始零星到来。遭受损失后,美国人开始学习把编队化整为零以减少危险。英国工兵沿路放置的标语也起到了警示作用:“不要坐以待毙——跳起来,跑起来。”

抵达目的地贝加镇北部后,第1营被编入美英联合战斗群“刀锋特造队”。扎营等待命令时,美国人的士气继续高涨,许多人甚至担心德国人逃得过快,这样自己“可能都没有机会开枪了”。

沃特斯从贝加镇上的“刀锋”指挥部受领了命令,不过他觉得这是“一名营级指挥官所能收到的最含糊的指示之一”。沃特斯被告知在舒伊古山口周围建立一个“坦克行动区”,这处山口是连接着突尼斯中北部的泰尼河谷与突尼斯平原的要冲。

命令并没有说明美国坦克在此地是攻还是守,而且第1营很难获得友军的炮火和空中支援。原定配合第1营行动的英国步兵也另有任务,这意味着美国坦克将没有步兵支援,这对第1营来说可不是好消息。美国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必须“谨慎地”使用自己的弹药,因为最近的军需站距离贝加镇也有近50千米远。

虽然限制颇多,但沃特斯在行动中握有充分的自主权。11月25日上午,第1营向东开拔,在经过一支英军步兵纵队后开进了舒伊古山谷。有一架德国飞机从头顶飞过,但似乎并未注意到美军的装甲部队。整片地区充斥着崎岖不平的荒凉地貌,4.8千米长的狭窄山路在山口附近指向舒伊古镇,然后蜿蜒向北转向马特尔镇。

沃特斯迅速部署了他的3个坦克连,3名连长在机场之战后都获得了军衔晋升。卡尔·西格林少校带领A连负责把守山口的一侧,警戒马特尔方向。塔克少校的B连在山口另一侧警戒舒伊古镇方向。C连在连长鲁道夫·巴洛少校的带领下,赴山口以东区域展开武装侦察。与此同时,耶鲁中尉指挥营属侦察排朝马特尔展开。发现有两辆意大利坦克正行驶在自马特尔南来的公路上,看上去像是敌人的侦察队。耶鲁中尉立即带领他的“斯图亚特”坦克与之交战,并迅速击毁了装甲轻薄的意大利坦克。

随后,侦察排又在山口以北1.5千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座被敌人占据的农庄。农庄拥有坚固的石质房屋和围墙,原本是为了抵御当地的掠夺者而建的,现在它证明自己同样可以抵御美军的袭击。

西格林的A连奉命攻下农庄,他派出了自己的第1排和第2排。战斗开始了,德国守军用步枪和机枪开火,这样的火力是无法阻止坦克前进的。但反过来,“斯图亚特”射出的炮弹和机枪子弹同样无法伤及农场坚固的石墙。接着,美国坦克遭到藏匿在仙人掌丛中的几门反坦克炮的射击,一辆M3被击毁,另辆受创。

第1排的排长,29岁的弗里兰.道宾少尉指挥他的坦克驶入农庄南侧的葡萄园,开始同那里的一群敌人交火。围墙外面有一条战壕,里面挤满了德国士兵,他们纷纷用步枪和冲锋枪朝道宾的坦克开枪,而围墙里面的德国步兵也通过事先在石壁上开凿的射击孔向外开火。

密集的轻武器射击虽不能打穿“斯图亚特”的车体,但战场经验丰富的德国人很快就击毁了每一辆坦克上的每一具观察镜。在几乎“盲目”的状态下,道宾所在的坦克又打出了几发37毫米炮弹,而在最后一击后,火炮的驻退机卡死,导致37毫米主炮无法复位。

道宾只得指挥部属退回关口。那时,他有机会检视他那辆持续被步枪和机枪子弹打中的坦克,只见难以计数的弹头冲击粘压在车体上,使这辆“斯图亚特”看起来像是“长了三天的胡须”。就这样,A连强攻农庄未果,不过他们还有效地控制着山口附近的防御阵地。

这时,一架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出现在头顶,它晃晃悠悠投下了一枚炸弹,然后扬长而去。正当美国坦克手为敌机离场而庆幸的时候,一个由Ju 87俯冲轰炸机、Ju88水平轰炸机和Bf109战斗机所组成的编队出现了。

A连的所有坦克都配有7.62毫米高射机枪,所以连长西格林少校有信心应对空袭,然而当他看到这些机枪很快就相继卡膛时,他的信心便完全化为乌有了。原来,容纳7.62毫米子弹的铁质弹匣的宽度比子弹自身的长度略大,坦克移动和机枪开火所产生的震动,使得子弹在弹匣内发生松动、偏移及至堵塞,结果就是坦克上的高射机枪纷纷哑火。

举例来说,道宾所在坦克的机枪只打出大约10发子弹便告失效,在一架“斯图卡”直朝他们冲来时,道宾和他的坦克手只能用最快速度逃离坦克,躲入附近的一条干河沟中避难。据道宾说,那架“斯图卡”挑衅式地缓慢飞过自己的头顶,当后座机枪手向地面扫射时,德国飞行员还在挥舞着拳头。

对于A连来说幸运的是,这场空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导致的损失也相对轻微:几辆坦克受损但尚能行动,坦克手中有一人死亡,多人负伤。在经历了这场空中打击之后,A连的坦克手开始把舒伊古山口称作“欢乐谷”,而第1营的其他人也很快接受了这个富于黑色幽默味道的绰号。

文章图片3

三、坦克追着飞机跑

当A连先是攻击农庄受挫,继而忍受空袭折磨时,C连正在舒伊古山口以东展开侦察。这番刺探的主要任务是查明特波巴和杰迪达镇外两座桥梁的状况,连长巴洛少校获得了在侦察过程中可自主调整任务的权力。

C连和敌人的第一次遭遇发生在离开山口后不久,来者是一支由几辆装甲车组成的德军侦察队,“斯图亚特”坦克很快消灭了这股敌人。继续向东行进了一阵,美国坦克便驶入了舒伊古镇,这让那里的一个装备摩托车和轮式装甲车在内的德军机械化分队大吃一惊,后者被M3轻型坦克的火炮和机枪迅速打垮了。

在成功地两次挫败德国人之后,巴洛少校带着他的坦克连向南面的特波巴进发。大桥在望,“斯图亚特”全速前进,有一小队德国士兵守在引桥部位,但他们在几分钟内就被美国坦克的火力消灭了。

另一处侦察目标杰迪达大桥,在波特巴东面8千米处。由于判断自己的到来已经引起了该地区德军的警惕,巴洛让他的坦克离开公路,转而取道一片橄榄树林中的小径。行进3千米后,走在最前面的由胡克少尉率领的坦克排有些不辨东西,但他选择继续前进。

很快地,当胡克停在一处山脊上以打探四周情况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既吃惊又兴奋。一座德国人的机场呈现在他的面前,起码有儿十架飞机整齐地停放在那里,这可是美军的行军地图上从未指明的情况。

在接到胡克的报告后,巴洛少校同样又惊又喜,略加思索,他便决定暂时放弃寻找杰迪达大桥,改以C连的全部力量集中攻击眼前的这座机场。巴洛召集他的军官,匆忙制订了作战计划:巴洛自己的坦克居中指挥,胡克的排居左,巴德·哈恩斯中尉的排居右,韦伯斯特中尉的排作为预备队。

紧接着,“斯图亚特”坦克菱鸣着冲下山脊,朝着德军的机场奔去。巴洛后来说,“我们在那一刻发起的进攻,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出现在历史书或者西部片中的骑兵冲锋。

面对突如其来的坦克,一些德国人起初认为那是非洲军团的战车,他们甚至朝坦克挥手致意。当这些坦克开始喷吐火舌时,机场陷入了一片混乱。一些德国飞行员拼命想在飞机被摧毁前升空,但除两人之外,其余的都未能如愿。机场上出现了近乎滑稽的场景:M3坦克在地面上追着战斗机跑!当时在场的德国空军JG53战斗机联队的飞行员阿恩特理香德·霍普菲尔德留下了有关此次奇袭的第一手记录,不过他把来者误认为是英国坦克了。霍普菲尔德写道:“当英国坦克突然出现在我们的基地时,到处都是近乎疯狂的混乱景象。梅塞施米特战斗机朝四面八方滑跑开去。我也在努力逃离,突然看到一架Bf109正朝我奔来,看来迎面相撞是不可避免的了!我们两个都全力转弯,很勉强的,才避过了一场灾难。”

根据德国方面的统计数字,C连的奇袭摧毁了11架各种型号的飞机,另有十余架飞机不同程度受损。紧急升空成功的两架飞机对美国坦克进行了还击,让C连蒙受了两名坦克车长阵亡的损失。

C连给了德国人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让德军基本掌握了第1营的动向。为此,25日夜幕降临后,沃特斯趁夜调整了全营的部署:C连在“欢乐谷”山口东侧全面警戒,A连移驻山口以南不远处的一座小山上,而B连则在其北面与之呼应。

塔克少校把B连的坦克安置在一条与公路大致平行的山脊上,他小心翼翼地把每一辆坦克布置在地势较低处,这样炮塔露在山脊之外能够以火力封锁道路,车体则处在敌人打不到的隐蔽位置上。11月26日静悄悄地到来了。坦克手们喝着茶,抽着用卫生纸卷裹树叶做的假烟,一架德国飞机飞临头顶,然后离开。西格林少校暂时离开A连,前往西面3千米处的营部。道宾少尉、A连的维修官和苏洛夫斯基上士正靠在连部的一辆半履带车旁交谈着,这时他们注意到远方的公路上似乎有动静。

道宾举起老式的低倍双简望远镜观察,但很难看清楚。之前在奥兰,苏洛夫斯基从法国人那里缴获了一具高倍海军双简望远镜,他把它交给了道宾,这玩意儿好用多了。道宾看到,一团尘土升起在他们前一天战斗过的那处农庄附近,一些车辆的身影在尘土中隐约可见。三个人轮番看了一会,一致认为那可能是德军的工兵分队,道宾等人的判断宣告失败。来的不是工兵,而是坦克,而且他们已经发现了美军的阵地。正冲着A连而来的是13辆IV号中型坦克,隶属于德军第190装甲营,而且,同之前美国坦克手见过的配备短身管主炮的IV号坦克早期型号不同,这次登场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东西:装备一门长身管75毫米主炮的IV号F2型,这一型号具有更强的破坏力,是在北非登陆前仅几个月前才刚刚装备德军的。

四、与德军的初次交手

在营部所在的西面高地上,沃特斯中校也看到了敌人的坦克编队,并称之为“一支壮观的纵队,在打头的几辆可怜的意大利侦察车的衬托下显得尤其强大”。西格林少校匆匆跃入一辆吉普车返回A连。

与此同时,道宾少尉已经下令坦克手们做好迎战准备。A连的坦克手们启动发动机,取下伪装网,并从坦克上扔掉多余的装备。现在,他们等着自己的连长归来发布下一步的指令。在A连等待的时候,第1营的坦克歼击车排率先迎战德国坦克。在雷·瓦克中尉的带领下,3辆搭载着75毫米火炮的半履带车组成楔形队形穿过山口,直指迎面而来的德军装甲纵队。

在相距不到1000米时,坦克歼击车开火,“欢乐谷”的战斗开始了。首先是位置居中的坦克歼击车发出用于测算距离的一击,在测定射距后,3门75毫米火炮全部开火,各炮的炮手们以最快的速度发射了8~~10发炮弹。射速不慢,但当日这些坦克歼击车并没有配备穿甲弹,因此它们打出的高爆弹虽然令敌军纵队附近扬尘不断,却对德国坦克没有产生什么实际影响。在接到营部的指令后,瓦克中尉施放出烟幕,然后带领3辆半履带车撤退了。M3坦克歼击车没能阻截德国坦克纵队,但至少延缓了其开进。在此期间,西格林少校返回A连,并且很快同B连连长塔克少校确定了作战计划,A连将冲击德军的右翼,B连则从其藏身之处向德军左翼开火。

西格林登上他那辆昵称为“铁马”的坦克,准备带领他的连队进攻。打头的是道宾的第1排,现在只剩下3辆坦克可用,而且没有辆的无线电还能正常工作。道宾探身在炮塔之外,用手势向另外两辆坦克发号施令。当“斯图亚特”穿过散落的喝榄树时,道宾在德军纵队侧面几百米处发现了一辆意大利轻型坦克,他停顿下来,仔细瞄准后打出了两发穿甲弹。道宾欣喜地看到目标被点燃了,但他一回头,却看到A连的好几辆坦克也已经起火了。

德国坦克已经发起了攻击,IV号坦克驶下道路两侧,在A连还来不及采取行动的时候就用其长身管的75毫米主炮开火,对于防护薄弱的“斯图亚特”来说,这是致命的火力。

道宾把他的坦克开进一条干河沟中以躲避炮火,在那里,他选中一辆德国坦克作为还击的对象。37毫米穿甲弹飞向那辆IV号坦克,却全无效果。德国坦克手意识到了道宾的存在,便调整位置,将厚重的车体正面装甲朝向“斯图亚特”

尽管美国坦克已经处在IV号坦克的有效射程内,但德国坦克还是继续向前移动以缩小距离。“斯图亚特”的装填手赶忙推弹入膛,道宾击发,“M3的主炮'砰’的一声爆响,就像一支愤怒的手枪。”道宾认为自己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肯定不会脱靶,而他射出的穿甲弹也确实击中了德国坦克的外壳,但却在一阵火花中被弹落下来。包括邻近的儿辆坦克在内,绝望的美国坦克手一共向德国坦克射出了18发炮弹,无一穿透车体或炮塔。

冲着道宾来的德国坦克在60米远处开火,但令人惊讶的是,第一发并没有打中,而是射到了河堤上。道宾后来说,“德国炮手一定是瞄错了对象,或者其主炮的瞄准器并不适用于如此短的射程。”道宾命令他的驾驶员尽可能快地后退,采取“之”字路线,并尽量保持正面装甲面对敌人。

过了一阵,IV号坦克又开火了。这一次,德国人的炮弹找到了目标,直接贯穿了“斯图亚特”的前部。美国驾驶员当场死亡;机枪手目瞪口呆,双目失明;装填手在坦克起火时爬了出来,但随后被机枪打死;道宾钻出了车长舱口,他还活着,但受了重伤,他爬进了干河沟,在那里看到那辆燃烧着的“斯图亚特”坦克仍在诡异地继续后退着。

在A连遭受痛击的同时,B连则找到了机会,埋伏在山脊线以下的“斯图亚特”现在得以朝德国坦克的侧后开火。塔克少校接到一名坦克车长的报告,称他刚刚把一辆德国坦克“打着了”,塔克问他瞄着哪里打,被告知瞄准德国坦克主动轮后面的履带部位。

这个经验很快被推广开来,于是又有几辆德国坦克被打得趴窝了。一番恶斗之后,剩余的德国坦克放弃了继续前进的努力,掉头朝着农庄而去了。关于第1营的战果,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营部报告称击毁了9辆德国坦克,不过后来有研究者对比德军档案后指出实际击毁数字应该是4辆。

不管怎样,第1装甲营打赢了这场坦克阻击战。B连成功地实施了伏击,自身毫发无损,塔克少校将成功归因于37毫米火炮的精确性,尽管它的破坏力很弱。实际上扮演了诱饵角色的A连则比较悲惨,有一半坦克在交战中被摧毁。

文章图片4

五、取得经验与教训

在接到战报并评估了战场形势后,营长沃特斯中校下令A连和B连合兵一处,转守为攻,冲击敌人控制下的农庄。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此前受损的德国坦克纵队已无心恋战,除了在农庄留下两辆轮式装甲车外,所有的坦克已经全部撤离。扼守农庄的德国步兵人数仍然不少,但美国坦克手已有了上次与之交战的经验,这次是志在必得。

两辆德军装甲车为步兵提供了象征性的支援,很快就都在美国坦克的正面冲击下丧失了作用。不过,尽管击毁了两辆装甲车,带头冲击农庄的A连连长西格林少校在战斗开始后不久就死在了他的坦克“铁马”里。

战斗进行到当天傍晚时,农庄里的德军士兵基本上放弃了抵抗,一些伤员被美军俘虏,另外的人则向北面撤退。在夺取了这座农庄后,第1营得以确保舒伊古山口的安全。

此前在同德国坦克的对决中负伤的道宾少尉没有参与农庄之战,他后来被一辆救护车送往距离山口约160千米远的一处英军战地医院。与道宾同车的另一名伤员,是一名被俘的德军中尉,他是一辆被摧毁的IV号坦克的车长。

这个德国车长和车上的英国军医都会说法语,于是由医生充当翻译,道宾少尉同德国中尉来了一番交谈。德国人傲慢地告诉道宾,美国会输掉这场战争,因为它的坦克太差了。道宾则回敬称,不管后事如何,至少现在对方已经是美国人的俘虏了。德国中尉咒骂了一声,沉默了下来。

开往医院的途中,救护车两次遭到德国飞机的扫射,每一次,德国坦克车长都咧着嘴笑。道宾很奇怪,问他在笑什么,毕竟他自己那一方的飞机正在试图射杀他。德国人回应说,道宾担架的位置比自己高,他会比自己死得早。道宾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

发生在美国坦克和德国坦克之间的第一场交战就此结束了。双方都遭受了损失,缺乏经验的美军第1装甲营承受住了经验老道的德军第190装甲营的冲击,仍牢牢地控制着他们的“欢乐谷”,士兵们有理由认为自己赢得了一场胜利。

当然,打败法国人时的那种自满情绪已经没有了,德军展现了他们的实力,美国士兵则对自己装备的劣势和经验的不足感到震惊。有许多教训需要记取,比如在和德国坦克对战时,A连有的坦克居然使用的是37毫米训练弹,而不是刚刚从补给站送来的穿甲弹。对这支初登战场的部队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宝贵的磨练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