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高血压的精准医疗及复原医疗谈如何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健康收益

 韶庐和道 2023-04-09 发布于广东

关于2023年华纳科技日

科普讲座内容

图片

2022年华纳科技日,我的讲座题目是

《当今糖尿病的认知疏漏:“糖尿病的危害不是血中糖多了,而是组织中糖少了”》

糖尿病的本质是糖转运出错,而不是大家看到的表象“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只是一个信号,告诉你:“糖不能运到组织中,组织中缺糖了”。

糖(葡萄糖)是人体第一大营养素,它可以生成“ATP”,这是身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合成胆固醇、脂肪、多种氨基酸等等,胆固醇、甘油三酯是重要的营养素,不是大家认为的“罪魁祸首”,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原料,也是细胞膜上的组成成分,大脑中胆固醇含量最高,证明它对脑细胞的作用重要,有很多研究表明,胆固醇低,寿命短,易患抑郁症、老年痴呆…….

因此,糖尿病重点解决的,“不是控制血糖”,而是要想办法让“糖运输到组织器官中”,组织器官、血管细胞缺糖,没有能量,就会萎缩,导致一系列糖尿病症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脑病…….等等,是这些症状危及生命。

图片

现代医学以“控制血糖”为目标,医疗逻辑及努力的方向错了,目前诞生了越来越多的抗糖尿病新药,大多是在这个逻辑上开发的,价格贵,但不解决糖尿病的本质原因,因此,很多人血糖控制很好,但糖尿病的致命症状最终还是会发生,因为,“血糖控制了”,但“组织中依旧缺糖”,没有糖的组织会萎缩、坏死。(详细的内容见2022年的“虹说健康”公众号的这篇文章,点击蓝字查看→当今糖尿病的认知疏漏:“糖尿病不仅是糖多了,更关键是糖少了” )

2023年华纳科技日,我的讲座题目是《从高血压的精准医疗及复原医疗谈如何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健康收益》,与去年的讲座一样,想告诉大家,当今对高血压的医疗逻辑有误区,在这个有误区的逻辑方向上开发的药物,只能让你成为“正常的病人”,不能让你成为健康人。

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完成这次的讲座:

1.为什么将2023年华纳科技日主题定为“回归自然”?

因为“狠科技的辉煌”,正在引发大量的难治性疾病,包括:儿童性早熟、儿童多动症、男性精子下降、女性乳腺癌、湿疹等等,我们只有“回归自然”,拒绝使用“狠科技产品”,拒绝疾病,才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健康收益。

2.为什么你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因为,在当今以“金钱”衡量“成功”的社会里,医疗、保健可能会偏离“尊重生命”的方向,虽然“善良是人们要保持的道德底线”,但你不能指望所有人的善良,你需要努力学习,让自己拥有判断善良的能力,保护自己、保护家人。我将在这部分向大家介绍一些案例,我们健康群的朋友们,如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3.高纬度的精准医疗与当今泛概念的表象医疗在高血压治疗上的逻辑差异及健康获益。

我将告诉大家,依据表象医疗逻辑撰写的《高血压指南》、教科书、及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上有哪些显而易见的“误区”,我们需要高纬度的精准医疗,才能精准的给予患者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案。

4.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复原医疗哲学思想的诞生及在高血压、泛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健康获益。

我将用我自己罹患高血压及自救的故事,告诉大家,我是如何逐步意识到中医“扶正固本”医学哲学的伟大,它完全改变了现代医学“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表象医学逻辑,与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性原理”不谋而合,拨开疾病“症状的表象”,看到疾病发病“最根本的原因”,实现对因治疗,它的医疗目标,不再是让你成为“正常的病人”,而是通过“扶正”,让你成为“健康人”。

5. 自然里有生命所需要的一切,当科学为金钱服务时,可能会演变成一些合法的高级欺骗。

我将告诉大家一些药物开发的游戏规则,提示大家,药物不一定比你身边普通的食物成分好,为什么要在天然成分上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创造一个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因为这个可以形成专利,形成药物,有药物这个“名头”,身价高了、名字神秘了、医生可以开处方了,但它的作用不一定比天然的好。

6. 华纳的梦想

希望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逆光而行,为地球的安宁、子孙后代的健康,做一点小小的努力,纠正现代医学存在的问题,回归自然、回归生命原本有的样子,拒绝使用、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品。

图片


开篇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为什么要将2023年的华纳科技日主题定位为——回归自然

当科学被金钱绑架后,科学可能不是成就人类而是毁灭人类

图片

人们常常只有在得病的时候才会关注健康,得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药物,而很少思考:“怎样才能不得病?”。

当今很多难治性疾病、慢性病其实与“某些辉煌的科技发明”有关。我将它们称之为“辉煌的毁灭”,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发明”、“化工原料大量使用于护肤、美颜、洗涤用品”及“以金钱、市场为目标发明的某些创新药”等,正在摧毁人类的健康,导致很多人无辜失去生命。

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健康收益,首先要拒绝这些危害健康的“狠科技发明”,回归自然,让自己与家人不得病。

01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危害:

讲座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食品添加的危害,我们对于甜味剂的研究结果,以及我们对肥胖、中年发福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甜味剂可能比天然的“有能量的糖”危害更大,肥胖分为“卡路里型肥胖及激素型肥胖”,甜味剂虽然没有卡路里,但会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同样可以导致肥胖。

图片

同时在这一节里我将对当今非常火的“利拉鲁肽”减肥,提出我的看法,我会告诉大家利拉鲁肽的减肥机制及存在的健康隐患,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对某些人来说,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它不适合所有人的减肥。

图片

02

化妆品、洗涤用品的化学危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护肤品、化妆品、洗涤用品已经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化妆品的化学污染及毒害已经超过“烟草”,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美国纪录片频道关于《致命的美丽》,时长1.5小时左右,介绍了化妆品给使用者及地球环境带来的危害,因此,要想不得病,拒绝化工原料制备的护肤品,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当今的护肤品均是“按化工原理”生产的产品,充满了化工原料,真正用于护肤的成分很少,因此,大家要学会看“原料成分表”,皮肤内不存在的化工原料,尽量不使用,尤其不要给孩子用,化工原料制备的护肤品,也是导致当今湿疹高发、皮炎高发的原因之一。

图片

03

严重的药害事件

药物也是化学品,乱用也会致命。人们常常有一个直觉,药物只是用来治病的,药物不会导致疾病。实际上,药物只是用来控制症状的,对大多数慢性病来说,药物治不了病,只是控制症状,因此,需要终身服药,但药物也是“化学品”,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也会导致疾病,甚至致命。

图片

目前流行性感冒大流行,网络大量在传《一个5岁小孩病逝》的消息。大家一致认为是疾病导致的,没有人思考过,可能是用药不当,治疗不当导致的问题。

这个孩子并非没有吃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一个中医视频讲述很清楚,同样是感冒,症状不对,豉翘可能使孩子的疾病加重。并非所有感冒都可以用豉翘。我也在群里给大家解释了,大家只会关注疾病导致的恶果,往往会忽略用药不当、治疗不当导致的死亡,而这类案件的发生概率有时超过疾病导致的死亡率,只是大家看不懂而已。

图片

在此,希望大家听了讲座后,一定要形成一个概念,药物可以控制疾病的症状,但不一定能治疗疾病,甚至可能导致药源性疾病,慎重对待每一次的“服药”。

下面2个案例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第一个案例是,2014年,一个女孩因病毒或细菌感染,患上脑炎,出现抽搐现象,这个正规治疗就可以啦,症状消失就不应该继续用药了。结果被当成癫痫,至今一直在吃抗癫痫的药物,这些抗癫痫药物小孩长期服用,会导致精神、行为异常,智力发育障碍,当孩子出现异常时,依旧继续诊断为癫痫,继续增加药物种类,而没有从药物不良反应着手思考。

图片

因此,在我的讲座视频里,会提到饶毅教授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愿天下病人都遇到好医生》,他提到一个亲戚,在医院治疗病危了,请北京专家会诊,结果专家的提议是“停药”,几天后病人的病情就好转了。这就告诉大家,不是只有疾病能导致人的死亡,药物也可以。

而下面的第二个案例,让我自己都感到惊讶,一个心衰的患者,吃了心衰药后,心衰指数持续上升,但患者还是遵循医嘱一直服用,只是因为感染了新冠,家人替患者选择了我的神经鸡尾酒疗法,期间没有吃抗心衰的药,结果半个月左右,心功能指标BNP居然恢复正常了。这是患者家人的成功,因为我肯定不敢建议一个“心衰患者停抗心衰的药物”。

这2个案例告诉我们,我们每天吃的药物,真的能保证我们的健康吗?哪怕维持表面的健康。也许停药、也许营养会更好?有一点是全世界医务工作者的共识:“药物是控制症状的,不是治疗疾病的”,药物可以让你成为正常的病人,但不能让你成为健康人。当患者的家人问医生,心衰药要吃到什么时候,医生的回答是:吃到闭眼的时候。这就是当今医疗的现状,是药物治疗疾病的共识——终身用药物控制症状。

图片

第一部分小结

· Summary ·

回归自然的目的:

保持健康,让自己不得病。

1. 使用天然的食材,拒绝添加剂;

2. 使用皮肤内有的成分护肤,拒绝化工原料;

3. 合理使用药物,因为药物也是化学品,也会导致新的疾病

因为,狠科技的辉煌,正在毁灭人类的健康:

儿童性早熟——甜味剂;

儿童多动症——奶精、色素;

男性精子减少——防腐剂;

女性乳腺癌——护肤品;

无辜的死亡——药物(中药注射剂、抗生素)

图片
图片

第一部分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为什么你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看看2022年华纳科技日讲座、DD群内每天的科普,带给爱学习者的获益

图片

人们常常只有在得病的时候才会关注健康,得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药物,而很少思考:“怎样才能不得病?”。

当今很多难治性疾病、慢性病其实与“某些辉煌的科技发明”有关。我将它们称之为“辉煌的毁灭”,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发明”、“化工原料大量使用于护肤、美颜、洗涤用品”及“以金钱、市场为目标发明的某些创新药”等,正在摧毁人类的健康,导致很多人无辜失去生命。

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健康收益,首先要拒绝这些危害健康的“狠科技发明”,回归自然,让自己与家人不得病。

图片

曾经我们的誓言是:“我会奉献自己的一生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我会凭我的良知和尊严治病救人,人类的健康将会是我首要的顾念,我将给予生命最大的尊重”。

然而,现实是,当医疗和药企都在以追求金钱为目标时,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誓言?当誓言不在,医疗就可能出现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那么患者就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让自己用有正确判断的能力和正确选择的能力。

下面这个案例的群友被我好好“训了一顿”,我都给他们科普了3年,结果还是不假思索,让那些毫无用处且副作用大的药物注入孩子的体内,作为一个家长,对孩子最大的爱就是“拥有保护孩子的能力”。

看看一言难尽的诊断:中医诊断“咳嗽病”,咳嗽需要诊断吗,众所周知的症状,真正医生的诊断应该是“导致咳嗽的原因”;西医诊断:“发热待查”。既然发热的原因不明确,那么医生开出的处方依据是什么?难道就是给患者安慰剂吗?如果是安慰剂,也应该选择不良反应小的“维生素类”,怎么可能开出“头孢类抗菌药、强激素类抗炎药及中药注射剂”?而检查结果明明白白注明“C反应蛋白(提示炎症的指标)”是正常的,那么为什么会给患者注射强激素类药物?

图片

这类可怕的处方,每天都在我们DD群、健康群中出现,因此,保护自己及家人健康的赌注,不能赌在别人身上,你需要让自己拥有正确判断的能力,所以你需要好好学习。

下面的视频会介绍几个关于糖尿病患者根据我的讲座,自我调节了医院的处方,结果血糖终于稳定了的案例;也会介绍新冠感染后,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生命结局的案例;还有就是关于目前正在流行的甲流,我们有些学习比较到位的患者家长,是如何处理的,没有用奥司他韦,但康复比别人快的案例。

第二部分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高纬度的精准医疗与泛概念的表象医疗

在高血压治疗上的逻辑差异及健康获益差异

图片

01

第一节:当今《高血压指南》及基于表象医疗教科书存在的疏漏和问题

图片

这部分的讲课内容是我给武汉大学药学院学生上课时的一部分内容,我在上高血压课程之前首先用了一张图片:“国之重器,让世界相信真理、让国家相信真理”。

图片

意思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学校,大学培养的是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的特质是,“有批判性思维”,书本只是一种知识的载体,不一定是真理,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看待书本的知识,用我们的能力纠正书本中的假象或错误。

而我要讲的关于高血压的内容,当今书本及指南都出现了重大的疏漏及误区,需要人才去纠正。

这一部分的第一节,介绍了当今国际《高血压指南》存在的问题,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为什么《指南》中提出的观点有待商榷;提出的治疗方案十分“盲目”,缺少精准医疗的概念;为什么《指南》中提到的预防高血压措施,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只是符合了大家的直觉,没有错误而已。

图片

在这一部分,我详细分析了“泛概念医疗”、“精准医疗”、“复原(本质)医疗”在医疗逻辑、诊断思维、治疗方式及治疗结果方面的不同。

图片

用案例说明,比较了二维维度的“泛概念用药”与三维维度、四维维度的精准用药的差异,以及五维维度如何从病因解决高血压问题。

图片

下面的图片,比较清晰的将高血压进行了分型,包括:血管源、心源性、肾源性、肥胖性、血液粘度型、压力型、神经紊乱型等,不同的病因,针对性的选药是不一样的。将高血压分型后,有时,即使非常危重的高血压,一个药物就能解决血压问题。

而不像目前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分为“轻症、重症”,轻症建议用单一药或复方,重症建议多药联合应用,这个是错误的,是一个典型的“表象思维”,只看症状,不思考原因的错误。

图片

对大家来说,最难懂的知识是下面的内容,弄懂这些内容,你就可能成为专业的人士,对自己的高血压特征,可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这部分内容将告诉你“收缩压(高压)、舒张压(低压)”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高压”高,提示你可能有血管硬化的问题;“低压”高,提示你心肌、肾脏的功能或血液、神经功能可能有亚健康状态,将这些知识弄清楚,你就可以诊断出自己的血压属于哪种类型的不健康血压,并根据类型的不同精准的选择相应的药物。

图片

同时我对当今教科书的医疗逻辑提出自己的观点:

01

图片

·教科书认为,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心梗、肾脏损伤”等致命疾病的原因,控制好血压就可以解决“致命并发症”的发生。但现实是,很多血压控制很好的患者,一样会发生“并发症”。

·正是因为逻辑不一样,当代医疗认为,只要控制好血压,一切就“相安无事了”。因此,降低血压,是当代医疗唯一的目标。

02

图片

·我认为高血压不是导致并发症的原因,而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你的血管可能硬化了、你的心脏、肾脏等”可能存在健康隐患,需要及时护理康复。

·而我认为,首先要针对病因改善血管问题、心脏、肾脏功能问题,是他们的改善导致最终血压的稳定,血压只是在证明,你的护理方案是否行之有效。

因此,单纯用药物控制血压,就是将“症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同“掩耳盗铃”,其实危险正在发生,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因此,我告诉学生们,我们不能将书本当真理去接受,书本只是以前知识的积累,它不一定全是对的,科学的责任在于寻找真相。

图片

在这一部分里,我延伸的介绍了3个病症,属于“表象医疗”的错误逻辑,导致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不可预测。

一个是黄斑变性;一个是儿童性早熟;一个是角膜塑形镜(所谓矫正儿童近视的最新技术)。

图片
图片

第三部分第一节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02

第二节:基于表象医疗逻辑的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救命与治病的关系

图片

在第二节的内容中,我向大家介绍了当今临床常用的降压药及其作用机制、作用特点及不良反应,如果你是一个高血压患者,你一定会从下面的列表中找到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类别。同一类别的药物,后面2个字基本是相同的,比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缬沙坦、氯沙坦等。

仔细思考你现在所用高血压药的作用机制,配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下自己的用药是否正确,是否需要调整。

图片

03

第三节:现有医疗体系下,如何进行高血压精准医疗分型及治疗案例

图片

在第三节的内容中,我向大家介绍了精准医疗治疗高血压的经典案例,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案例的成功救治,进一步了解,精准医疗的理论及实践方案,通过这些案例,获得更直观的学习感悟,从而对自己的高血压及治疗方案有更明确的逻辑指导。希望通过这段的学习,大家都能在高血压诊断、治疗方面成为一个“胸有成竹”的智者,而不是“一无所知”的患者。

第三部分第二节、第三节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复原性医疗哲学思想的诞生

及在高血压、泛血管疾病康复中的健康获益

图片

01

第一节:我与高血压及复原医疗的故事

如果事与愿违,一定另有安排

图片

我知道自己有家族高血压遗传基因,因此,严格自律的按照《高血压指南》中健康的生活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然而,高血压还是如期而至,最可怕的是,所有可以用的降压药对我都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常常高达210mmHg的血压,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已经站在了生命的悬崖边上。

我没有办法,只能从消化领域跨越到心血管领域开展研究,开展自救。这个时候才开始认真的思考现代医学、药学的弊端——对症治疗的表象思维模式,只考虑如何扩张血管将血压降下来,不考虑为什么血管会硬化,如何对因治疗?

自此,我开始从营养方面考虑如何用优化的营养恢复血管健康。经过很多年努力,最终开发出梅芹茶。研究结果表明,它可以部分恢复血管的健康。

图片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梅芹茶居然解决了我“每周发作一次的剧烈偏头疼”,大凡得过偏头疼的人一定会感同身受一个词“生无可恋”。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要感谢自己的坏基因,如果不是所有降压药都有无可耐受的副作用,我可能不会转向心血管的研究,也不会有后来解决“泛血管”疾病的成绩。

图片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因此,我在梅芹茶的包装袋上,写了一句话:“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这是泰戈尔的诗句,它的意思是:世界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和磨难,在一些事情上我们受到了伤害。然而,我们的态度不应该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依然要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仍然是美丽的,我们应该把这些困难作为锻炼我们,以此获得经验的机会,并用歌声来回应。

希望所有处于不顺利的朋友们,也能乐观面对困境,用歌走出困境。

第四部分第一节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02

第二节:提出泛血管疾病概念

将复杂的症状“化繁为简”,归结为血管健康问题

图片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构建出“泛血管疾病”的概念,而是在群友的不断反馈中,通过很多年的思考与感悟,最终清晰的提出了,很多疾病出问题的根源在“血管”,血管健康了,不同的症状就可以得到改善,而不是现代医疗复杂的症状体系:腔隙性脑梗属于神经科或脑科;黄斑变性属于眼科;糖尿病足属于内分泌科;痛经属于妇科;胃肠绞痛属于消化科;静脉曲张属于血管科,肺水肿属于呼吸科。

其实,这些疾病不同的病症归根到底(第一性原理)属于血管不健康了,恢复血管的健康,不同的病症,不需要不同的药物,而是共同的“血管营养”方案,就可以获得康复。

图片

这就是“泛血管疾病”概念的基础。这个概念来源于朋友们的反馈。

下面的视频中会给出大家的反馈:梅芹茶对静脉曲张的改善作用;对肌肉痉挛的改善作用;对痔疮的改善作用;对痛经的改善作用;对偏头疼的改善作用;对低血压的改善作用;对记忆的改善作用……..

一开始,我认为是个体的偶然现象,并没有深度开展思考,后来反馈多了,就不得不正视这些事实,那么是什么将这些不相关的疾病串联起来呢?最终的结论是“血管”。当泛血管疾病概念提出后,实际上就回到了以前中医的理论基础上,机体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而不是现代西医,将人体的器官分割开来,单独处理。

以前的中医是没有分科的,现代的西医,分科越来越细,药物种类越来越多,其实,我们可能不需要那么多药物。

在某些时候,我们需要药物,药物可以控制症状,但治疗疾病,让身体恢复健康,主要依靠身体的“自愈力”,营养是为“自愈力”助力的。

图片

第四部分第二节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03

第三节: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我与复原医疗及“扶正固本”医学哲学的碰撞

图片

我并非一开是就能理解“扶正固本”医学哲学的伟大。植物告诉我了生命的答案。通过养植物,我恍然大悟到,“养人”其实与“养植物”一样,只要将土壤的营养比例及酸碱性环境调正确了——我们称之为“正环境”,就能保证“健康的人”、“健康的植物”,继续健康——所谓“固本”;如果“人生病了”、“植物生病了”,我们只要给他健康的“正环境”,获得“正确的营养及比例”,生病的人或生病的植物就能复原回健康的状态——所谓“扶正”,那么这样一来,我们解决疾病就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只需要了解“健康人与病人之间的差异”,将这种差异复原回去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根据“繁杂的症状”,开发出繁多的药物。

基于这种思想,我在痤疮、湿疹、鼻炎、哮喘等难治性疾病上,采用了简单的优化营养方案,均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

图片

04

第四节:复原医疗在难治性疾病中的成功案例

痤疮、湿疹、鼻炎、哮喘

在下面的视频讲座中,我会告诉大家,我护理痤疮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用纯护肤的方法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改善痤疮。与当今“刀光剑影”的药物相比,我们做到了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健康收益;

在湿疹的解决过程中,我通过让自己得湿疹,得出现代医疗采用“抗炎治疗”方向错了的结论,湿疹应该是“屏障损伤在先,炎症是继发症状”,因此,用营养修复屏障是护理湿疹的关键;

鼻炎、哮喘是我们目前解决较为成熟的一类疾病,同样采用了全营养方案,让很多患者离开了激素的伤害,避免了手术的不可逆损伤。

复原医疗与表象医疗最大的区别在于:正常人、病人都能用产品,正常人用于“固本”,病人用于“扶正”。

表象医疗采用的药物,只能病人使用,具有“杀敌1000,自伤800”的特点。

图片


第四部分第三节、第四节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自然里有生命需要的一切

当科学为金钱服务时,会演变成高级合法的欺骗

自然知道生命的答案,因为生命是自然创造的,自然里有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科学的责任不是横空出世一些自然不存在的化学物质,而是寻找蕴藏在自然中的生命规律及对健康至关重要的物质。

图片

自然里有生命所需要的一切,

科学的责任不是横空出世一些自然不存在的物质

这部分我将向大家介绍很多看上去高大上的药物,实际是对天然结构的东西进行了微小的结构改造,以便使之成为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这样就可以申报专利,有专利保护,才会有高的价格,才可能申报药物,获得药准字号,医生才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销售者。

但成为药物的衍生物真的比天然成分好吗?我们针对黄酮衍生物——地奥司明与天然类似结构的黄酮做了生物活性的比较,证明,药物不一定不天然的好。

图片

同样开发的药物和化工原料还有:

辅酶Q10衍生物——艾地苯醌;维生素D衍生物——卡泊三醇;角鲨烯衍生物——角鲨烷。

自然里有生命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科学的责任是寻找。

1656年,科学家已经发现,法国丁香具有降糖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很大,没法用于临床,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人们终于清楚的了解到,法国丁香中的山羊豆碱具有毒性作用,双胍类物质具有降糖作用,将双胍类物质纯化后,就是目前一线降糖药“二甲双胍”。

图片
图片

为什么近来二甲双胍逐步被医生放弃了?估计因为价格太便宜了。

其实以前的老药:“双胍类、格列酮类”是最符合糖尿病治疗逻辑的药物。

糖尿病主要的风险因素是:“糖运不到组织中去”,双胍类药物,具有增加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作用;格列酮类,主要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大部分II型糖尿病就是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胰岛素抵抗。

而其他作用机制的药,包括价格非常贵的药,都仅仅发挥的是“降血糖作用”,而不是“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仅仅降血糖,很难控制糖尿病并发症。

图片

因此,我在解决自己及一些难治性疾病的时候,采用的不是药物,而是“膳食营养补充剂”。

图片

什么是膳食营养补充剂呢?就是补充人体每日生理活动需要的营养素,目的是弥补正常饮食中营养素摄入不全、量不够的问题,发挥防治疾病,固本扶正的作用。

图片

比如,我们每天需要100mg的维生素C,但一个苹果可能只含有大约8mgVC,而一个苹果的含“游离糖”的量大约25-30g,世卫组织建议,人一天游离糖的量不宜超过25g每天,因此,如果靠水果补充维生素C,往往是不够的,或糖会超标,因此需要膳食营养补充。

图片

我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很多成分来自水果皮里提取,水果皮往往是大家丢弃的。

为什么有用的成分常常在水果皮里呢?因为果皮要对抗紫外线、环境温度、虫害的伤害,所以会生成很多保护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也有保护作用。

图片

人们往往喜欢单一补充一种营养物质,实际上,人一天的生理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物质的相互协调,不是单一物质就可以完成的,但我们不能一天吃十几种胶囊。

因此,我自己用的是最原始的剂型,固体饮料剂型,同时也避免了做“胶囊、片剂”需要添加的与营养无关的“添加剂”问题。

第五部分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华纳健康朋友社群的梦想

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回归自然、逆光而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华纳的梦想

DREAM

· 01 ·

倡导精准医疗,抵抗泛概念医疗、无知医疗,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用1个药,不用2个药。

· 02 ·

探索复原医疗,用优化的营养让不健康人群恢复成健康人群,尽可能不做“正常的病人”

· 03 ·

认真生活,享受丰富的安静,爱读书、爱艺术、爱科学。

我们希望在华纳健康朋友社群里:

遇到生活、遇到艺术、遇到科学、遇到健康。

没有艺术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科学的生活是乏智的。

科学遇到艺术,是我希望给大家的“健康优美的日子”。

图片
图片

谨以此活动致敬艺术家——威廉莫里斯

他是美的缔造者,是现代设计先驱。

第六部分讲座视频,点击查看▲

图片

SUN

不怕面对阴影,因为知道身后有阳光。

Not afraid to face the shadow, because know behind the s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