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是煮饭用的锅。甲骨文字典说字——鼎

 赵文耕 2023-04-10 发布于山西


【甲骨文字典,鼎】

今天是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又称祭祖节,也是礼敬祖宗,链接老祖宗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祖宗的宗上面的那个宀像房子,下边的示代表神主或祖宗的牌位,古时就有宗庙祭祀,从近代以来学术界对大量甲骨卜辞的研究中可以知道,在商代时帝王就非常重视祭祀,祭祀天地神祖,并且有各种祭祀制度。到了周时,各种祭祀制度分的更加详细。在古时,人们把祭祀就看的非常重要,刚好今天分享对应的是甲骨文字典上的鼎字,鼎在古时被人们也看的非常重要,在古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祭祀礼器。


【鼎,演变,汉典】

象两耳腹足之器形。《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甲骨文的鼎是一个象形字,从甲骨文字典来看鼎的字形有多种不同的写法,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下边是鼎足,中间是腹部,上边有两只相对的耳,不同的是鼎的腹部有圆的,圆腹的有三足,三个足支撑整个鼎,三足鼎立,后来也用来比喻三方势力,就像三国时期。


【国博镇馆之宝:司母戊方鼎】

鼎是古代的一种煮食物的器具,就是在鼎足的下方放柴燃烧使鼎中的食物能够煮熟。像我们家乡话称煮饭的那个容器叫鼎罐,以前大家煮饭都是烧柴,记得小时候我们镇上还有打铁铺,大家煮饭用的鼎罐大都是在铁匠铺打制的,鼎罐的形状与古时圆鼎形也有一部分相似,一边有一个鼎耳,用铁丝将两个鼎耳穿连起来形成一个弧形方便提拿,只是下边那三个鼎足被灶所替代。

鼎也有方形的,方型的有四足,比如司母戊鼎(上图),司母戊鼎也有说叫后母戊鼎,因为那个司的写法与后的写法比较相似,不同的是它们的字形方向相反,古时的文字有时正反不分,后古时不仅指帝王,又指帝王的正妻,指王后或皇后。司母戊鼎据传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比如历史上记载的妇好,说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时在她墓中的陪葬品中也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鼎,称为后母辛鼎,在鼎的内壁上刻有后母辛三字,后母辛方鼎与后母戊鼎它们的形状以及花纹图案相似,有可能它们是属同一时期的。


【陶土鼎】

鼎最开始的材质是黏土烧制的称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禹铸九鼎以镇九州,每州均以一个鼎为代表,一共为九鼎。自从有了禹铸九鼎之后,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的重器。一个国灭亡鼎也会跟着迁移,这个发生在夏商周时期,比如夏朝灭亡,商朝兴,九鼎就迁到商的国都,商朝灭亡,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的国都。

在商朝和周朝时,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鼎的本义指古代的一种炊器。随着历史朝代的演变发展,鼎不仅仅是只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被专用于祭祀,与簠簋豆等一样作为祭祀礼器。后又发展成统治阶级的权力象征,是君位与政权的标志,鼎用来区别等级贵贱,比如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礼制最高级,九鼎八簋】

历史上有问鼎中原之说,这个典故出自于《左传宣公三年》,说的是楚庄王为讨伐外族入侵者来到洛阳,然后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当时的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天子无德,鼎虽大却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周室虽然已经衰弱,但是命数还没尽,九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楚庄王问鼎,也许心中有取而代周的想法。后问鼎用于比喻有夺取国家政权的野心。

在古时鼎与其它的容器相比较要大一些,所以鼎又引申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而且因为鼎大都是用青铜制的所以很重,后来有一个成语叫一言九鼎,比喻说话有份量。鼎又指变革更新的意思,如:鼎革、鼎故革新。


【火风鼎卦】

易经中有鼎卦,比如:《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鼎卦的下卦为巽,上卦为离。从鼎卦的具体形象上看,巽为风为木,上离为火,火风鼎,以木入火象烹饪,鼎是烹饪之器,古时看重鼎,鼎是国之重器,以鼎传国,国君是主器者,以鼎告庙,国家建立称定鼎,国亡称覆鼎。

在甲骨文卜辞中,常有贞字,比如贞人,贞人就是指在殷商时期负责占卜的人,卜辞中常出现的贞的甲骨文写法在鼎的甲骨文字形也是相同的,从这一点来看贞的甲骨文与鼎的甲骨文同源,到金文时贞上部分变成卜,下部分变成鼎的象形,到了小篆时下边的鼎讹变成贝,已看不出与鼎之间有关链了,隶书楷书都是从小篆演变而来,也是从卜从贝。所以说从源头地去了解这个字,知道它一路的演变过程,这样就会对这个字的字形,字义以及引申义更加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