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湿气重,阳必虚”,是真的吗?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具有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功能。 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 没食欲,吃不下饭; 怕冷,手脚冰凉; 月经不调,月经量少、痛经等…… ![]() 而湿气重也是很多人都有的问题。湿气重是怎么造成的呢?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困脾阳,脾虚失运则生内湿。若脾胃阳气受损,则又会加重湿气。 ![]() 湿邪是如何伤阳气的? 湿气重的人,身体中的阳气很难被调动起来,因为脾主运化水湿,所以湿气重的人,通常脾阳运化功能都比较弱,无法运化掉体内多余的水湿。 而脾又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排毒和排湿系统。所以,湿气重的人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口臭口苦、乏力等症状。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是维持生命的原动力。阳气不足,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身体内的寒气和湿气也会乘虚而入,从而伤害人体健康。 ![]() 湿气重,阳必损,要如何理解? 阳气,就像一盏灯,能够让你看清事物的本质,驱走一切黑暗。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阳气不足,那么它就无法驱除身体中的黑暗,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产生“内耗”,也就是所谓的“阳必虚”。 所以,当湿气重的时候,身体中的阳气自然也会受到损伤。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会感觉到身体乏力、四肢沉重、浑身酸痛、头晕脑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且还会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即:湿气重——阳气不足——更加湿气重…… ![]() 排湿气就能通阳气吗? 当然不行。 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到体内湿气重,是因为体内的阳气不足,如果身体的阳气充足,那么湿气就会自动被化散掉。因此,排湿气不等于通阳气,但是阳气通却能排湿气。 所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养阳气。 如果我们平时经常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比如冰淇淋、雪糕、西瓜等,都会损伤我们的脾胃阳气,从而导致体内湿气加重。 ![]() 另外,如果长时间过度运动不当导致出汗过多,也会损伤阳气。 中医认为:湿气重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脾主肌肉四肢,湿气的形成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 如果脾运化功能失常,就容易导致湿气的堆积,从而形成湿浊之气。 如果人体内的湿气过多时,还会影响人体中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功能。如果气机不通,就会导致气机不畅或气滞血瘀等症出现。 ![]() 遇到这类问题要如何改善? 首先要知道,造成湿气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脾胃虚弱。所以,改善湿气重的情况,首先要解决脾胃问题。 脾胃虚弱的人,脾的运化功能下降,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四肢乏力等症状。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改善脾胃开始。通过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两种方法来帮助脾胃恢复正常。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所以健脾可以从改善脾脏的功能入手。而通过运动调理身体也是增强脾脏功能的方法之一。 比如:通过慢跑、散步、瑜伽等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肠胃蠕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