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影作品:一碗阳春面

 诗韵依依 2023-04-10 发布于江苏

诗韵依依 

文学微刊

素笔为你写邂逅   素笔为己爱停留

一碗阳春面

作者|刘影  主编|幽梦静美



我从小就爱吃面,别人吃奶吃到周岁,我奶奶说我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吃面条了。
       

打有记忆开始,应该就是五六岁的年纪吧,我最喜欢吃老家弄堂里的阳春面。那家小面馆没有招牌,煮面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婆,她系着一条棉布围裙,经年累月的营生,让她的围裙表面泛着油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我就喜欢吃她煮的阳春面。
       

那时候大概是85年吧,市面上还在使用粮票,肉票,当时猪肉还是紧俏的很,所以阿婆煮的阳春面是净面,没有浇头,也就是说,除了面条就只能配一点葱花,所以面条的美味就主要取决于面条本身和汤头了。阿婆煮的面条是手擀的碱水面,面质细腻柔嫩又筋道,入水后能充分吸收汤汁的鲜味,而且吃起来还很有嚼劲,阿婆用的汤头也很讲究,有两种,一种是头天晚上熬好的骨头汤(剃干净肉纯猪骨熬的高汤),一种是凌晨四点现熬的鸡汤,那是用自家养的老母鸡,配上小蘑菇一起炖的,这两种汤头客人都很喜欢。阳春面的汤底油也很讲究,熟客都知道,高汤配一点猪油,味道更鲜,所以每次我去阿婆那吃面,都会跟她说要猪油少葱多汤,后来时间长了,不用我说,阿婆也知道我的喜好。白净细嫩的手擀面,配上熬制好的高汤,再加上猪油和一把葱花,一碗美味的阳春面就呈现在你眼前。
       

吃面也是很讲究的,老家的人都知道,真正吃面的熟客,没有人会坐在凳子上,全都端着大海碗,盛着面汤蹲在店门口的弄堂里吃,一边吃一边还得掰几瓣蒜。俗话说面不够蒜来凑,我七岁上学的时候,我自己吃一碗面都得配一颗整蒜。  
              
       

阿婆店里还有自己家酿的烧酒,一些干体力活的,比如包工头和生产队,他们每天早上吃面,还得配一碗烧酒,具体一碗多少钱我记不清了,只知道那碗酒贼香,哪怕我是小孩子,我也闻得出来,比现在市面上卖的各种酒香多了。
       

就这样,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在这个面馆里最起码吃了十年的阳春面。后来我考上大学,来到广东工作,成家立业以后回到家乡,突然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候,早晨那一碗阳春面。于是,我凭着记忆去找那条弄堂,去寻那家不知名的小店,想尝一尝当初那熟悉的味道。
       

幸运的是,小店还在,但煮面的却是一个后生,最多也就20来岁,面汤也由原来的猪骨汤,鸡汤换成了八种材质的高汤,有肉饼汤,牛骨汤,猪骨汤,鸡汤,香菇鸡汤,莲藕猪骨汤,花生猪骨汤和牛鞭汤,我问煮面的后生阿婆去了哪里,后生说阿婆是他奶奶,几年前就走了,现在这家面馆由他和他妈妈经营,他妈妈身体不好,所以主要靠他来做。
       

听他这样说,我突然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感觉,悲的是阿婆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走了,熟悉的味道再也找不回来了;喜的是这家小面馆还没有关门,还有继承人。说实话,这八种汤面我分了八次一一品尝,没有一种味道能比得上我小学时候吃的那碗阳春面,但这八种口感各不相同,也算是一种特色吧。就像我们的人生,你也许永远都回不到你最想要的样子,但你也应该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地活在当时。

下附作家简介:      
 
诗韵依依作家风采:
刘影,高中老师,笔名一晌贪欢,江西省景德镇市景德镇日报常驻作家,其创作的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上或网络平台上,陆续发表百余篇,曾获亲情类散文比赛一等奖,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和二等奖,喜欢用文字描述生活,一个热爱文学的孤勇者。





 作家期精彩

作品不断添加中......








 诗韵依依微刊


关于微刊

-平台顾问-  寒夫,东方领军,凡夫,刘智强

-主编-  幽梦静美,平安是福

-诵读- 勇士,荆棘,岁月如歌,雨滴,依然,王梦,踏雪寻梅,波光粼粼,紫青,一元迤逦

-推广部- 总监:挺拔的云杉;部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