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弹奏乐曲能想见作曲者之肤色及相貌胖瘦,以其弹奏之陶醉而能直达性灵,终能心心相印也。 每每展开《圣教序》,铺纸临帖,呼吸均匀,凝神静气,羲之之优雅悠闲、意态从容于笔画间盈盈到来。 然后再去临王雪涛。 想先生在春阳下,微微仰起的脸,阳光在眼镜的镜片上跳荡,就像那颗沐浴在春色里的诗人的心,那般欣喜。他用善于发现美的心灵去捕捉,去感受,那么细微,那么敏感,春风阵阵,诗情正拨动着他的心弦弹奏着一代“牡丹王”的心曲。 笔法灵动,正侧虚实,像是随意涂抹,而又处处用心;干湿浓淡里,神韵出来。那纸上便传来了鸟叫,飘来了花香。 看王雪涛先生作画的视频,真的就是一种享受。 二十世纪的小写意花鸟在造型上不走极端,没有因夸张带来的力度而容易产生粗率和空乏,也没有因精谨而带来的拘于形似、流于匠气的风险。王雪涛等的小写意画家们,以笔墨的丰富性,表现生物的鲜活性和色彩的润泽明丽见长,以表现轻音乐般的优雅精致为美学特色。 正是王雪涛等参与其中的二十世纪小写意花鸟画家们,他们重写生,重笔墨,重修养,重文思,重个性。唯其如此,才正是他们成功的抵御媚俗的有力手段。王梦白兼学吴昌硕,强化了小写意花鸟的力度和量感,其弟子王雪涛,造物生动,技法熟练,前期雅逸,后期偏于艳丽。 王雪涛花鸟画上追青藤、白阳,在传统的学习上深入钻研,又拜齐白石、陈半丁为师,尤受益于前面提到的花鸟画家王梦白。 他的《庭园偶见》图,画在院中偶然见到公鸡啄虫的情景,逸趣盎然。图中公鸡二目放光,扭颈鼔羽,正做好啄虫的准备,虫儿不择路径,慌忙逃跑,旁边打翻在地的草笼,散了一地。左上急飞遁逃的虫儿,表明战斗不仅在地面,也惊动了空中,而右侧伏叶自乐的天牛,正静静的观战,明哲保身。这是一幅极有戏剧性、极其生动有趣的画面。 《紫藤白鹇》图,画的是山中藤缠蔓绕,野趣横生,险陡下坡更点出了场面的壮阔,白鹇动态夸张,神情专注,画家融情入景,穷理尽性,抓住双方矛盾升华的一刹那在纸上做精心构造,藏情趣于其中矣。 《松阴栖禽》图,把偶然所见之机趣与主观感情很好的统一起来,粗壮之古松、倾斜之顽石、瑟缩之禽鸟都给观者一种宁静致远、沉雄博大的感觉,再现了画家出古入新、神与物游的创造力。 《花卉屏》图,孔窍密布的湖石和鲜艳盛开的牡丹,牡丹的芬芳吸引着无数的蝴蝶、蜜蜂翩翩起舞,虫儿形象生动,给静的画面增添了无穷的生机。这些特色,适应了都市人的审美意识,故赏者众。 王雪涛先生所画花鸟虫鱼,刻画入微,变化多姿,盎然之情趣,生动引入,既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意,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且能于情景结合中把握稍纵即逝的机趣,积极表现与时俱进的审美时尚,从而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的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二十世纪借古开今、化西为中的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 王雪涛(1903-1982),字迟园,河北省成安人。1918年考入直隶高等师范国画班。1922年考取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初入西画系,后转入国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参加北京画院筹备工作,次年任中国画院院长、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