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434《鸟鸣河州》14

 左岸大山 2023-04-10 发布于山西


我随着他们的节奏改变着作息时间,凌晨4点便开始前往观察掩体。他们总是不停的在觅食地与巢洞之间往返,一天平均14个小时的劳作,几乎看不到停息。每个小时往返10次,在清晨(6:00-8:00)和黄昏(17:00-18:00),这两个时间段往返次数更多,因为这两个时段是昆虫出没的高峰期,捕食会更容易一些。

一天哺食130次左右的高强度劳作在幼鸟的饥饿声中要延续20多天,其中艰辛我们可以体会。为了应对天敌的侵扰,他们每次捕食后回巢飞行路线呈曲线型,飞近时先停在旁边的树枝上,四处张望,确认无异常情况后才会落到巢口。喂食时,亲鸟并不进到洞里,只是探头给巢中的雏鸟喂食,喂食完成后马上飞走,并不停留,避免巢穴被天敌发现。

即便如此勤劳、智慧与小心,他们仍然无法保证孩子们全部健康成长,近20天的巢内育雏以及15天左右的巢外育幼。他们需要经历不可避免的恶劣天气,雨天会影响捕食。一些体弱的幼鸟就会因得不到食物而饿死。

 终于,戴胜父母带着健康长大的孩子们归去林中。一些新生命的加入会让河岸增加更多生机。

家乡的春天是温馨的,也是忙碌的,几年的观察中,我看到有几十种鸟在这里出生、长大。黑翅长脚鹬、灰头麦鸡、凤头麦鸡、金眶鸻、戴胜、山麻雀、树麻雀、喜鹊、各种伯劳、各种鹡鸰,还有绿头鸭、斑嘴鸭等等。

 这么多的鸟儿容忍着家乡的变化,依然如期回归,这其中主要归功于鸟儿对于家乡的眷恋,正如我这样的游子,即便他乡有着很多的不舍,但对于家乡,始终念念不忘。也只有回到家乡,才能吃得香甜,睡的安稳。

其次要得益于家乡的生态系统比较周边的其他地区还是较为完整,河流、植被、鸟类、昆虫等所有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态系统中有一种不为我们认可或者忽视的力量在平衡着家乡的环境,但它同样脆弱。随着人类拥有的能力越强,区域环境中所有的变化都以人类的喜恶来决定时,系统不得已便会放弃这一区域的调节权利,任由人类改变。直到无法自我修复和保护,无法呵护任何生命。

我庆幸家乡的生态系统还算完整,可以庇护鸟儿自由飞翔,可以让家乡的人们生存成长。


我的两本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