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感悟篇七

 以仁通志 2023-04-10 发布于陕西

《论语》共二十篇,“为学篇”放在第一,说明儒家非常重视学习,今天开始读第二篇,是关于政治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如何做官,儒家认为做官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为政篇第二

(一)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白话:

夫子说:“从事政治要以自己的德行为主,譬如天上的北极星,安静的居住在自己的位置,众多星星围绕着它旋转。

感悟: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叫做“道“的东西,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们,要想领导众人,就要找到它;要找到它,最容易也最可行的是从自己身上寻找。一旦找到了”道“,你就拥有了”德“,拥有了德,别人就能看见你身上散发的德行光辉,人们就忍不住想要靠近你,只要你不丢失德行,人们就会一直围绕着你,自愿接受你的领导。

(二)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白话:

夫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感悟:

这段话是孔子对《诗经》的评论,认为它的思想纯正无邪,是人的真情流露,现代人有机会也应该读读《诗经》,消除内心的虚伪、做作,让自己的思想纯正无邪,拥有“真善美”里的真。

(三)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白话:

夫子说:“用政治来领导人,用刑法来治理人,人寻求免于刑罚但不会感到可耻。用道德来领导人,用礼来治理人,人会因为违背领导的想法而感到可耻,并且自觉的抵达领导让他去的地方。

感悟:

在现代社会中,采用法律和规章制度是最常见的管理方式,在孔子看来用这种方式去管理,被管理者表面上服从,但内心不认可,觉得自己是被迫的。更高级的方式是领导者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非强制性的措施去管理,这种情况下被管理者如果做错了事,内心会觉得后悔,自愿改正。

儒家的这种想法被理解为“德治“或“人治“,今天的人觉得不靠谱,效果不如法制,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孔子会不明白吗?我认为他是懂的,只不过他觉得法制不是最好的方式,在法制社会里,人们害怕受罚,不敢做坏事;在德治的社会里,人们以做坏事为耻,不愿做坏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思想主张不被人采纳,可他坚持不做改变,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什么是最高级和永恒的价值,他找到了这个东西,就不会放手和改变,他相信就算自己生活的时代不接受,后世总有人会认识到这些价值的真正含义并接受的,他不是为某个时代的人而活,是为所有时代的人而活,他的时代配不上他,但给了他一群优秀可爱的学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