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造抗战建国的新艺术: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5周年

 顺其自然h 2023-04-10 发布于北京

       85年前的今天,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党的文艺干部的艺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正是鲁迅艺术学院。

       鲁艺的成立,离不开共产党领导人对于文艺工作的重视。1938年初,为纪念淞沪抗战六周年,延安文艺界联合公演了话剧《血祭上海》,演出获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建议以这些人为基础,创立一所共产党的艺术学院,培养抗战文艺工作者。很快,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七人联名发出鲁迅艺术学院《创立缘起》,提出“艺术——戏剧、音乐、美术等是宣传鼓动与组成群众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正因为抗战需要文艺,因此鲁艺应运而生,在数年办学中,培养了一大批拥有远大理想、丰富生活经验、良好艺术技巧的艺术工作者,这些艺术家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片

毛泽东等人署名《创立缘起》

       通过鲁迅艺术学院的办学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共产党领导人对于文艺工作的重视与期许。

(一)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成立,毛泽东出席成立大会,并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纪念刊》题字。在成立大会之前,毛泽东已为鲁艺定下校名,审阅《创立缘起》与《成立宣言》,确定校董委员会名单,指派沙可夫担任副院长。鲁迅艺术学院的教育方针由中宣部拟定,并经中央书记处通过。

图片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纪念刊》

图片

开学典礼后,中央领导和鲁艺师生在中央大礼堂外合影

       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来到鲁迅艺术学院,为师生作报告。《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你们不应当只能简单地记述社会生活的艺术工作者,而应当有为新中国奋斗的远大理想。1938年5月12日,毛泽东再次来到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提出“亭子间”和“山顶上”的人要结合。

图片

1938年4月28日,毛泽东在鲁艺为师生做报告

(二)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后,首届只设戏剧、音乐、美术三系,共招收学员60余人,制定了“三三制”的教学模式,即学员在学校学习三个月,前方实习三个月,回校再读三个月。鲁艺师生们很快在抗战的烽火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推动了整个解放区文艺的发展。

       在美术上,一批活跃于上海的木刻家来到延安,将鲁迅倡导和培养起来的中国新兴木刻与抗日现实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鲁艺木刻,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

图片

毛泽东为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刘岘题词

图片

刘岘的木刻作品

       在音乐上,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冼星海创作了由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以磅礴的黄河为背景,向全中国发出了团结抗战、民族解放的怒吼。

图片

1939年,为庆祝鲁艺成立一周年,冼星海指挥鲁艺百余人演唱《黄河大合唱》

图片

周恩来为冼星海题词

       在戏剧上,鲁迅艺术学院不仅培养了学生,还组建了实验剧团,演出了大量戏剧作品。实验剧团曾在山西及太行山区演出9个月,开展抗敌戏剧运动,推动抗战宣传工作。

图片

鲁艺实验剧团成立时的合影

       在文学上,鲁迅艺术学院从第二届开始增设文学系,周扬担任系主任,教员有沙汀、何其芳、陈荒煤、卞之琳、严文井、周立波、萧军等。沙汀与何其芳带领文学系学员随120师师长贺龙赴晋西北实习。

图片

120师部队在晋西北前线

       1939年5月,毛泽东为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题词,表示对鲁艺的期许。

图片

毛泽东题词“抗日的现实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

(三)

       1940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毛泽东为其题写校名。鲁迅艺术文学院从这一年开始正规化办学,学制改至三年。毛泽东还为鲁迅艺术文学院题写校训,刘少奇、陈云等共产党领导人也纷纷为鲁艺题字。

图片

毛泽东题字“鲁迅艺术文学院”

图片

毛泽东题字“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此时,鲁迅艺术文学院的日常工作由周扬负责,他在新的教育方针中规定:团结与培养文学艺术的专门人才,以致力于新民主主义的文艺事业。鲁艺正式进入专门化提高阶段,成立文学、戏剧、音乐、美术四部,分别由周扬、张庚、冼星海、江丰担任部长。

图片

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1942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会议召开前,毛泽东邀请了何其芳、周立波、严文井、陈荒煤等鲁艺教员到杨家岭谈话;正式会议上,鲁艺教员有四十余人参加座谈会。

图片

周立波在鲁艺讲“世界名著选读”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的1942年5月30日,毛泽东来到鲁艺做报告,提出“只在小鲁艺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到大鲁艺去学习”。鲁艺迅速响应《讲话》与毛泽东报告精神,开门办学,向民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于是《兄妹开荒》《白毛女》等一系列影响整个解放区的文艺作品诞生了。《白毛女》从解放区开始,逐渐演遍了全中国,代表了延安文艺的最高艺术成就,是延安文艺乃至解放区文艺的最高峰。

图片

《兄妹开荒》剧照

图片

《白毛女》剧照

(四)

       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鲁迅艺术学院这所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学院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根据党中央的部署,鲁迅艺术学院师生开始陆续离开延安,奔赴各个解放区与根据地,将文艺工作开展到四面八方。

图片

鲁艺文学系师生离开延安前的合影

       在鲁艺师生离开延安的前夕,毛泽东和周恩来都曾先后接见他们并作临别赠言。周恩来在送行会上讲道:你们到一个地方必须生根开花,必须联系那里的群众,必须按照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艺术宣传工作,绝不能硬搬延安的经验。毛泽东接见大家时勉励说:你们去东北,那里形势紧张是必争之地,现在还是敌强我弱。你们去东北的任务是争取青年,办大学。你们这次去,冰天雪地,可能有害病的,还可能有牺牲的。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一半是困难,一半是光明。东北是必争之地。事不宜迟,说走就走,我们的“飞机”就是两只腿。(参见钟敬之《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概貌侧记》)

       就这样,鲁迅艺术学院一部分师生来到了东北,参加了东北的解放战争及革命文艺工作。一部分师生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后与北方大学文艺学院并入华北大学三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央音乐学院的骨干力量。据记载,在一份当时呈报给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的《干部名册》中,干部大多出自鲁艺。

图片

毛泽东为华北大学题写校名

图片

毛泽东为中央戏剧学院题写校名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他们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为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精神和炽热情怀的作品。延安鲁艺的精神,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艺术家深入生活,讴歌生活,为人民服务,创造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作品。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在《传承延安精神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贡献中戏力量》中写道:自学院成立以来的建设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中戏人继承鲁艺红色基因,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乃至世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戏剧影视艺术人才。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中戏将继续传承延安鲁艺的红色基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教学、科研的全面进步为目标,推进“双一流”建设,进一步规划、完善教学理念,探索话剧、戏曲、曲艺三位一体的学科构成,将学科建设贯通到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全学段全过程,探索建立结构贯通、进程合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演剧体系,努力为培养世界一流的艺术人才、创造世界一流的艺术研究和创作成果服务,为国家的戏剧文化战略和艺术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图片

中戏学子唱《鲁迅艺术学院校歌》

策划:党委宣传部

撰稿、供图:杨乐

审校:顾泽惠

责编:陈予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