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临浮战役和新开岭战役全面数据解析对比,看含金量哪个更高

 梦想童年594 2023-04-10 发布于江西

在解放战争初期的晋南战场的临浮战役,歼灭号称“天下第一旅'的整编第1师第1旅,而不久后东北战场的南满战场进行的新开岭战役,歼灭了号称“千里驹”的52军25师,这两次战役,经过李德胜大大的点评,在当时都是名气较大的模范战例。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现在,新开岭战役的知名度和研究远远大于临浮战役,被称之为“奇仗”,还有很多专题研究书籍,也有很多评论将其和大名鼎鼎的“孟良崮战役”进行类比,而临浮战役尽管有陈赓个人传奇经历的加成,名声要黯淡的多,专题研究的书籍更是没有,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

本人一贯以数据为基准和切入点对历史上战役进行研究,回答这个问题依然首先从最基本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入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战役形态和过程,下面具体分析

首先是战役简介

临浮战役:

1946年9月22-24日,临汾至浮山之间的官雀村和陈堰村,陈赓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发起临浮战役,毙伤俘敌5500人,全歼整编第1师第1旅(缺1个营在临汾)

文章图片1

临浮战役示意图

新开岭战役:

1946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辽宁宽甸地区,胡奇才指挥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发起新开岭战役,毙伤俘敌8300人,全歼52军25师(含3个团)

文章图片2

新开岭战役示意图

毙俘“大鱼数”统计

首先看第一个最基础数据统计,也就是毙俘相关高级军官数统计,这两次战役都号称“歼灭战”,“全歼”,那么必须由足够数量的军官数匹配否则就有“水分”,即使宣称歼灭多少多少番号,在后世宣传和研究上也只能含糊其辞,宜粗不宜细,不能过多深究,拍个影视剧,连请某大人物俘虏喝茶谈话的剧情,或打口棺材让人认领的剧情,都没法写时间一长,战役本身就陷于名声低落,鲜为人知的境地

临浮战役

俘虏第一旅旅长黄正成,参谋长戴涛,第一团团长刘玉树,击毙第二团团长王亚武

新开岭战役

俘虏25师师长李正谊、副师长段培德,副师长黄建庸,73团团长李公言,击毙74团团长董奎武,75团团长赵振武

总结:从毙俘的相关军官数看,两个战役都干货满满,毫无水分,货真价实的“歼灭战”

二:缴获装备数统计

接下来看第二个基础数据,就是缴获数,这一数据也非常重要,特别是两个战役都号称歼灭敌军王牌师(旅),既然是王牌,首要的要素就是装备的质量,否则如何号称王牌?同时这一数据也和上述大鱼军官毙俘数一样,属于无水分的干货数据,决定了一个战役的歼敌质量,同样的歼敌规模和番号,武器差距悬殊,说明一个在“虐菜”,一个在打”精锐”而这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一个战役的长期评估价值

临浮战役
缴获:
山炮4门,迫击炮5门,战防炮3门,火箭筒7门,重机枪27挺,轻机枪120挺,手提冲锋枪90,步枪800,短枪50
新开岭战役
缴获:
山炮10门,迫击炮27门(82迫),战防炮3门,小炮92门(60炮65,速射炮5,机关炮7,枪榴弹15),重机枪42挺,轻机枪228挺,冲锋枪146(自动步枪2),步枪2311,短枪165(讯号枪25)

总结:从缴获数看,临浮战役和新开岭差距非常悬殊,最重要的重武器相差2.5倍迫击战防炮差距4倍,小炮和各种机枪差距也很悬殊,连价值最低的长短枪,前者只有850,后者2476,依然相差3倍,同样1个师(旅)的番号,歼敌数差距也不过5500:8300,综合武器差距达到3倍

这表明,同样号称王牌,“天下第一旅”徒有虚名,而“千里驹”则是货真价实这是导致两个战役长期价值不同的首要原因

三:具体战役形态分析

接下来还要结合数据,分析战役形态,一个战役的具体战役形态也是导致其经典程度的重要因素,不过这些要首先基于前面的数据分析,下面结合作战图进行分析

文章图片3

临浮战役示意图

文章图片4

新开岭战役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结合战役过程可以明显看出差异,虽然同样是全歼1个师,但是:

临浮战役是分两波,在如图陈堰村(旅部和1团)和官雀村(2团)分批歼灭,根据战役过程描述,先是2团出动在官雀被包围,呼救后,黄正诚带着旅部和1团增援,在上官村被包围,连同阻击的27旅和167旅各一部杀伤1000人,这样拼接而成的一个歼灭战

而新开岭战役则是很典型的,敌军深入谷地后,四面包围整个25师,一次性围歼8000多人的围歼战,那么众所周知,1次打败3万人,歼敌1万人,和分成3次零敲碎打累计歼敌1万人,其价值是远远不同的,更不用说一次围歼8000人,和分两次每次歼灭1000-2000的战役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前者的含金量和价值要远远高于后者

同时新开岭战役所处战场环境的难度要远远高于临浮战役,如下图所示

文章图片5

新开岭战役战前示意图

胡奇才的4纵,不仅要围歼25师,而且有西面廖耀湘的新22师(缺1个团)和南面刘玉章的2师,另有北面还有91师往宽甸扑来,这些都是同样是国军王牌部队,特别是新22师,是五大主力之一新6军的核心战力,最后逼进到离新开岭战场只有10个小时,才刚好结束整个战役

更为惊人的是,此时4纵仅15000人(减去伤亡,只有12000人),而俘虏数多达6000人,占到兵力的一半,连被俘的25师师长李正谊都说“你们赢了这一仗,但是目前只赢了一半”,为了巩固胜利,胡奇才没有简单的释放俘虏省事安全,而是武装押运这批俘虏(并让俘虏背伤员和抬物资),在国军四面包围的情况下,几百公里长途转移,成功把俘虏押运至后方(只有极少数逃跑),后来这段传奇经历被拍成电影“逆风千里”(1964年上映)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一次围歼”整个25师8000多人,给了包括杜聿明,郑洞国以及前线各师在内国军将领极大震撼,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有了最大的行动空间,如果不是围歼战或者只是零敲碎打,则完全做不到这一点。

四:最后总结

结论:综合以上内容就是现在新开岭战役远比临浮战役知名度大,研究价值和热度高的原因,尽管新开岭的指挥官只是默默无闻的中将胡奇才,远不及传奇大将陈赓的声誉盛隆,其实归根到底,一个战役,短期价值可能会受到宣传,正治,美化,名人等等影响,但是放入历史长期来看,最终依然取决于战役本身的含金量或者质量,新开岭战役的含金量和技术含量远大于临浮战役,才是其大幅超过前者的根本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