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限制门急诊输液,您必须知道的真相

 九州好人 2023-04-10 发布于辽宁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合理用药原则中明确规定“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但我国各大医院的输液室总是人满为患,对很多人来说输液几乎就是一个“万能的方法”,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小问题,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输液。

为遏制门诊静脉输液滥用现象,目前我国很多省份已经明确出台了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

2017年3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广东将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2017年7月25日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了门急诊原则上无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

文章图片1

输液等于一次小手术

静脉输液的优势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但它却又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输液操作等于是一次小手术,输液速度过快可使进入身体内血液循环中的液体量突然大量增加,致使心肺负担过大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等危险;若有一些药物漏出静脉外,可引起静脉炎和周围组织坏死。

除了抗菌药物静脉输液带来人体细菌耐药、重症感染面临无药可用的问题,门诊静脉输液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引发关注,如医源性感染、发热/过敏反应、诱发肺水肿等,其中发热、红疹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休克及死亡!

因此,除非病情较重、不能口服或不宜其他给药途径的患者,一般不考虑静脉输液治疗。

减少输液需破除认识误区

输液的滥用,源于很多人对输液的认识有误区。

误区一:输液治疗疾病好得快

真相:采用输液的方式并不能使病好得更快,每种疾病有特定的进展和转归过程。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途径来治疗,而相同的药物又具有不同的剂型,所以生病了不要执着于“挂盐水”。

有些人感冒,输液之后确实感觉好了些,这是因为补充了液体,增加了热量,但这个通过口服就可以达到效果,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多喝水、注意休息等。其实静脉输液虽然起效快,但是最终效果与口服药是一样的。

误区二:输液能够疏通血管

真相:实际上堵塞的血管打通,主要是指有些急性中风或心梗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溶栓,或者血管支架等,把那些处于缺血边缘状态的组织重新救回来,真正有效的治疗还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

众所周知,这些药物长期口服就能发挥作用,不需要静脉输液,活血化淤类药物也只能起到辅助治疗作用。通过长期输液来疏通血管,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增加了各种不良反应的风险。

文章图片2

输液是限制而非完全杜绝

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选择输液呢?

1.消化功能差、无法口服时,如某些胃肠道 疾病需要禁食,消化功能受影响时;意识不清不能口服时。

2.外用无效时,如皮肤类疾病首选外用药,但外用药不能达到相应效果时。

3.严重急症、口服药不能缓解时,急性疾病,如进行肺炎、休克等吃药效果不明显时。

4.药物可能伤害组织、血管时,如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若直接口服会伤害血液,甚至引起组织坏死。

以下介绍无需静脉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可点击查看大图片后保存于手机之中,有备无患。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