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优秀到卓越(五):二战涟水与宿北大捷

 好奇的果果 2023-04-10 发布于河北

谢若林:去年年底,粟裕的部队偷袭宿迁,偷袭呀,头四天情报就开始喊上价了,最后成交才这个数。

余则成:那戴之奇师怎么还是被干掉了?

谢若林:这不明摆着的吗,买走情报的是共党,就等于封锁消息了。一个师才两根金条!

文章图片1

捌 | 二战涟水

正当粟裕和陈毅在苏北和鲁南分别鏖战之时,淮北风云突变,陈毅、粟裕渴望已久的打大仗的机会终于来了。

为11月15日召开“国民大会”,老蒋需要战场上更大更快的胜利来显示国民党的强大,鼓舞人心,继续骗取国统区民众的支持和美国的援助。所以,尽管整第74师进占两淮后,苏北局势对国军来说已是见好,但老蒋仍感不满意。特别是10月19日开始的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国军本想以整第74师、整第28师一部共计3万多人一举攻占涟水,配合东台、宿迁、台儿庄、枣庄诸路之敌,切断我苏中和山东两大解放区联系消灭我华中野战军主力,却不想遭我军迎头痛击,损失9000余人。

但老蒋并不甘心在涟水城下的惨败,一面于10月26日给陈诚写信,对苏北战局表示不满,敦促其加快苏北军事行动,

“苏北军事滞钝如此,殊所不料,应督促急进,务望于本月底能收复沭阳与新安镇也。东台与兴化至今未收复,该两路之国军指挥官应严加督责,如至月底仍未收复,则必须自治矣。”(《手谕指示苏北军事及和谈方针》1946年10月26日)

一面和美国签订大量出卖中国主权的“中美商约”,以换取美援。

在老蒋、陈诚的压力下,12月初,徐州绥靖公署拟定了《迅速结束苏北战事》的作战计划,从冀鲁豫地区抽调整编11师到苏北战场,共集结了25个半旅的庞大兵力,分四路(请记住这个知识点)向苏北、鲁南我军发动进攻,意图隔断山东和苏北的联系,围歼我华中野战军于苏北地区,于是整个苏北立刻沸腾了起来。

薛岳策划了一个下阶段作战的总体构想上报陈诚:

“总长钧鉴:

一、现方面多(原文如此,笔者注),战场广阔兵力分单,攻无重点,终不能使匪迅速溃灭。

二、拟请以邱清泉指挥第5军、整57师,暂在恽城,对范县、濮县方之匪取攻势防御,监视刘匪(指刘伯承部,笔者注)。

三、拟请以200师直开韩庄,转开台儿庄,以王敬久指挥第200师、整25师和第1快速纵队,进攻临沂。

四、拟请以整11 师开宿迁,以吴奇伟指挥整11师、整69师(由60旅、41旅、预3旅编成)进攻新安镇、沭阳。

五、以李延年指挥整28师、整74师进攻涟水。

六、 照以上办法可使苏北鲁南之匪,迅速溃灭,而后即可使大军进出兖(州)泰(安),向(黄)河北运动。“(《石叟丛书:友声集》,转引自钟子麟:《张灵甫传》,团结出版社,2008 年1月版,第278 页)

文章图片2

国军四路进军计划

这时,国军为加强对华东解放区的进攻,从其他战场大批向华东调兵遣将。10月,原驻淮南的整第26师调到山东峄县,原在开封的整第11师调到宿迁,加上相继调来的第44、46师等部,在华东的国军总兵力达到25个师。

敌人的行动,证明了此前主席、华中分局张鼎丞、邓子恢及粟裕等人观点的正确性,即敌人进攻的重点确实是苏北地区。对此,陈毅在山东迅速做出了反应,12月6日,他提出了应对敌人进攻的四个方案,分别是:

一、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依旧分开作战,华中野战军负责歼灭进攻盐城、涟水的两路敌人,山东野战军负责歼灭进攻鲁南、沭阳的两路敌人;

二、华中野战军首先集中兵力歼灭进攻盐城或涟水的一路敌军,然后和山东野战军会合夹击进攻沭阳的敌军;

三、集中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主力,歼灭进攻沭阳的敌人,以部分兵力牵制其余三路敌人。

四、别管敌人的进攻,啥都不做,原地待机。

对这四个方案,陈毅表示他比较赞同第三方案,即集中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主力,歼灭进攻沭阳的敌人。对此,粟裕表示十分赞同,但是,这时华中野战军正在进行盐城保卫战,陶勇的1师在盐城作战,而王必成的6师则在涟水应对敌人进攻,换言之,华中野战军主力很难在短时间内抵达宿迁、沭阳一带进行作战,因此在12月7日,粟裕和谭震林联名给陈毅发电,“建议山野迅速南下,至少进到陇海线路边,以便能在2日内赶到参战”。

文章图片3

《粟裕军事文集》286页

12月9日,陈毅复电,表示“同意所部署”,说“我率1纵、八师今夜移马头、沂河北岸机动位置,并兼顾打击鲁南之敌,如需南下,二夜即可到宿沭路作战”,这样,集中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主力歼灭宿迁、沭阳一带敌军的战役决心基本上就定了下来。

——但是,说是集中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主力,但如前所说,华中野战军1师在盐城,6师在涟水,事实上主力并没有参战,参加这次战役的华中野战军部队只有一个9纵。

9日,盐城保卫战胜利结束,粟裕向中央军委上报战果,11日中央在回电中专门指示:“望粟即日北返,部署沭阳作战。”

文章图片4

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要进行这么大的一次战役,中央不放心其他人,指名要粟裕立刻回去指挥。

事实上,在9日粟裕发出电报后,当日就单枪匹马,仅仅带领两个警卫员,星夜驱车北返了。当时华中分局驻地是在涟水、沭阳之间的张集,距离盐城150公里,粟裕一天就赶到。这时陈毅也从山东野战军指挥部抵达了张集,陈粟再次会合,两人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商定了宿北战役的作战部署。

12月13日,陈粟联袂离开华中分局,返回山东野战军指挥部,当天发出了宿北战役预备命令。

文章图片5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陈毅、粟裕谋划部署宿北战役的时候,另外一场战役已经打响了,这就是第二次涟水保卫战。前面说了,敌人是四路大军进攻,其中张灵甫率领74师、28师192旅、第7军172师共五个旅(师)再次向涟水扑来。此时粟裕在山东野战军指挥部指挥部署宿北战役,因此在涟水就由谭震林进行指挥。

文章图片6

守卫涟水的,是王必成的6师和淮南军区的六旅。第一次涟水保卫战时,张灵甫是从涟水南门进行攻击的,这一次谭震林认为敌人的部署不会有改变,因此就把王必成的6师放在南门,把淮南6旅放在西门,12月3日敌人开始进攻,王必成率领6师节节抵抗,反复争夺,始终把敌人阻止在涟水城南地区。

但是,这只是敌人的疑兵之计,经过多天的战斗,我军始终没有发现74师的踪迹,事实上这一次张灵甫变了打法,是把西门当成了主攻方向的,当我军侦查得知了张灵甫的具体位置,发现他居然是在涟水城西,大惊,赶紧上报给谭震林,但谭震林认为涟水城西门外有两条河流,距离很窄,部队不易展开,因此不相信敌人会从西门主攻,没有改变部署。

文章图片7

王必成(右二)

12月14日拂晓,敌人突然出动了三四十架轰炸机,对涟水西门进行狂轰滥炸,74师也开始向西门进攻,西门守卫的淮南6旅人数又少,装备又差,根本无法抵抗74师的攻击,立刻就陷入了被动。这时谭震林才急了,赶紧通知王必成,要求王必成赶快派援兵支援西门,可是这时王必成在南门也遭受到了敌人的总攻,自己兵力都不够用,手上只有2个营作为预备队,无法派出援兵。

谭震林一听发起了火,王必成没办法,只好把十六旅派去支援,结果十六旅到西门仍然未能改变战局,谭震林又命令王必成率十八旅继续增援,结果十八旅走到半路,由于南门兵力被抽调太多,南门立刻被敌人攻破,我军陷入了敌人两面夹攻之中,战斗至16日,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谭震林下令撤退,涟水失陷。这时在盐城的陶勇听说涟水危急,急忙率1师前来救援,结果到达时,涟水已经丢失,无法再战。而陶勇离开盐城后,盐城空虚,也被敌人趁机夺走。

文章图片8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我军与敌人各自伤亡4000余人,且丢失了涟水、盐城两座县城。谭震林大怒,将失败的责任全部归结于王必成,于是以“违抗命令”为理由,将王必成撤职。

粟裕手下三大虎将,分别是叶飞、王必成、陶勇,在抗日战争时代三人就在粟裕麾下并肩作战,人称“叶王陶”,但三人性格迥不相同,叶飞是华侨出身,文化水平最高,陶勇性格外向,神采飞扬,而王必成则内向孤僻,不苟言笑,落落寡合,在旁人看起来是个有些“怪”的人。这次涟水失利,自己被撤职,以他这种性格,心中郁闷可想而知。后来情况被反应到粟裕那里,粟裕跟陈毅说明了情况,陈毅找王必成谈了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六师也打了不少好仗,这次吸取教训,回去当你的司令,指挥你的六师,戴罪立功。”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文章图片9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的6师领导,后排左起陶勇、刘培善、钟期光,前排张震东、刘先胜、王集成、王必成、姬鹏飞

但王必成心中始终把这件事情当做奇耻大辱,——这个耻辱不是针对谭震林或其他自己人,而是针对张灵甫和74师,因此他一直想的是如何干掉74师,到孟良崮时,正是王必成率领6纵奇袭垛庄,截断张灵甫退路,将74师彻底变成了瓮中之鳖,王必成终于得偿夙愿,大仇得报。

玖 | 宿北大捷

咱们再说回宿北战役,就在涟水失陷的时候,宿北战役打响。

进攻沭阳的这路敌军,主要是整编11师和69师,到底是打谁?

刚一开始,陈毅考虑是打11师,后来和粟裕一起经过商议,认为还是先打69师为好,敌整编69师,师长戴之奇,三青团中央委员出身,打仗不怎么样,但死硬反共,作战中轻狂冒进,打他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其实,以粟裕一贯胆大弄险的作风,估计他更倾向于把两个一起吃掉,而在作战部署中,的确也是有这样的打算的。只不过宿北战役太过于特殊,粟裕强行压制了自己的这个欲望罢了。

这次指挥宿北战役,是粟裕极其特殊的一次指挥经历,因为他是单人独骑来到山东野战军指挥部的,身边没有一个熟悉的工作人员,陌生的参谋,陌生的将领,陌生的部队,陌生的敌人,陌生的战场,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指挥作战,谈何容易。更加困难的是,由于这是山野和华野集中作战的第一仗,因此必须要赢,不容有半点失败,但是大家都知道,兵凶战危,天下哪有必胜的战斗,这么一来,粟裕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多年以后,粟裕回忆起他的战争生涯,说他一辈子有三次战役最为紧张,分别是宿北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豫东战役不用多说,那完全是刀锋上跳舞的极限操作,一丝失误就粉身碎骨的,淮海战役则是规模空前的大决战,说紧张也是应该的。但区区一个宿北战役,其压力就能让粟裕终身不忘,可见这场战役的特殊性。大家都知道,粟裕的用兵风格就是好行险,可是宿北战役和此后的鲁南战役,却都是慎重至极,生怕出一点差错。

宿北战役的具体部署,是以山东野战军1纵(叶飞)、8师(何以祥)为左翼,从骆马湖方向直插峰山,1纵分割69师与11师之间的联系,8师负责围歼。同时以2纵和7师(欠一个旅)为右翼,从沭阳方向直插敌后,从东向西发动进攻。此外,以华中野战军9纵阻击敌11师。同时设立前线指挥部,由山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担任前敌指挥,与8师师部一起行动。

文章图片10

12月15日,叶飞和何以祥分别率领山东野战军1纵和8师到达指定位置。当日,敌整编11师向沭阳发动攻击,被我华中野战军9纵阻击,在9纵顽强战斗之下,11师和69师的间隔被拉长,趁此机会,山野8师向峰山发动了进攻,峰山是嶂山镇和晓店之间的制高点,海拔100米,是敌人进攻和防御的重要依托点。到16日,峰山被8师攻占。

就在8师向峰山发动攻击的同时,叶飞率领1纵插入到11师和69师之间,切断了两军之间的联系。此前,山东野战军前敌指挥部给叶飞发来命令,称宿迁北犯的敌人已经全面溃退,要求叶飞立刻率部追击,堵住敌人撤退的后路,然而,当叶飞率部到达指定位置时,才发现情况完全不对,敌人完全没有溃退的迹象,所占村庄都点燃照明柴,一堆接着一堆,火光中可见敌兵正在构筑工事,加强防御。显然敌人只是调整部署、收缩防御而已。

叶飞一下子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此时一纵全军都已经是深入到敌人纵深,一个不慎就会被敌人包围吃掉,于是叶飞立刻命令全纵队后撤到安全位置,1纵共三个旅,其中一旅和二旅都撤了回来,三旅的两个团却回不来了,因为他们太过深入,命令都传达不到。谁知就在这时,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两个团和敌人整11师的师部碰上了,我军立刻展开攻击,打了个敌人措手不及,最近时距离胡琏的指挥部只有二三百米,直打到天亮,胡琏发现攻击的敌人人数不多,这才惊魂甫定,调集重兵准备围歼我两个团,但这时我军的撤退命令正好传达到,于是这两个团从容撤退。

文章图片11

战后,叶飞非常气愤,问前敌指挥部究竟是凭什么迹象说敌人是在溃退?结果谁也不回答这个问题。倒是数十年以后,前敌指挥部负责人陈士榘写回忆录,说他正在前指进行指挥,突然听说1纵两个师(旅)已经撤到了8师背后,他大为气愤,严厉批评了1纵副司令员何克希,经过批评,何克希也认识到了1纵所犯的严重错误,于是他陈参谋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终于稳定了局面云云。

此时,1纵已经穿插到了峰山以南的高家洼、蔡林一带,华中野战军9纵也逼近了69师驻地人和圩,戴之奇已经陷入了我军包围之中,他惊慌失措,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峰山,为此敌人进行了疯狂反扑,12月16日一天时间内敌人对峰山进行三次反攻,均被我8师击退。

17日,胡琏指挥11师对守在高家洼、蔡林一带的叶飞1纵3旅的阵地进行了猛烈的进攻,企图为69师解围,3旅死守不退,双方伤亡都极大,而69师也向南攻击,1纵三面受敌,多个阵地丢失,最后只剩下一个小山头,东西不过千米,南北不过2千米,形势危急到了极点。叶飞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守住阵地。后来叶飞回忆说,他从望远镜中看到,一个营的阵地,敌人一次攻击后丢失,只退下了5、6个人,另一个营的阵地,敌人一次攻击后,只跑回来6、7个人。在这个时候,叶飞命令1旅、2旅全部投入战斗,向11师杀了过去,11师猝不及防,顿时大乱,全线溃退,一直退到了宿迁运河边。

文章图片12

就在叶飞追击11师的时候,69师开始突围,这时叶飞身边已经没有战斗部队,他将警卫、机关干部、勤杂人员、甚至抬担架的民工都组织起来,和敌人展开战斗,这时1旅、2旅把11师赶到宿迁后,又赶了回来,把突围的敌人将近一个旅全歼。

就在叶飞纵队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山野前线指挥部陈士榘突然打来电话,说八师在峰山很艰难,打算撤退,要求1纵也同时撤退。叶飞一听就惊呆了,恰如晴天霹雳。他战斗正酣,如何能说撤就撤?何况是大白天,开阔地,四面受敌,敌人大炮飞机早已封锁了自己后路,一个纵队万余人,怎么可能撤得下来,这时候要撤退,无异于找死。叶飞告诉陈士榘,说这时候的情况,即使一个班也撤不下来,请求到黄昏以后再说。谁知陈士榘说“八师已经撤了,你们撤不撤我不管了”,叶飞一听气得摔了电话。

叶飞和纵队其他领导商量了一下,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坚持至少4个小时,等到天黑以后再撤退。于是他咬着牙坚持了下来,没有撤,谁知在这种坚持之下,反而击溃了11师,歼灭了69师一个旅,这场危急才算是得以解除。

战后总结会上,叶飞向陈毅提出这事,要求追究相关人责任,陈毅听了后,沉吟半晌,劝叶飞算了,反正打了胜仗了嘛。最后也没有追究。

其实,叶飞自到山东以后,山东部分领导人由于山头主义和地域主义的影响,对叶飞纵队很不待见,不把他当做自己人。前面就说过,叶纵曾整整8个月没有得到过补充,这次宿北战役中又出了这种事情。直到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真正合并后,叶纵才算是成为“亲娘养”的了。

12月18日,戴之奇在人和圩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粟裕向韦国清下达了总攻的命令,韦国清统一指挥山东野战军二纵和华中野战军九纵,对人和圩展开进攻,并一举突破,戴之奇见大势已去,在高呼口号后,举枪自杀,整编69师也全军覆没。——这也是在华东战场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自杀的军长以上级别的军官。

文章图片13

粟裕本来还想趁胜追击,继续吃掉胡琏的11师,在给韦国清的电话中就说“你们组织进攻,歼灭69师后再集中兵力歼灭11师”,但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了这个欲望,因为此时11师已经退回宿迁,加之涟水失守,74师随时可能北上,为了确保万全,决定宿北战役至此结束。

结语

宿北战役胜利后,陈毅极其高兴,当初两淮失守后,他内心极为痛苦,而且又受到华中分局同志们的指责,说他不会打仗,在陈师庵会议上,陈毅曾带着义愤辩解说:“别人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我陈毅也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别人能打胜仗,我陈毅也能打胜仗。

至此宿北大捷,陈毅这才一扫往日郁气,心情大畅,他仰头哈哈大笑,连帽子都掉到了地上,对身边的人说:“谁说我陈毅老了,不会打仗?”

为此,陈毅赋诗一首:

敌到运河曲,

聚歼复何疑。

试看峰山下,

埋了戴之奇。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是两淮失守后,为抗击敌对华中解放区继续进攻,在涟水地区继胜利进行第一次防御作战后组织的第二次防御作战。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6旅等部约2万人,抗击国军整编第74师全部、整编第28师192旅、桂系第7军171师共5个旅约4万优势之敌进攻,历时14天,毙伤敌4000余人,我军亦伤亡4000余人。此战虽失利,未能守住涟水城,但消耗了整编第74师等部有生力量,迟滞了两淮之敌北上增援,保障了宿北主要战场顺利歼敌,以局部的失利,换取了宿北战役(1946年12月15-19日)全歼敌整第69师等部2.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文章图片14

陈毅认为:“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是为了争取侧翼主要战线的展开,使敌疑为我主力在那里,拼命进攻。我们伤亡4000人,却造成宿北大捷,消灭敌人一个军。”

粟裕指出:由于实施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整74师被我军阻在六塘河以南无法救出69师,从南线保障了宿北战役进行

主席对涟水失利也表示理解,12月18日给陈粟的电报中说:“此战(宿北战役)胜利,整个苏鲁战局好转,涟水暂失,将来可以收复,也一定要收复。”“关系全局的宿沭前线……取得大胜后涟水暂失,不足为患。”

文章图片15

整编第74师看起来取得了第二次进攻涟水作战的胜利,弥补了第一次进攻涟水失败之憾,但却是一次惨胜。整编第74师在第一次涟水战役(10月19日至11月1日)中损失6000余人,未及补充,在第二次涟水战役中再遭重创,前后伤亡共逾万人,特别是基层战斗骨干损失惨重。

五个月后孟良崮战役(1946年5月14日至16日)第74师被全歼,被俘的第74师旅、团长们都认为,他们在涟水之战中遭到重创,战斗力严重下降,是造成全师覆灭的重要原因,“涟水战后,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因此,第二次涟水保卫战,不仅有力保障了宿北大捷,还为第74师埋下了覆灭的种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