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 陈道复 行草书《白阳山诗》

 家有学子 2023-04-10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行草书字帖:陈道复《白阳山诗》纸本,29×393.5cm,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此帖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陈淳晚年之作。高清晰附释文字帖图片23张。

释文:岁癸卯有事於白阳山,往来得诗数首。何处问通津,行游及暮春。相依不具姓,同止即为隣。细雨青灯夕,无心

明。行草。陈淳书。纸本。高29.6厘米,宽393.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释文:窅窅横塘路,非为汗漫游。人家依岸侧,山色在船头。擧目多新第,经心只旧丘。孰知衰老日,独往更艇俦。

陈淳此卷书自作五言诗十四首。笔法远师米芾,近取文、祝,痛快淋漓,灵动劲媚。

释文:山居无事,漫理旧稿。案上得此素卷,因录数诗于上,以请教于大方云。甲辰春日白阳山人陈道复。

款署甲辰(1544年)春日,是他辞世前几个月所书,老笔沉雄,未见衰朽之气。

陈淳(1483-1544),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复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人。

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徵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

书工行草,圆润清媚,率意纵笔,稳健老成,是晚明狂草大家。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

陈道复,明代画家、书法家(1483—1544),江苏苏州吴县人,师从文徵明学画,善花卉、山水,同时在诗词书法上也有造诣。他的书法大气豪放,擅长行草一气呵成。 下面这幅《白阳山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欣赏他的作品,主要看他的气力,而且有书法的韵味在里面,象音乐的起伏一样,有高有低,有急有缓。特别是他在书写的过程,布局疏密合理,文字大小搭配恰到好处,既落笔稳健,又不失行云流水般酣畅淋漓,欣赏他的书法是一种力与美的享受。

书法讲气脉,草书最能体现这一点,如果没有气脉草书不可想象。文字笔划中的是断非断,把书法连接为一个整体,一个连续性大意话语,书法家必须屏住呼吸,把文字的大意用气脉表现出来,中间有不合理的停顿,必然是一个失败的结果。写草书还要在情绪激昂状态下,以情代笔,抑扬顿挫,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陈道复的草书,就完全具备了以上的特点,风格上隐约可见文徵明的笔意,亦有祝允明草书的自由奔放气质,是书法爱好者最好的教材陈道复是明代中叶书法家,书法用笔谨严,点划凝厉,显得萧散闲逸,其对汪洋恣肆行草书法风格的追求和探索,使他在明代书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陈道复书法初从文徵明,欲取风韵,遂成媚侧,行书出杨凝式、林藻,老笔纵横。

陈道复书法作品粗笔大墨、线条浑圆,点画苍劲朴茂。并无尖刻暴露之相;而其发力酣畅,老笔纷披,气势连贯,大有一泻千里不可遏止之势,更是令书斋闲吟、雅笔轻书的弱文人为之震慑不已。在明代有如此颐气指使、啸傲一切的风度,诚为难得。

陈道复得益于水墨写意的启示,也许是文人画家那种不羁的本性,陈道复的壇长在于狂草,狂草自然与大写意最能浑然一体。明代书风自解缙、张弼、沈度、沈粲或许还有三宋之下,大都是精巧玲珑,注重小节胜于大势,注重技法胜于神采,这一作风到文徵明辈也依然不变。文、沈学黄庭坚,本来似有纠正时风的意图,但终于不行,还是难挽狂澜。或是大而无当,疏阔单薄;或是粗糙空怯,外豪内拘。明代书风的峭薄基调,吴门诸家并未充分地挣脱出来。祝允明也许是部分地冲破牢笼,但他的草书也还是率意太过。到了陈道复、徐渭,才可说是洗尽峭薄,大功告成。

陈道复的书法功底也是众所公认的。王世贞《艺苑危言》谓其“正书初从文氏,欲取风韵,遂成媚侧。行书出杨凝式、林藻,老笔纵横可赏”。言辞间颇以陈道复师文徵明为非。《詹氏小辨》更谓其“小篆潇洒而劲”。有此可见陈道复的书法功底。

虽然陈道复与徐渭并称,两人共同处都成功地将草书笔意融入画中,但两人的绘画风貌,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将两人的书法放在一起作比较,还是能找到这种区别之所在。陈道复与徐渭的书法都归之大草,历史上将草书分成两大类:大草和小草。大草者,怀素的奔腾纵跃,龙飞凤舞;小草者,王羲之的恭礼揖让,温文尔雅。陈道复的用笔谨严,点划凝厉,显得萧散闲逸;而徐渭的笔意狂放,墨迹淋漓,点划狼藉,与其人的癫狂相称,称之为“狂草”更为贴切。所以两人绘画上的区别也就在书法上。

陈道复早年作画学元人之精工,后改走米芾写意一路。画山水淋漓飒爽,不落蹊径。尤妙写生,但以写意为多,风格奔放纵逸,喜用淡墨,往往以一花半叶而得神妙。

陈道复从小天资颖异,受家庭的影响,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凡经学、古文、诗词、书法,无不精研通晓。在绘画上也极具天赋,下笔不凡。文徵明每谈到他,总是笑言:“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其实他正是从文徵明书法那里学得了文人画的基本要素:笔墨、意境、传统。从文徴明学书画,工花卉,亦画山水,书工行草;画擅写意花卉,淡墨浅色,风格疏爽。 但文徵明的花鸟画偏重于兰、竹。

吴门画派的祖师沈周与陈道复的大写意花卉的有着深厚的渊源。沈周的花鸟画在明初极具新意,他创始运用“写意”,写其大意的方法作花鸟写生,相对宋、元的写实,显得质朴无华,却又耐人寻味。

陈道复则在沈周基础上,自出机杼,将草书笔意融入写意花卉画中,开创了大写意花卉画的新风貌。画史上将这种草书与画结合的徐渭与陈道复并称为“青藤白阳”。后人以与徐渭并称为青藤、白阳,有《白阳集》。

陈道复与沈周一样,名在绘画。明初沈周创为小写意,重墨轻色,而陈道复则创为用笔疏简,纯水墨的大写意风格。中国花鸟画史、特别是写意花鸟画史上“青藤”与“白阳”齐名,这“白阳”即是指陈道复,三百年后的郑板桥、五百年后的齐白石,皆欲为其“门下走狗”,足知他当年是如何威风了。齐白石辈并没有甘为陈白阳的老师文徵明之“走狗”,却独独钟情于他,这并非是偶然兴到的快口逞意语。

陈道复的水墨大写意画使其气势强大,但也未必尽然。即如沈周作画为一代圣手而书法却未臻上乘即是一例。陈白阳作的是花鸟画,比沈周的山水画在点画上更需要精练而准确无误,这使他可有捷足先登之优势。

陈道复是明代画家,陈道复本名陈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改字复甫,号白阳、白阳山人,江苏苏州人。陈道复的祖父陈璚(1440-1506),曾官至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与同郡名人王鏊、吴宽及沈周等过从甚密,并颇多书画收藏。他的父亲陈钥(1464-1516)是陈璚的次子,与文徵明私交极厚。道复“既为父祖所钟爱,时太史衡山文公有重望,遣从之游,涵揉磨琢,器业日进,称入室弟子。”

苏州长洲本身也在吴县西南,民国时又并人吴县,则再加上列籍吴县的书画家,又可以报出一大串,如徐有祯、王鳌、都穆、徐祯卿、唐寅。真不知在明代勾掉这一批书画家,明代书画史上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空白—与明初松江书画家人仅二三相比,长洲真是地道的书画之乡了。

明代中叶的江苏苏州,有如明代前期的松江,文人雅集,书画鼎盛。名家辈出,佳作如云。自报家籍为苏州长洲者,有李应祯、吴宽、朱存理、徐霖、祝允明、沈周、文徵明。内中或是书画大家,或是著作等身,均是明代书画界不可多得的人才。倘若再稍加扩充,则长洲在明清皆为苏州府治,所辖自然更广。

陈淳作为吴门书派的新一代,一方面继承了吴门前贤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又不甘于步他们的后尘,而是寻找新的突破口。在这个问题上,陈淳是非常清醒的。他曾有过这样的思考:“道本无滞,人自泥之,苟会道体,行止何疑。勿谓轻疾,勿谓重迟,刻石为舟,人孰不嗤。欲息群噪,贞一树合,千章泉飞,百道彼何,人斯于焉。”

他认为“道”本来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人为的用“道”在禁锢自己,若能真正理解“道”的本质,将“道”融会贯通与“道”融为一体, 则无须怀疑自己的行止是否符合“道”的标准,也就是说。陈淳认为学先人,并非机械的模仿,也不必人云亦云,而是要学习他们的思想、方法、以及敢于摒弃时尚,跨越前代的勇气,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乃至无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突破前人。

陈淳的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他晚期书法的变革之中。因此,他的书法既不象沈周,也不象祝允明,即使对老师文徵明,也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冲破其藩篱,别有寻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