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家气功

 心海航母 2023-04-11 发布于江苏

医家气功是各家气功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流派。如果以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宣导舞作为医家气功的起源,其至今已有4000~5000年历史;即使以《内经》所言之“导引按蹻”作为最早的医家气功,其历史也已超过了2000年。一般认为,医家气功起源于先秦,发展于两汉,成熟于隋唐五代,而兴盛于两宋金元时期。医家气功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以中医理论作指导,贯穿于功法选择、操作、应用、研究等各方面;二是医家气功理法清晰,操作规范,普及广,影响大,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三是功法选择不拘一格,常因临床治疗或养生康复的需要,选用儒、佛、道、武诸家功法。

《内经》对气功的论述涉及理论、操作、应用等内容,言简意赅,为医家气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名医张仲景发展了《内经》的思想,提出了气功能阻止疾病传变的观点,将气功疗法用于防病之中。华佗则是医家气功实践的先行者,他的仿生气功功法五禽戏是气功史上首次记载的套路动功,为后人继承发展,至今仍深受欢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系列气功文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医家气功的发展状况。如《养生方》丰富了《内经》的气功养生思想,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导引图》揭示了当时功法众多,深入民间的情景;《却谷食气篇》则是首部专论辟谷的著作。因此,提出汉代是医家气功的发展期有其学术依据。

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家气功进一步发展。葛洪在《抱朴子》中将气功的医疗作用概括为“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还论述了三丹田位置与作用,提出了功法分类方法(引气类与导引类)。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首载五禽戏,图文并茂,是该功法最早的文字资料,六字诀则是陶氏将脏腑理论与发音呼吸法相结合所首创的功法。此外,外气疗法始见于晋代,时称布气。

隋唐五代是医家气功的成熟期,其成就集中反映于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该书不载治病方药,只用气功疗法。作为隋朝太医令的著作,只论气功而不谈方药,甚至针灸和推拿亦未涉及,应该至少可以说明当时气功疗法是受到肯定的,朝野均可接受。另一部医典《备急千金要方》出于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名医孙思邈之手,孙氏是中医学史上顶尖的人物之一,其学术贡献和高尚人格为后人推崇。他重视养生,身体力行,活至百余岁。他对气功的论述别具一格,方法有以静为主的调气法和以动为主的按摩法两大类。之所以提出这一时期是医家气功的成熟期,与这两位杰出人物的著作直接相关。

两宋金元时期,医家气功进入鼎盛阶段。在著作方面,《圣济总录》最具代表;在人物方面,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众多医家,都有相当的气功造诣。宋代形成并流行的八段锦气功功法,编排均以中医理论做指导,每节动作都有明确的医疗作用,堪称辨证施功的典范。

明清时期,医家气功形成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气功被众多医家所掌握、应用。医药学大家李时珍对经络与气功关系的认识尤为深刻。医家张景岳对气功也颇有研究,他有关丹田与命门、医与《易经》关系的论点颇有新意。清代医家叶天士、薛雪、沈金鳌等也都精通气功疗法。由徐文弼于1771年撰写的《寿世传真》,几经他人改编成《内功图说》,专论动功,载有八段锦等多种功法,并配以插图,成为近代有代表性的医家气功专著。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医家气功的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医家气功获得了新生,并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先后两次掀起高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