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读读叶圣陶、夏丏尊写给中学生的《文心》

 清新语文郑刚 2023-04-11 发布于陕西
推荐阅读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23】议论文的结构——基础结构模型及其变体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22】缘事析理  高考作文如何写得深刻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21】锤炼思想 写得有文采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20】6种素材使用的高阶技巧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9:如何做到评分标准中的“符合题意”?(独家放送)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8:高考实用优质分论点集锦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5】作文开头如何先声夺人?这一课就够了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10】如何让高考作文的语言优美?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6】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
【高考作文精讲精练4】奋进新时代,勇追梦人(宏大主题怎么写好)
郑刚:从世俗的爱到超越的爱,我如何教《长恨歌》
一己之力如何孤独地面对永恒、阔大的宇宙?——我教《春江花月夜》
叶圣陶和夏丏尊合著的《文心》,这两位大家巨匠在这本给中学生专门写的书里,就讲怎样读书、写作。

在书中,他们用小说的笔法塑造了几个有志求学的青年,生动地构造了一个个情境,让青年们遇到问题,通过老师指导、父母帮助或同学协作,来解决怎样朗读、怎样看待新诗、怎样修改文章、篇章结构、修辞技巧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深入浅出,生动细致,晓畅明达地把自己在做人、读书、作文上的经验悉数传授给孩子们。
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按书中所写来学习,不只是语文能学好,就是英语、数学、美术等课程也会有长足的进步。在“十八 左右逢源”一节中,王仰之先生和几位同学的交谈,说明每一门课都不可偏废。而在“三十二 最后一课”中,王仰之又告诉我们“学习的目的在于整个生活的改进”,不可陷入“为有国文科目而学习国文,为有算学科目而学习算学”的错误。
本书写在日军侵华时期,书中有一章名为“日记”,讲的是乐华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和父亲在上海“一.二八”事变中,躲避日本空袭的遭遇,经历着逃难、恐慌、失眠,看到了在日军的空袭下,上海民众每一天的生活状况以及所遭遇的苦难
在《文心》第二十七章,主要讲了周锦华参加演说竞赛,演讲的题目是“文章的组织”,就如何组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锦华把“一般写作文章的人,从他们的组织方法看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流派。第一派是无所谓组织,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写着的;第二派是拘守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进去的;第三派是把怎样起讫、怎样贯穿,先做个大体的规定,然后一步一步写下去的。”我们做自媒体的,第一派比较多,记流水账,看着很自然、随性,其实不成东西,最终失败是必然的。第二派也有不少,特别是在起标题上,有很多的万能公式,好像很规整,也能吸引大家的眼球,但看多了就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久则生厌。
在创作的过程中,要经常“回问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内容?内容的秩序该怎样排列?一层与一层之间该怎样衔接?整篇内容要怎样统一?诸如此类,让自己发出来的每一个内容都是言之有物、言之有方、言之有趣,最终的结果自己也会越来越理想。
 这两个事例尤其让我难以忘怀,战争年代,动荡不安,但《文心》中描绘的“弦歌不绝”的场面既是写实,也是在告诉我们,“文心”就是国脉,对于青年学子来说读好书、学好习,就是在延续国脉。而当时的演讲赛,学生可以去谈“文章的组织”,而不必振臂高呼爱党爱国,还能获奖,可见对文学的重视。反观当下的演讲,从小学到大学,充满着道德宣讲和虚情假意。
 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是语文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在一个学生提笔就是开始“造假”的社会,何来真诚?

  “真性情”从作文素材、满分作文上找不到,从鸡汤故事、试卷试题上得不来,而需要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鼻子去嗅,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可以阅读经典名著,从文学中感悟人性的善恶,从哲学中提升思维的高度;可以注视社会,从新闻热点中解剖社会,在街头巷尾里体悟人情的冷暖;可以回归家庭,把家庭看作社会的细胞,家庭中的问题往往是这个社会病兆的微观反映,触摸微笑的温情和泪水的寒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的文章在写作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真情”。正如《文心》中指出的: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

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文心”是“为文之用心”,从文心到人心,从阅读走向写作,触发生活,触动心灵,情以生文,文亦足以生情,这也许就是触发的功夫吧。
也许,延续文心就是延续国脉吧。       

扫码进入知识星球,获取更多独家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