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婆家的衣坊

 新用户2376W4CO 2023-04-11 发布于广东

作者:欣欣向阳

每到过年,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便犹然而生。我童年时,大年都是在外婆家过的。外婆家是染衣服的,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我一直很清晰地记得染衣坊的一切。


外婆一家原本生活在湖南,被生活所逼,外公带着全家远赴广西柳州谋生,并留在了当地,开了家染衣坊,勉强能维持生活。

一直到解放后,染衣坊的生意才慢慢好起来。那时人们普遍很穷,没钱置办新衣服的人会将旧衣服重新染一次,看起来就象新的一样。外公外婆把染衣坊经营得有声有色,在当地小有名气,日子过得越过越好。


我母亲嫁给父亲后便留在老家生活。生下我们兄妹后,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外婆知道后,时不时接济我们,每到寒暑假,我们三兄妹必去外婆家“蹭饭”,所以对外婆家的染衣坊有一种特别的情怀。

外公身体不好,主要是外婆在经营染衣坊。外婆长得高大,却是一双三寸金莲,每天穿着大大的雨靴,走路都非常艰难,还要站着不停地工作,辛苦劳累程度可想而知。


每次顾客拿衣服来染,我看见外婆很仔细地给每件衣服套上一个标志性的号码牌,然后在票据上注明:号码,颜色,顾客姓名,衣还是裤,取衣服的日期等等,各存一张,方便拿取。

那时外婆家门口的走廊里放着大大小小十来个水缸,里面装着各种染料,以蓝、黑、咖,铁灰几种颜色为主。走廊的上面用铁丝和竹竿搭成晾衣绳,用来晾晒染好后的衣服。


染料的配比非常重要。每一种都要用小称称好,具体配方只有外婆知道。外婆用一口很大的铁鼎锅,烧开加了颜料的染色汁,用铁火钳把衣服一点一点放进锅里,不停地翻动,然后放进大水缸,用长木棍顶着左右甩动,漂洗,过水多次才算完成。

染衣服的过程很耗体力。常常看见外婆汗流满面,一双三寸金莲套在不合适的雨靴里,不知道她是怎么站稳的。只知道每到晚上她都要揉捏小脚,我摸过她的小脚板,像石头一样坚硬。特别是夏天,铁鼎锅里热气腾腾,外婆汗如雨下,只得在肩上搭条毛巾,专门用来擦汗,毛巾都能拧出水来。


外婆染衣服的技术很好,染出来的颜色很纯正,象新的一样!顾客很满意。染料的配置,染煮时间的长短,漂洗方式的掌握等等是外婆几十年摸索出来的经验,成就了她的染衣绝技。我记得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拿衣服来染,大家夸外婆染衣技术高。

从我有记忆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高大的外婆,艰难地挪动那双三寸金莲,用长木棍舞动衣服不停地在水里摆来摆去摆来摆去的,染好的各种颜色的衣服在走廊上空随风飘荡……那情景那画面已在我的脑海里生根。


外婆是个乐天派,为人做事很干脆。她常常边染衣服边唱歌边和马路上的熟人打招呼,认识的人都亲切地称她:王妈妈。外公去世后,她一个人守着铺子,忙上忙下,干得很起劲。印象中铺子从没关过门。

随着时代的进步,染衣的人越来越少,生意清淡。家里人劝外婆别做了,她不肯,直到房子拆迁才不得不停业。染衣坊是外婆一生的心血,是养家糊口的根本,更是外婆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


时光飞逝,但思念在时光里却愈发变得浓厚。外婆的染衣坊是时代的缩影,是我童年的期盼,是母亲对娘家的牵挂,是外婆对我们的爱护,更是我记忆深处的永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